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新闻舆论观探析
2017-11-20朱文武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当前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环境、新特点,分别在不同场合系统论述了新闻舆论工作问题。结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文章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新闻舆论观集中体现在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注重创新以及要注重提升国际话语权等四个方面,观点鲜明,系统全面,意蕴深远,对开展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习近平;党性原则;舆论导向;国际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7.04.03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朱文武.习近平的新闻舆论观探析[J].克拉玛依学刊,2017(4)13-16.
重视新闻舆论工作是我党优良的工作传统。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时期,我党均通过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新闻舆论工作,凝聚各方力量,统一思想认识,牢牢掌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以新闻舆论工作为抓手,助推其他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非常注重新闻舆论工作。2013年8月在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2015年12月底考察我国解放军报社以及2016年初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我国当前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科学的谋划,做出重要部署,阐发了关于开展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略,科学回答了新闻舆论工作不断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时代性、全局性、根本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刻学习与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认真把握其中的精髓与要义,对于我们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全面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工作的功能与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根本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新闻舆论工作的有效开展与党的领导密不可分。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作用,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全方位引领与监管。我党自成立起就十分注重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引领与监管:在革命战争年代通过自主创建并发行报刊等方式加强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更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强化对新闻舆论工作的监管与引领。因此,对于新闻舆论工作而言,坚持党性原则是历史的必然。纵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坚持党性原则是其新闻舆论观中的核心要义,也即开展新闻舆论工作最根本的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始终发挥党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2016年2月19日召开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1]。对于新闻舆论工作如何坚持党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都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体而言就是要“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严格落实政治家办报要求,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对党忠诚可靠的人手中”[1]。此外,还须扎扎实实地肩负起党的领导责任,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具体事务中去,在新闻舆论工作的实际中自觉担起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以强烈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战线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政治、政策、导向、热点问题、舆论监督、网宣格调、媒体形象、管理和技术等各方面把好关,切实负起领导责任,重要关头靠前指挥,重要稿件亲自审定,重要岗位亲自把关,真正做到守土有责。”[2]
二、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事业,在党的各项工作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新闻舆论工作往往又处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因此,新闻舆论工作对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做好新闻舆论导向工作,“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关系人心和士气,关系中心和大局”[3]。作为处在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的新闻舆论工作,不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角度看,都是具有重要的导向性的。简而言之,在新闻舆论工作中难免会充斥着新闻工作者的一些主观性情、意志及精神与灵魂层面的东西,这种强大的导向性往往会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引领起到重要作用。积极正确、追求进步与奋进向上的新闻舆论导向是党和国家、人民的一件福事,将有利于凝聚广大民众的共识,寻求最大公约数、共画同心圆、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将会更加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将会对西方敌对势力及社会别有用心者起到强大的威慑作用;相反,如果在新闻舆论工作中未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未能扣紧心弦,放任某些不良舆论随意散发,将会使新闻报道偏离正确的方向,导致负面新闻肆意妄为,各种失实新闻、负面小道消息横飞的现象频频出现将在很大程度上蒙蔽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睛,使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受损,这是必须高度重视的。当前,之所以高度强调新闻舆论工作的导向性,不仅是由于新闻舆论工作自身所具有的强大的导向性原因,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已进入急剧的转型期,各种矛盾与问题集中显现以及各种国际复杂因素的交互影响,“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舆论环境、传播方式、媒介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4],基于上述因素,发挥新闻舆论的凝神聚力作用,就必须要更好地坚持和把握其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夯实与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思想意识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新闻舆论工作的导向性,并且多次明确提出了相关具体要求与指示。在2016年2月中旬召开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与战略的高度,对所有媒体以及媒体宣传的各个方面在舆论导向问题上提出的新要求。注重导向性,是新形势下我国广大新闻传媒及其工作者必須遵守的工作准绳,新闻舆论工作务必要坚持科学、正确的舆论导向。endprint
三、新闻舆论工作要注重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进步的助推器,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理论的发展与提升离不开创新,社会实践的深入推进需要创新,尤其是身处当今“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大时代格局下,要求我们对创新拥有更多的思考。对于新闻舆论工作者而言,在新闻舆论工作中深入推进创新,坚持贯彻创新的理念,深入推进工作创新的实践,总结与归纳创新的方式方法等是对当前新闻舆论工作自身、新聞舆论工作所面临的时代环境、新闻舆论工作技术手段升级等三大方面的要求。具体而言,新闻舆论工作创新的元动力主要根植于以下三点:一是新闻舆论工作自身就是一个不断丰富与发展、常做常新的工作,其工作的对象也即新闻舆论事件是瞬息万变的。新闻工作者每天要面对着变化发展的、各色各样的新闻舆论事件,这就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摈弃旧有的观念与视角,与新闻舆论事件的变化与发展保持步调一致。二是当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问题、新矛盾、新现象层出不穷,面对各种复杂的舆论环境与时局,作为肩负着凝聚中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重任的新闻舆论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驱动。三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与融合发展,互联网的触角早已深入新闻舆论工作中,这不仅带来了各种思潮和观点的激荡,更是完全革新了新闻舆论信息传播的模式,在这种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者如果因循守旧、故步自封,难免会陷入自说自话、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
因此,对于新闻舆论工作而论,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谋发展;不创新,注定要落后;创新慢了,同样要落后。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问题同样是习近平总书记所牵挂的。在2013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了新闻舆论工作创新的背景与内外动力,深刻指出,“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了,我们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5]。面对互联网技术蓬勃兴起给新闻舆论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互联网技术与新闻舆论工作的关系,深刻认识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新闻舆论工作创新的联系,在2015年底考察解放军报社时论述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新闻舆论工作创新的动力与意义,他指出,“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6]。新环境下,新闻舆论工作创新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程,不是某个点、某个面的创新,而是要努力实现全面、全方位的创新。在2016年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1]。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既是时代环境与格局所推动的,同时技术的发展、受众视角的变化等也是其强大的助推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创新方面的深刻论断,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实质性的新闻舆论创新工作提供了指南,对我国新闻事业的高效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四、新闻舆论工作要注重提升国际话语权
国际话语权是新闻舆论、对外宣传工作的压舱石,在新闻对外宣传工作中,谁掌握了国际话语权,谁就掌控了对外新闻舆论工作的制高点,谁拥有强大的国际话语权,谁就掌握了对外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性。历史与实践一再证明,先进的、积极的声音不主动占领从而形成巨大的威慑力,落后的、腐朽的声音将充斥其中从而达到以假乱真、混淆视听的不良影响。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国际话语权在很长时期内还处于一种相对较弱的地位,也就是说“中国的发展优势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转化为话语优势。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7]。再加上各种历史、传统与现实的交互影响,如“西方中心论”固化中国贫穷落后的“认知错位”以及西方用自身价值观裁量中国的“价值错位”,乃至西方利用自身媒体及技术发展的优势在国际话语权争夺问题上常常处于上风。当今时代下,在国际新闻舆论话语权上,“西强我弱”的局势仍然没有得到改变。正式基于上述原因,在对外宣传上由于我们缺乏强大的国际话语权往往陷入“有理说不清、说了传不开、传了叫不响”[8]的尴尬境地。在这种尴尬境地中,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没有自己的话语,即便是做的正确的事情也会被讹传为错误的;如果没有自己的话语,面对国际风起云涌的局势我们会缺乏担当与定力,难以有效捍卫国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如果没有国际话语,将陷入套用西方理论、西方概念、西方话语来阐述中国实践、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窠臼,将难以应对复杂的国际挑战,从而容易被西方外来话语所蛊惑。
直面新闻舆论国际话语权上“西强我弱”的局面,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要冷静、清醒地看到其所带来的系列负面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要在直视困境的前提下,努力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实现国际话语权的赶超。为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新闻舆论工作国际话语权的构建,在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12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5]。增强与提升国际话语权最根本的在于实践,也即要切切实实地提高国际新闻传播能力,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新闻舆论 [EB/OL].http://www.fjsen.com/h/node_165272.htm,2016-03-25.
[2]习近平论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摘编[J].党建,2016(3).
[3]周韶钧.新闻舆论工作须牢牢坚持正确导向[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02-27(4).
[4]本报评论员.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N].浙江日报,2016-02-24(2).
[5]习近平的新闻“舆论观”“新闻观”“方法论”启发媒体人[EB/OL].http://www.sxrb.com/sxxww/zthj/xmtdt/5958640.shtml,2016-02-26.
[6]聚焦新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EB/OL].http://www.cnnc.com.cn/publish/portal0/tab60/info97033.
[7]王树成. 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这一代媒体人的使命[N].人民日报,2016-12-29(7).
[8]文建.把握国际话语权,有效传播中国声音——习近平外宣工作思想理念探析[J].中国记者,201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