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啸山庄》所表现的圆满悲剧

2017-04-20魏相玲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悲剧命运呼啸山庄

魏相玲

摘要:《呼啸山庄》自产生以来就颇受争议,在十九世纪这部小说遭遇了时代的冷落。但是到了二十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阐释这部小说,可见优秀的作品是超越时代的。本文着重从《呼啸山庄》所表现的人物的悲剧命运,去看这部小说的内蕴生命力。

关键词:《呼啸山庄》;本真自我;悲剧命运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浸透了她对这个世界的思考。虽然在艾米莉短暂的一生当中,并没有经历过爱情,但是她却思考了爱情,写出了爱情。尽管《呼啸山庄》是关于悲剧的故事,但是却内蕴着生命力,通过对生命的强力与张力的表现,达到艾米莉所要追求的本真自我的幸福。

《呼啸山庄》讲述的是一个向死而生的爱情故事。这部小说最激动人心最吸引读者的就是凯瑟琳与希思克利夫敢爱敢恨又荡气回肠的爱情,在这里没有含情脉脉,有的是最狂野的爱与最真挚的恨。凯瑟琳是一个叛逆野性而又天真的姑娘。小说中有一处描写到,当亨德利让她读《圣经》时,她却将书本踩在脚底下,并且扔进了狗窝。她并不相信宗教以及宗教所传递的关于做人的本分与禁规,她具有反叛的胆量。看过夏洛蒂曾经评价艾米莉说她“要强的如一个男人,天真的如一个孩子”,我想这正是对于凯瑟琳的概括。由于天真,她自以为嫁给林顿可以帮助希思克利夫,同时也可以让她过上自己想要的物质生活。但是,她又那么强烈的爱着希思克利夫。显然,理想与现实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面对选择,她的二重性格也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博弈。强烈的情感诉求让人震撼,心理冲突也达到了高潮,以致精神发生错乱,最终早早地失去了生命。在她发着高烧甚至都认不出镜子中的自己时,在精神的错乱中她穿过石楠荒原回到了幼时的家,回到了呼啸山庄,回到了本真自我的世界,在那里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当然,希思克利夫也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有着懦弱的一面,同时也有着魔鬼般的恐怖与坚韧。当凯瑟琳面对画眉山庄与林顿的诱惑,选择背叛希思克利夫的时候,他没有为自己争得权益以及为自己辩护,而是从高背椅上站起来,默默地走出去,再也没有回来,一直到三年后才现身。此刻,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欺辱的希思克利夫了,他决心要进行报复,由此他的魔鬼身份真正的开始了。在小说中,有几个场面很是恐怖,充满了暴力与变态的意象。在伊莎贝拉从呼啸山庄出走的那个晚上,希思克利夫吊死了就要产崽的长毛垂耳狗。在黑暗的夜晚,使用凶残的手段对付这么一只小动物,不禁让人觉得毛骨悚然。他的内心是有多深的恨,要用如此方式进行宣泄。他决定复仇,并且在复仇的歧路上越走越远。面对病重的凯瑟琳,他没有柔情的安抚,而是疯狂的责问以及对林顿疯狂的嫉妒。他的爱是疯狂的,如荒原上的狂风般猛烈,柔情似乎与他绝缘。他用他疯狂的爱逼得凯瑟琳发了疯,以致在精神错乱中死去。没有了凯瑟琳也就没有了精神家园,那么他就干脆茶不思饭不想的追随凯瑟琳的脚步,最终在绝食中死去。他期待和凯瑟琳的会面,在最后的日子里,他经常和凯瑟琳的游魂交流,他想和她恢复在旷野荒原上的自由,这个愿望吞没了真实存在的他,召唤着他回到那片自由快乐的童年乐土。虽然凯瑟琳与希思克利夫的性格导致了最终的悲剧,但是他们最终却通过死亡达到了重生。这让我想起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当然这里这个“恨”指的是凯瑟琳与希思克利夫爱的表达,他们的爱是通过烙印在彼此身上绵绵无绝的恨来达到天长地久的。因为恨,纠缠于今生今世,来生来世,永不分离。所以,两人的爱情是向死而生的绝唱。也正是如此,主人公的悲劇命运得到了消解。

《呼啸山庄》的矛盾与冲突,在下一代人身上得到了调和。在小凯瑟琳的身上闪现着凯瑟琳的特点,但是缺少了凯瑟琳的激情与野性柔和了林顿的文明与儒雅。在哈里顿的身上闪现着希思克利夫的特点,但是缺少了希思克利夫的顽固不化,仇恨与野蛮。当哈里顿在小凯瑟琳的引导下,慢慢的脱离愚昧走向文明并相互爱慕的过程中,希思克利夫的灵魂开始苏醒,他体会到了人生行为的无意义。关于复仇以及目的的达到,他一无所获,他没有获得快感,有的只是虚无,而真正的悲剧也在于此。人性的复苏与回归,使痛苦变得更加焦灼,更加明显。小凯瑟琳与哈里顿的爱情就像一束光一样,投射在了希思克利夫黑暗的世界,让他正视自己的爱情以及所走过的一生。如果说悲剧是崇高的,那么在这里这种崇高是通过变形的方式实现的。在这里艾米莉所想要表达的是,真正的爱情是超越生死的,建立在同一性上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易实现的,所以凯瑟琳与希思克利夫死后的鬼魂快乐的游荡于荒野之上。和谐既是自然的最高境界,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最高境界。所以在小说的结尾处上一代的灵魂得到了结合,下一代的心灵得到了结合。虽然看起来这是一个有关爱情的悲剧,但是结局却是圆满的,每一个人都获得了属于本真自我的幸福。

总结:《呼啸山庄》给人心灵的震撼,揭示了人性的善与恶,充满了激情与想象,谱写了人间的爱恨情仇。伟大作品的成功之一就在于留给读者的多层阐释空间,本文只是从悲剧命运这个角度进行的解析,以加深对《呼啸山庄》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杨伟英.《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自我”的背弃与迷失[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3,12,6.

[2]杨东升,杜军.《呼啸山庄》悲剧艺术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10,1(9).

[3]韩袆,孙婧.《呼啸山庄》的悲剧分析[J].芒种,2013(15):103-104.

猜你喜欢

悲剧命运呼啸山庄
《红字》与《呼啸山庄》象征手法对比
从审美角度剖析《呼啸山庄》中悲剧的崇高性
Analyses of the Roots of Protagonists’ Tragic Love in Wuthering Heights
论《白鹿原》中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
浅析《呼啸山庄》最后酿成悲剧的原因
浅析《呼啸山庄》中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浅谈《呼啸山庄》叙述形式的革新
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命运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