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新闻报道采写的困境与出路
2017-04-21盛丽
盛丽
【摘要】工会新闻是反映工会工作、职工动态的报道。工会新闻报道中存在诸如内容单一、方式单一、时效性差等问题,困扰着工会新闻报道的发展。怎样才能改变这些现象,让工会新闻报道更加精彩?本文结合《劳动午报》的版面和报道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希望通过这些措施使工会新闻报道走出现有的困境,找到发展出路。
【关键词】工会新闻报道;采写;新媒体
一、工会新闻报道采写的困境
(一)报道内容单一
工会新闻是反映工会工作和职工动态的报道。采写工会新闻报道常遇到报道素材雷同的窘境,工会新闻的版面内容相似、形式雷同,唯一的区别是组织方的名称不同而已。这样的报道不仅让读者索然无味,也会让工会新闻的亮点被淹没。有人将工会新闻报道形容为黑板报,提到工会不少人还会和“吹拉弹唱”等联系在一起。翻看一些工会类报纸,涉及吹拉弹唱的内容确实不在少数,诸如诗歌朗诵、歌唱比赛、运动会的内容较多。春节前,集中报道包饺子,元宵节闹元宵,等等。不难看出,工会新闻的雷同报道多。
以2017年三八妇女节报道为例,各级工会都在组织相关活动。从数量上统计,报道相关内容的稿件也出现扎堆,从3月初一直持续到节日当天。从内容上看,活动多相似,报道也无新意。
为何会出现报道内容单一的现象?其中一个原因是人们对于工会的角色还认识不到位。在新《工会法》中明确规定,工会负有组织和教育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发挥主人翁作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发动和组织职工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组织职工参加企业事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技术素质等职责。由此可见,工会类媒体报道的内容更需多样化。
(二)报道方式单一
新闻报道方式有多种,大致有消息、通讯、评论、调查报告、新闻图片。但实际操作中,这些方式和工会新闻结合得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过于单一的现象。
还是以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的工会工作为例,大多数报道使用的是消息和新闻图片的方式,就活动报道而报道,流水账般记录的消息不在少数,调查性报道几乎没有。工会新闻需要多元化的报道方式,特别是一些调查类报道。
在新《工会法》中提到,工会负有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责。所以,报道职工维权也是工会新闻的一个方面。反映些问题、表达些声音、提出些建议,这都是调查报道才能完成的内容。浮于表面将一些工会工作做法集合,不去挖掘深层次的内容,只能让报道方式变得更单一。
二、工会新闻报道采写的出路
(一)合理运用多种报道方式
怎样才能让工会新闻不仅反映出工会动态,又能获得读者的肯定?合理的运用新闻报道方式是出路之一,在具体运用方面还需遵守内容决定方式的原则。
结合《劳动午报》的工会新闻报道,报道采用的方式包括消息、特写、新闻图片、调查类报道和通讯。从种类上说,报道的形式较为多样;从内容上说,也遵循着内容决定方式的原则。消息主打快、短。例如,2017年3月3日《劳动午报》刊登了一则标题为《午休时间》的新闻图片报道。展示的是北京市政路桥某项目部女职工的一次活动。记者并没有用大篇幅的文字叙述这次活动,而采用图片的方式将新闻点落在男职工也来帮忙的角度上,反而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同样是三八妇女节的报道,由北京市总工会举办的“幸福之家”颁奖典礼则选择消息加新闻图片的报道方式。在当日的报纸一版用一张主图展示頒奖典礼上感人的一幕,而四版的消息又对当日信息做补充。
有人认为消息多用于重大会议报道,其实即便是基层工会举办的活动,也可以使用消息。但前提是要有新闻点,而不是流水账式的记录。记者要根据内容来确定报道的方式。
通讯是指一种比较详细、生动、形象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新闻题材。[1]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这种报道方式,也可以合理的应用在工会报道中。
《劳动午报》的通讯报道多用于人物和事件的采写中。比如,人物版开设的“奖章故事”、“首都工会人”,这些栏目都从另一个角度展示着工会和职工的动态。其中,“奖章故事”主要是报道劳模事迹,这样的报道内容不适合用消息类报道方式。即便是采用通讯方式叙述劳模的故事,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要避开人物本身的荣誉册,找到特有的闪光点;要注意时间概念,要将人物最新的动态,做为报道中的重头戏。
写人物最终还是写故事,一篇较为成功的人物通讯,肯定是由生动的人物故事组成的。一则丰满的人物通讯不是由一个故事来支撑的,而是由多个故事组成的。故事要讲得生动,要靠采访的挖掘。倘若仅仅是将人物业绩和荣誉罗列,结果只能是干巴巴的文字。
观众之所以喜欢看电视剧,编剧在剧本中描写的冲突很重要。依此类推,在人物通讯中也需要有对冲突的表现。讲故事,就要讲冲突,人物通讯也要求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2]
关于调查性报道,有人说不太适合工会新闻。其实,任何一个领域都需要有调查性报道,工会领域也不例外。《劳动午报》的关注版和维权版就有关于工会工作的调查性报道。比如,2017年3月3日维权版刊登的题为《工会律师助职工获10万元赔偿金》的报道。从事件的起因、维权过程、庭审现场再到结果全面呈现。如果这只是用一则消息来叙述,就显得不合适。作为该报的“拳头型”报道,维权版重点在职工遭遇用工方不公正待遇后,工会是否介入,怎么介入,怎么让职工的权益得到保障等方面入手,这样的报道既做到对于职工遭遇的客观呈现,又让工会发挥的作用得到展现。
(二)丰富栏目及版面设置
工会新闻可以设置多种版面和栏目来呈现。《劳动午报》共有16个版面,可以说版版都为工会报道预留位置。本身刊登日常工会新闻的工会版,评论、特写、人物、关注、维权、文娱、体育、摄影等让工会报道变得更丰满。
一般文娱、体育版都会刊登文艺、杂文、明星动态、体育赛事等内容,但《劳动午报》除刊登这些内容外,还设置了业余高手、职工体育这些栏目。让更多的热爱文艺和体育运动的普通人的故事,出现在报纸上,从而达到宣传基层工会和职工活动动态的目的。
此外,特有的情怀版,还在通讯员中征集稿件。其中设置的工会岁月栏目,用老照片的方式展示了以往的工会工作内容。
版面是一张报纸的骨架。骨架搭建得合不合理,是不是丰富关系着报纸的阅读力。工会新闻也需要合适的版面和栏目设置,只有多角度展示,才能让工会工作和职工动态得到全面的展现。
(三)引入新媒体弥补时效不足
进入融媒体时代,媒体不能只靠一个手段单打独斗。特别是平面媒体,命运岌岌可危。因为存在着时效性差的弊端,不少人已放弃通过报纸阅读新闻的方式。即便是电视媒体,也在积极和网络融合。
关于这点,劳动午报社已展开行动,成立了新媒体部门。从手机报、微博、微信到直播,一些新鲜的手段都在推进,并且取得不错的效果。还是以三八妇女节的活动报道为例,为报道2017年3月2日由北京市总工会举办的“幸福之家”颁奖典礼,报社派出多路记者来到现场。除去传统的文字和摄影记者,来自新媒体部的记者也通过摄像机进行了直播。
传统报道方式和新媒体手段的结合,不仅弥补了报纸时效性差的不足,还让报道内容变得更立体和全面。因为有些内容,用文字和相机并不能够展现得到位,而网络直播则更具优势。
此外,劳动午报社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将更多关于工会的动态,集纳宣传。比如,在2017年“两会”期间,劳动午报微信公众号推出了一篇题为《珍贵组图,带您了解63年两会用车变迁》的原创作品。和报纸的报道会场信息不同,这则微信从另一个角度,补充了更多内容。
由此可见,新媒体技术对于工会新闻报道不仅仅是在提速,还可以带来更多内容上的扩展,产生了“1+1>2”的效果。
注释:
[1]董广安.现代新闻写作教程[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87.
[2]章玉兴.人物新闻采访与写作[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