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学导式”教学法来设计《中西文化对比之茶文化》实训课程

2017-04-20朱青李辉

东方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茶文化

朱青++李辉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学导式教学法”在选修课《中西文化对比之茶文化》实训课程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目标。

关键词:学导式;茶文化

《中西文化对比》课程是一门文化知识型兼具应用型的课程,作为外语与国际交流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和应用英语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希望通过介绍中西文化传统以及风俗习惯,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熟悉中国文化,加深对中西方文化体系的认识和比较,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突破中西方文化交流障碍,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教学目的。

为了更好地达到本课程的授课目的,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和应用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要求,经过专业教师的反复论证和历届学生的信息反馈,利用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国际交流学院的茶室实训教室,增加了实训课内容。

实训时间是两周整。实训内容分别为中西饮食比较—学做沙拉;中西文化电影观摩——《刮痧》电影欣赏和讨论;以及“茶文化课以及茶艺学习”为具体内容的“学导式”实训课等等。其中重点是“茶文化课以及茶艺学习”章节。实训场地是外语与国际交流学院的阿里巴巴实训基地精心打造的茶室。地点在教学楼C306,面积近100平方。茶室装饰风格高雅文化氛围浓厚。仿明清式的红木桌椅,再加上素雅书法的隔断、意境悠远的山水国画、情景怡人的绿色盆栽,还有古色古香的紫砂陶瓷,立即营造出一种温婉和谐的盎然情趣。茶室还另外配置了六台的弓形的原木色的小茶桌,上面井井有条地放着茶具,茶玩。

实训课的教案设计如下:运用“学导式”教学法。本着科学性、主导性、发展性的原则来保证授课的顺利进行。“学导式”教学法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的因素的教学。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条件、积极引导、为使学生主动探索,开发智力,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教学的中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整个教学环节包括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和小结等。下面具体阐述“学导式”教学法在本课程实训环节的具体应用:

自学的环节:教师课前布置作业,内容是观摩并演练茶艺表演的视频,每个班级选出三名同学到前面演示。

解疑:由学生就茶文化、茶艺展示等提出问题,由教师进行辅导。

精讲:教师精讲茶艺表演的几十道程序。本环节指定商务英语班的赵培栋同学协助完成。

演练:在教师和赵同学的指导下,下面的学生依次拿起茶铲、茶具等反复演练直至熟练为止。

小结:由学生针对小组演示状况进行互评。并为下一次的活动提出新的要求。

以上的几个环节是环环相扣,自然流畅的。

本次实训主要解决了下面的问题:

第一、茶艺用具的辨別和使用

1.置茶器

包括①茶则 ②茶匙③茶漏④茶荷⑤茶擂⑥茶仓

2.理茶器

包括①茶夹 ②茶匙③茶针④茶桨(簪)

3.分茶器

包括①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

4.品茗器

包括①茶杯 ②闻香杯③杯托

5.涤洁器

包括①茶盘② 茶船(茶池、茶洗、壶承)③ 渣方④水方(茶盂、水盂)

第二、茶艺的技术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

包括茶艺术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

第三、茶艺的礼仪

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

第四,悟道

同学们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

通过这堂《中西文化对比》实训课程的实训学习,同学们充分体验到茶艺作为一种文化是一种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学生能够进行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茶文化
茶文化教学对幼儿审美的影响
虚实融合的对外汉语传统茶文化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外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探讨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贵州茶文化旅游开发困境及创新路径研究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浅谈茶文化如何在高校宣传推广
校园茶艺飘香
贵阳市400余名机关干部参加茶文化活动
茶都茗史翰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