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让课堂更高效
2017-04-21徐宏芬
徐宏芬
【摘 要】本文从问在“引”处,激发学习兴趣;问在“难”处,突破教学难点;问在“错”处,加深本质认识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让课堂高效的追问艺术。
【关键词】追问;课堂;高效
课堂上及时而有效的追问是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展现,把握好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节奏,及时有效地进行追问,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往往会使小学数学课堂更为高效,更具有生命力。
一、问在“引”处,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开始时,适时提出好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恰到好处的追问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保持学生思考的延续性。
比如在“年、月、日”教学导入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爷爷今年过第16个生日,而孙子今年过第18个生日(出生那天不算),爷爷和孙子今年各多少岁?
追问一:一般情况下,几年过一次生日?
生:一年过一次生日。
追问二:现在爷爷过的生日居然比孙子少,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爷爷有些年没有生日过。
追问三:生日跟什么有关系?
生:生日跟年、月、日有关系。
追问四:那么,爷爷有些年没有生日过,又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爷爷生日的那一天,在有的年份中没有出现。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究竟爷爷的生日是哪一天,爷爷和孙子今年各是多少岁?学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在上述例子中,小学生的认知是多少岁就会过了多少个生日,但是爷爷过的生日次数怎么会比孙子少呢?学生一时无法得到答案,教师通过四次有效的层层追问引导学生解惑,揭开谜团,原来爷爷的生日的那一天在有的年份中没有出现。那这一天到底是哪一天呢?将学生置身于问题研究的氛围中,欲罢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求知识。
二、问在“难”处,突破教学难点
抓住学生的困惑点,在不同知识点的衔接处去设计问题,不仅能化难为易,而且能有效地吸引和唤醒学生去主动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完成思维的再创造过程。这样的追问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共同聚焦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信心。
如我在执教“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收集百分数。在汇报时,徐可睿同学说:“我收集到了姚明的投球命中率为41.8%。”
我听后追问:这个41.8%表示什么意思?
他马上回答说:41.8%表示他投了100个球,进了41.8个球。
我没有做任何评价,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全体学生。
这时,一学生说:怎么能有0.8个球呢,应该大约进了41个球。
另一学生说:用四舍五入法,表示投了100个球,大约进了42个球……
学生此时面面相觑,一时陷入困惑。
我继续追问:投球手是不是只投了100个球?
立刻又有一学生说:41.8%表示他投了1000个球,进了418个球。
同学们似乎觉得解决了0.8个球的问题。
我紧接着又追问:要是这位投球手不是正好投100个或者1000个球?那命中率41.8%是不是没有办法得到了?到底该怎样得到命中率41.8%的数据呢?
这时学生就说:命中率为41.8%是由命中球的个数除以投球的总数得到的,它表示命中球占投球总数的百分比,不表示具体的量,所以不能说投中了41.8个球……
面对课堂上学生收集到的投球手命中率这条信息,我没有直接去给学生解释命中率,而是通过追问,让学生按照以前的的思考方式去解释命中率,结果出现了一个冲突点,我及时抓住这个冲突点连续几个阶梯式攀升追问,一步步引导学生去争论,产生自悟,最终达成共识——41.8%只表示投中球的个数和投球个数比的关系,不表示具体的数量。这样的课堂追问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了理解上的困惑——难点,指引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使学生豁然开朗。
三、问在“错”处,加深本质认识
学习本身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增进了情感的体验。因此,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了一些差错是不足为奇的。作为教师,这时不应以一个“错”字堵学生的嘴巴或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而应正确解读学生的错误,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把握合理的纠错时机和掌握正确的纠错方法,使之更为有效地为教学平添一些美丽。
比如《角的认识》一课,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问:放大镜下看到的角变大了吗?为什么?结果有大部分学生认为角变大了。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没有回避,也没有简单否定,而是顺势追问,先追问认为变大了的学生:你为什么认为它变大了?生:因为用放大镜看任何东西都会变大的。师:你能具体说说这个角是怎么变大的吗?生:它的边变得粗粗的、长长的,整个角变大了。生:不对,这个角没有变大。师:你为什么认为没有变大呢?生:它只是边变长变粗了,两条边的张口大小是没有变的。师:你的意思是?生:角的大小与边画得长或短是没有关系的,边的张口大小没有变,角的大小也没有变。师:你能把放大镜下看到的角画下来吗?师:现在,你们觉得角有没有变大?生:没有变大。师:因为——生: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画得长或短、粗或细无关。
正是这适时的“追问”坦然公开了学生的错误过程,在这错误的经历中,学生对自身的错误理解就会更深刻、记忆就会更牢固。追问下,“错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珍贵的历练和宝贵的经验;追问下,课堂更是呈现出峰回路转、枯木逢春的神采!
我国数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有效的课堂追问是数学课堂中重要的教學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应该具有课堂追问意识,更要具有追问的精神,敢于追问和善于追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以智慧开启智慧,掀起课堂的高潮,演绎课堂的精彩!
【参考文献】
[1]赵文超.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追问”.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02)
[2]杨劲芳.高效课堂源于有效追问.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5(02)
[3]胡兆峰.把握时机,问出精彩.小学教学设计,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