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下新闻实践教学设计与相关问题阐述

2017-04-21周蜜

教育界·下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措施问题

周蜜

【摘要】媒介融合的时代发展趋势,让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针对当前新闻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适应媒介融合大背景的新闻实践教学设计与改革措施,包括课程改革、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梯级课程群建设,以此满足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人才素质的要求,提高新闻系学生的新闻实践能力,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关键词】新闻实践教学;媒介融合;问题;措施

新闻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涉及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当前的媒介融合背景对人才提出了整合型、复合型的要求,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传统媒体时代,大众传媒的数量有限,传媒方式也屈指可数。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社交媒体的普及,媒介融合的趋势不断增强。媒介融合是随着数码产业和电子产业发展而兴起的一种传媒。现在各种传媒方式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功能趋于一体化,从新闻采集过程、新闻加工方式、新闻内容、新闻发布渠道等全过程都呈现出跨媒介、多样化的特点。纸质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等采编过程不再是独立进行,而是通过多媒体的合作而进行新闻生产。

一、媒介融合对新闻人才的要求

媒介融合是多媒体合作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新闻生产方式。它强调把纸媒、广播电台、电视台、互联网、手机、手持终端等全部传媒渠道进行整合,强调新闻素材和内容的共享,多样化新闻的集中处理,多种传媒方式的使用,最终将新闻传递给受众。媒介融合主要包括三种方式:1.传统的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进行数字化的改革,进而形成网络报、手机报、电子化报纸等;2.广播电视、电台、网络与新媒体的融合,形成网络广播、手机广播等;3.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形成更大、综合性更强的网络平台、手机平台。而这种媒介融合的趋势,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当前的新闻人才必须是整合式、复合式人才。

(一)高级管理人才

高级管理人才指的是能够在多种媒体中进行整合传播和传播策划的高级管理人才。这种人才很难通过新闻课堂的理论教学来进行培养,而需要大量的实践工作经验和积累。这种管理型的人才需要在大量的信息和新闻中进行筛选、组合、重新编辑,快速发现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发掘其深刻含义,甚至需要从国家视角、社会视角、整体视角去对整个媒介过程和新闻产品的收集、生产、发布、营销过程进行整合。

(二)高级复合人才

高级复合人才指的是能够使用多种技术工具进行新闻采集、新闻编辑和新闻传播的全能型编辑和记者。他们能够为报纸、公众号编辑文字稿件,能够为电视台拍摄新闻节目,能够为电台编写广播稿件,对各种媒体方式都能够熟练掌握。为了适应这种复合型的人才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同时掌握编辑、摄影、摄像、音频制作、视频制作、图像处理等技术。同时,高负荷的新闻工作量,使高级复合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全面的技术,完成的效率和速度必须非常快,才能够适应当前海量的信息传递量和信息传播速度。

二、新闻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媒介融合趋势的加强,当前已经掀起新闻实践教学改革,例如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成立了新媒体专业,汕头大学建立了媒体融合实验室。但是在新闻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明显适应于媒介融合这一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一)多技能学习与课时的矛盾

媒介融合的时代要求需要学生掌握至少4种媒体传播方式(报纸、电台、电视、网络),但是传统的新闻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在大学4年内仅掌握一种媒体传播知识与技能。这就给媒介融合要求下的新闻实践教学造成了巨大的课时压力和学习压力。很多人认为这最终会导致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不好。在现有的课时安排下,要学生精通纸媒、电台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显然具有很大的矛盾。

(二)媒介融合与师资知识储备的矛盾

当前在高校从事新闻专业教学的教师,往往都是直接留校任教,并没有直接从事新闻工作的经验。教师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与媒介融合的差异较大、教师对媒介融合的了解也不多。要培养复合型的、适应媒介融合的人才,就需要配置精通不同传媒方式的各类教师,同时这些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新闻行业的变革状况。否则教师知识储备就会与媒介融合的要求产生较大的矛盾。

(三)多技能要求与课程体系的矛盾

当前,很多高校都设置了媒体实验室。实验室按照技能训练来分门别类设置,例如摄影实验室、图像处理实验室、音频剪辑实验室、视频剪辑实验室、报纸排版实验室等等。媒介融合则需要这些技术能够同时、同步进行处理。而单一的实验室训练方式只会将各种技术独立化和分割化,难以实现媒介融合的要求。

(四)新闻实践体系的缺乏

整个新闻的生产过程包括策划、信息收集、写作、拍摄、剪辑、编辑、制作等。目前在各大高校的新闻专业中,都强调新闻的前期流程(策划、信息收集、写作),而实践方面却没有得到重视,使得学生理论知识丰富而缺乏实践经验。

三、新闻实践教学的对策措施

针对媒介融合的行业发展趋势,新闻实践教学必须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转变传统的新闻实践教学思路,培养整合型、复合型人才。

(一)改革实践课程设置

学生依照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主修媒体方式和辅修媒体方式,熟练掌握并精通一种媒体传播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涉猎其他多种媒体方式。尤其是在理论学习之后的第三和第四学年,学生针对未来的择业方向进行专业实践,而不是完全按照培养计划的安排来进行专业实习。

(二)提高教师的知识融合素养

从事新闻媒体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导师,需要深入了解新闻行业的当前发展趋势,不仅要精通新闻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拥有实际工作经验,尽可能深入新闻工作的前线,了解当前新闻工作方向和新技術,为理论教学奠定基础。

(三)建立媒体综合实验室

將传统的单一化实验室改为多业态融合的综合实验室。在一个实验室内,能够呈现出纸媒、掌上媒体、电视媒体、网站、电台等新闻媒体的一体化的管理流程,帮助学生树立一体化意识、融合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一站式全流程操作能力。

(四)建立梯级课程群

课程群包括媒介融合趋势下所要求的采、写、编、评、摄、录、制、播所涉及的全部课程和体系,并设计相关的实践教学方式,包括课程实验、假日实践、校内综合实践、校外专业实习等。这种梯级课程群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帮助学生模拟、了解真实的媒体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培养实践技能。

1.课程实验。课程实验主要是基于校内的媒体实验室,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在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结束之后,设置实验环节,将一部分简单的实务操作引入课堂当中,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技能。

2.假日实践。利用寒暑假,由专业课程教师带队,组织同学进行实践活动,内容包括新闻策划、调研、写作、制作等全过程,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新闻产品。带队教师必须全程辅导与监控。

3.校内综合实践。这是一种适应媒介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学校为学生提供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等多种媒体环境,涉及法制新闻、政治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文化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国际新闻等不同的新闻选题,要求新闻专业的学生与法律系、政治系、社会工作系、经济管理系、艺术系、体育系等院系的学生合作进行新闻的制作。这样能够培养新闻系学生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团队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媒体来帮助人才的培养。校报、学生广播站、学校新闻网站、学生电视台等,都是新闻系学生进行实践的平台,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媒体工作,从设计、组稿、编辑、制作等过程都让学生全程参与,这样不仅利于学生专业才能的训练,也利于学校的宣传。

4.校外专业实习。学生自主或学校安排进行校外专业实习,单位包括报社、杂志社、电视台、广播台、网站、新媒体或企事业单位的文宣部门等。学生在一线工作中,可以不断更新和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真实的媒体工作。还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的实习基地。新闻系专业可以与当地的媒体企业签订建立实习基地的协议,每年派出实习生到该企业进行实习。这样既有利于企业的人才储备,又能够保障学生的实习安全,提高校外专业实习的质量。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纸质媒体、电视台、广播、新媒体技术在走向融合之路,媒体之间的传播方式界限、传播内容界限都在逐渐模糊和消失。媒体传播的专业化和多样化,对新闻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媒介融合的趋势要求新闻人才必须是整合式、复合式人才,能够进行海量阅读,能够快速发现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能够用整体视角去对整个媒介过程进行整合,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媒体方式,具备编辑、摄影、设想、音频制作、视频制作、图像处理等技术。

【参考文献】

[1]郝红霞.媒介融合下的全媒体新闻实践教学探索[J]. 新闻大学,2015(06):129-132.

[2]李雅婷.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高职新闻采写教学改革[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10):339.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措施问题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