APP下载

思辨教学《五柳先生传》的“破”和“立”

2017-04-22陶玉萍陶绍兵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4期
关键词:思辨批判性思维质疑

陶玉萍+陶绍兵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盲从于既有观点,让学生在求异和质疑的教学氛围中,勇于批判、敢想敢“破”,即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在讨论和相互辩驳中推断出正确的结论,并能验证观点的合理性,从而在思辨中有更多个性解读的创造和收获。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质疑;论证;思辨

批判性思维是以开放、独立和理性为核心的思维能力,余党绪提出的思辨读写就是批判性思维的新理念,提倡不盲信于既有观点,敢于质疑而“破”,以期更为合理的“立”。如学生学习《宋定伯捉鬼》时个性解读出“鬼太老实,人太狡猾”的观点,这就是批判性阅读的收获。

有感于此,笔者在教学《五柳先生传》时,引导学生从批判人物与文章开始,在思辨与讨论之中反思批判的合理与否,从而尝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批判性思维。

一、对人物的“破”和“立”

不唯书,不盲从,从文章中发现疑义、提出质疑,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对文意作出多义性解读。比如对于蔺相如完璧归赵之举,传统理解是赞美蔺相如智勇双全,也有人一反传统,批之为一个十足的冒险家。可见理性开放、包容异见是“批判性阅读”的前提。

批判性阅读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文章与人物的科学批判,《五柳先生传》的教学重点就在于引导学生讨论“你喜欢五柳先生吗?说一说理由。”培养学生大胆怀疑和小心求证的精神。

在赏析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之后,引导学生自由评价陶渊明“性嗜酒”的是与非。有了心理自由的课堂氛围,学生便大胆提出不同意见,甚至有学生提出嗜酒伤身的观点。也有学生“体谅”陶渊明并为之“辩护”:结合史实,陶渊明官场失意、子女不才,可以想见他的心中定有许多忧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借酒浇愁,也许是先生最喜欢的一种解脱良方。还有学生认为饮酒纯属五柳先生的个人爱好,无须上升到过高的人生境界,凡夫俗子中也多有嗜酒如命之人,不可因為他是名人而强加定性、戴高帽子。有学生举例论证:陶渊明确实嗜酒如命,在他担任彭泽县令时,有300亩官田,他打算全部种上秫来酿高粱酒,因妻子反对,才留下一小部分种上水稻,此举足见他对酒的痴迷,可见嗜酒乃个人喜好,与境界无关。

如此推论,有理有据。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会因为个人体验或知识层次的差异,对同一作品中人物的理解出现差异,甚至会有相反乃至对立的观点,这种差异有时很有价值,若合理“开发”,可能会有精彩的课堂生成,我们要营造求异和质疑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敢想、敢说、勇于批判,因为批判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思辨中有更多的创造和收获。

二、对文章的“破”和“立”

批判性思维的反面就是轻信,学生对文章有“慎思、明辨”的怀疑精神,这是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必备素养。

解读先生“穷困晏如”一段时,学生的理解多一致:五柳先生吃的“箪瓢屡空”、三餐不继,穿的“短褐穿结”、补丁打补丁,住的“环堵萧然”、家徒四壁。即使生活条件如此艰苦,先生却依然能够安然自若、不以为困,以“晏如也”的心态面对生活。

此时,我跳出文本设疑:陶渊明是不是当真一辈子都生活困苦?请大家说一说理由。

学生1:饱暖之后思他欲,只有温饱问题解决了,五柳先生才会想到饮酒乃至于嗜酒,这说明五柳先生的基本生活条件应该过得去,不至于三餐不继。

学生2:如此诗坛巨擘,诗文水平高,说明他定曾饱读诗书,家境应该很殷实,也可能出身于书香门第,所以文中所写一生穷困潦倒未必完全属实。

开展批判性阅读时,学生可以引用可靠的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时,有的学生从史实出发,在查阅的资料中考证并推断:陶渊明的祖父做过太守,陶渊明自己出任过建威参军,镇军参军,任江州祭酒等官职,这说明他的出身很好,仕途经历丰富,他之所以写自己穷困潦倒,也可能是出于一种调侃和自嘲的心态。

推断并论证观点时,可大量收集历史信息,做到理性判断,这是批判性思维的必要素养。

三、对批判的批判

批判性思维除了对阅读对象的思辨,也包括对自己片面性解读的反思与批判。在反思中,将自己的思考引向深入,这是一种判断、发展与提升的思维技能,是对思考的思考,对批判的批判。倘若我们将批判性思维片面理解为对人物“负面挑错”的“批斗会”,则会陷入理解的误区。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讨论五柳先生的形象。也许是囿于知识层次的局限,一些学生对文本的“否定判断”略显肤浅,需要教师及时引导,让他们在思辨中反思自己的批判是否合理,在对自己批判的批判中真正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分析“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含义时,有的学生曲解为陶渊明缺乏礼数,我没有立即判定观点的是与非,只是提示学生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讨论分析,并说出理由。有的学生联系前文思考发现:五柳先生的醉酒,是“亲旧置酒而招之”,说明“既醉而退”的地点是在“亲旧”家喝的,既然都是至亲至友,所以无需过分客气,临别之时,不必留恋贪杯,也无虚情客套,这一点正体现了他的性格直率、不拘小节。为了论证五柳先生的直率,有学生征引事例以论证:有好友来访,欢饮,陶渊明酒醉说,“吾醉欲眠,卿可去”!意思是我喝多了,想要睡觉去了,你自己走吧,不送!陶渊明的直率性情也可见一斑。

在批判性阅读中,要让自己的观点站得住脚,链接知识储备来例证观点是一种很常见的思辨方法。

学生在探究与相互辩驳之中判断自己的判断是否合理,这也是对自己的批判的反思和批判。

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与思辨中对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判断,运用丰富的知识储备逐步推断出正确的结论,这是语文教学中渗透批判性思维的目的。

四、对自己的批判

有破有立,先破而后立,这是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批判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建设性成果或设想。

设想陶渊明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多半会说他会成为一个酒徒、清官、乞丐甚至是“孔乙己第二”等。可是,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站在陶渊明的那个时代与环境中去设想,我们便会少了许多批评。

如果我们的判断不合事实和情理,我们眼中的五柳先生就成了一位不懂礼貌、不求富贵、不思上进的人,处处与众不同!如此看来,他就像一个刺猬,与世人、与这个世界都格格不入。可是,当结合人物的生平经历和生活背景,运用唯实、公正的思维方式来审视他,我们会发现先生的不懂礼貌正是与亲朋好友相处的不拘小节,他的不思上进实乃历经官场之后的风轻云淡……这时,我们才明白,五柳先生就像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他的高洁志趣、不慕荣利和安贫乐道,灿若明灯,一直照耀着我们的人生之路。

在分析五柳先生的形象后,我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想象:倘若你是陶渊明,你身在他的那个时代与环境,你会如何生活?

有的学生说,我会坚守我饮酒读书的习惯;有的学生说,我仍然坚持写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有的学生说也许学学苏轼,纵然做个小官也勤勤恳恳,造福一方百姓,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批判性思维的原则就是“有破有立”,大胆怀疑的“破”是独立思辨的前提,有效论证的“立”才是批判性思维的目的。

培养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思维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对教师、教材或其他信息提出怀疑,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合理的判断方法来推论,做到有理有据的判断、有条有理的表达,从而培养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思辨能力。

作者简介:陶玉萍(1980— ),女,安徽省芜湖县六郎中学中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思辨批判性思维质疑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