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46例临床分析

2017-04-21樊君张东海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胃肠炎糖皮质激素诊断

樊君 张东海

[摘要]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4年1月经病理学证实的46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糖皮质激素治疗组(n=25)与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组(n=21),分析全部患者临床及病理表现情况,并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分析发现,腹痛、腹泻为该类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经血液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检查发现,E计数个体间差异较大是该类疾病的一大特点;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E计数比较无明显性差异(t=0.516,P=0.619),但经治疗后糖皮质激素组患者血液E计数明显低于非糖皮质激素组(t=-2.787,P=0.023);且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治疗后相比治疗前下降程度显著(t=4.156,P=0.002);且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患者血液E计数下降率显著高于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患者(x2=11.529,P=0.001)。结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和内镜下表现均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线索首先是临床症状加上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水平在不同患者间变异程度较大,确诊需要病理学支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关键词]胃肠炎;嗜酸性粒细胞;诊断;糖皮质激素

嗜酸粒细胞胃肠炎(eosinophilie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异常浸润而引起消化道症状为特征的较少见的疾病,病变可累及从食管到直肠的全胃肠道壁各层。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内镜下表现也无特异性的,易于造成临床误诊误治;确诊后有的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影响工作、生活与学习。我院2003年7月~2014年1月共收治病理学证实的EG病例46例,现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及临床治疗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03年7月~2014年1月共收治EG病例46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糖皮质激素治疗组(n=25)与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组(n=21)。糖皮质激素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2~68岁,平均(48.0±12.3)岁;非糖皮质激素组,男12例,女9例,年龄21~67岁,平均(46.0±15.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检查方法:46例患者人院时均行血液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E计数,范围0.25×109/L~9.56×109/L)检查,其中31例患者仅行胃镜检查,13例患者同时行胃镜与结肠镜镜检查,2例患者仅行结肠镜检查。治疗方法:非糖皮质激素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方案治疗,糖皮质激素组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J20140160)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内镜检查胃窦、胃体及十二指肠的黏膜固有层中嗜酸性粒细胞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检验水准以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全部患者临床表现

入院时主诉,全部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46例(100.0%),腹泻33例(71.7%),恶心及(或)呕吐18例(39.1%),因而腹痛、腹泻是该病的主要特点之一,但可引起腹痛、腹泻的疾病众多,因而该类疾病无明显特异性临床表现。

2.2全部患者血液检查、内镜检查及病理学结果

经统计显示,入院时血液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检查中,最高计数为9.47×10/L,最低计数为0.25×10/L,提示E计数个体间差异较大是该类疾病的一大特点。经内镜检查发现,其中14例患者在胃窦、胃体及十二指肠的黏膜固有层检出嗜酸性粒细胞;有35例患者在结肠黏膜固有层检出嗜酸性粒细胞。累积46例患者全部在粘膜固有层检出嗜酸性粒细胞。然全部患者内镜检查均无特异性表现,但病理切片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典型内镜以及病理图片见图1~2(胃体)、图3~4(回盲部)。

2.3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比较

经对比分析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E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6,P=0.619),但经治疗后两组血液E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87,P=0.023);且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较下降程度显著(t=4.156,P=0.002),而且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较下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7,P=0.159);见表1。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患者血液E计数下降率为100.0%显著高于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患者下降率61.9%(x2=11.529,P=0.001),且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浆膜型嗜酸粒细胞胃肠炎”1例典型CT资料

在46例患者中,有1例“浆膜型嗜酸粒细胞胃肠炎”反复发作病例,血液酸粒细胞最高可达8.47×10/L。2014年11月6日行CT检查(图5~6):食道下段、胃底、胃体及胃窦部胃壁较均匀增厚加重(约20.0mm),十二指肠、空肠及部分回肠肠管亦见较均匀增厚,范围略增大,最厚部约13.0mm,强化后可见不均匀强化,腹膜局部脂肪密度增高,可见条索影;脾脏饱满。肠系膜间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影(较前增多、增大),肝周、脾周、双侧结肠旁沟、盆腔可见积液征象(腹腔积液,盆腔积液较前增多)。经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6周,血液酸粒细胞降至0.09×10/L,同时复查腹部CT(图7~8)食道下段、胃底、胃體及胃窦部胃壁较均匀增厚较前减轻(约13.0mm),十二指肠、空肠及部分回肠肠管增厚较前减轻,范围相仿,最厚部约11.0mm,强化后可见不均匀强化,腹膜局部脂肪密度增高,可见条索影;脾脏饱满。肠系膜间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影(较前缩小)。肝周、脾周、双侧结肠旁沟、盆腔积液消失。

3.讨论

3.1病例分型

Klein等将EG分为三型:(1)黏膜病变性,最为常见,主要病变为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腹痛腹泻;(2)肌层病变型,较少见,可见胃肠壁增厚、僵硬、呈结节状,可致幽门梗阻及肠梗阻,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深层肌活检可能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浸潤;(3)浆膜病变型,罕见,浆膜增厚并可累及肠系膜淋巴结,引起腹膜炎、腹水,腹水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从本文病例报告,其中45例为黏膜病变型,2例为浆膜型。鉴于浆膜型病例罕见,故单独列出CT检查结果报告。

3.2临床表现与病理学诊断

EG发病既往认为少见,但近年报告逐渐增多,应该与临床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导致该病发生的过敏因素增多等因素相关。黄曼玲等2013年在PubMed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共有92例,25.0%的患者有过敏性疾病史;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浆膜型多伴腹腔积液;内镜下无特异性,多数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疗效满意,少数可反复。有学者检索中文数据库得到1997~2007发表的文献中有53篇论文共报告169例EG患者,结论相仿。此次研究中,全部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46例(100.0%),腹泻33例(71.7%),恶心及(或)呕吐18例(39.1%),因而腹痛、腹泻是该病的主要特点之一,但可引起腹痛、腹泻的疾病众多,因而该类疾病无明显特异性临床表现;且经内镜检查全部患者均无特异性表现;但病理切片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上述文献报告基本雷同。因此,如果患者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应该常规仅行血液常规检查,因为对于EG的诊断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是主要线索。由于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不同患者之间差异性较大,对于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1初次较低的患者,应该动态观察,而EG的确诊需要有病理学支持,病理学显示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确诊依据之一。内镜检查要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需要多点、多部位活检,临床医师在提交内镜申请单时也要特别备注以提醒内镜医师。

3.3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问题

一般认为EG是一种自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部分不经治疗而痊愈,但可复发,临床以保守治疗为主,剔除过敏食物,激素有特效。本次研究中,经对比分析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E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6,P=0.619),但经治疗后两组血液E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87,P=0.023);且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较下降程度显著(t=4.156,P=0.002),而且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较下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7,P=0.159);此外,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患者血液E计数下降率为100.0%显著高于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患者下降率61.9%(x2=11.529,P=0.001),且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提示,使用激素对EG有确切的疗效,如患者无明显禁忌症,可常规使用;但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如浆膜型EG)应该半量(0.5mg/kg体重)起步、逐渐减量以达到治疗效果。此外,21例EG患者因拒绝应用糖皮质激素,但经常规保守治疗后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得以缓解,提示对症保守疗法也有一定效果。

综上所述,EG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有的患者可以反复发作;临床诊断EG的线索首先是临床症状加上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水平在不同患者间变异程度较大,单纯依靠E计数水平难以确立诊断;在临床拟诊EG后应及时进行内镜检查以获得病理学支持。对于EG的治疗推荐首选应用糖皮质激素。

猜你喜欢

胃肠炎糖皮质激素诊断
中药封包在急诊老年急性胃肠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浅析小儿急性胃肠炎的优质护理
牛胃肠炎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阿托伐他汀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苹果汁治疗儿童胃肠炎治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