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与探索
2017-04-20魏亚萍
魏亚萍
摘 要:默会知识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实践价值,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默会知识理论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怎样将默会知识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语文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深入研究了默会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其在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默会知识;实践探索
当今社会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显性知识的传授,并将其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忽略了默会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掌握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随着语文知识的不断感染和熏陶,默会知识也会得到一定的积累,并逐渐显现出来。下面我们就默会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一、语文教师从主观上注意默会知识的运用
人所拥有的知识量和所能表达出来的知识量并不是同等的,这就是默会知识理论所阐述的观点,通常情况下,默会知识量与显性知识量相比,默会知识量要更多一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仅仅依靠语言讲授是不够的,还要将默会知识合理恰当地应用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以教师讲授为基础,将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充分运用到語文学习中,利用默会知识对语文知识、情感、思想等有更加充分地理解和认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语文知识的讲授,向学生展示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过程,另外,教师也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利用默会知识对语文知识、技巧、情感、思想等进行充分的理解和体会。以《司马光》一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情景再现,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情景表演或情景朗读,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对课文中人物的情感、思想加以理解。当表演或朗读到司马光思考那一段时,应该将司马光当时的机灵、快速思考状表现出来。当司马光见到小伙伴掉入水缸里想办法营救的时候,学生在朗读或表演时应该将司马光那自豪、果敢的状态表现或朗读出来,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司马光的聪明才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使学生可以利用默会知识来理解《司马光》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即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直接向学生讲授《司马光》一课中各个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学生依然可以通过默会知识有更深切的体会。
二、教师在教学时设置情景教学方式
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是设置情景教学的首要前提。情境教学是将“情”与“境”有机结合到一起,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思维得到触动,心灵受到震撼。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进入整个教学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使学生自身的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发挥育人的作用。以教师讲授《海底世界》这一课为例,首先教师要结合实践经验为学生创设与课文相符的情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不断想象,从而唤醒学生内在的默会知识。在讲授《海底世界》之前,学生要根据自身的经验想象一下自己印象中的海底世界都有什么,是什么样的,使学生内在的默会知识被充分唤醒。然后带着自身的想象去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海底世界的样子,再让学生想象自己的角色就是课文中的“我”,彻底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思考自己是作者的话该怎样将海底世界描绘出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在学生面前将海底世界呈现出来,伴随着海风和海浪的声音,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海底世界的模样,从而锻炼学生的审美、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加强学生朗读学习
学生获取默会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朗读,朗读的过程是学生将全身心都置于语言氛围中的过程,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出来,用自己的声音去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使学生的语感能力不断提高,进而有助于自身内在默会知识的形成,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另外,朗读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涵养都得到进一步完善。以《山行》这一课为例,无论是教师的示范朗读还是学生的朗读或背诵,每一次朗读韵味都是不同的,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将语言形式、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心灵相融合,使有声的文字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真实地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总之,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发现,在小学语文中运用默会知识能够使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贾宛秋.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4(18).
[2]黄槟萍.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探讨[J].读写算(教研版),2014(14).
[3]贾冬梅.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