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应用性的多维教学组合策略研究

2017-04-20张逸昕林秀梅

东方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应用能力

张逸昕+林秀梅

摘要: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喷涌而来,海量数据的清洗和最优化提取需要严谨的统计思维和扎实的统计理论。统计学是一门解决数据筛选、整理与分析问题的方法论科学。目前传统单一维度的局部教学改革策略已难以适应对学生统计应用能力培养的需求。以各高校经管类专业开课量最大的统计学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讲授-作业-实验-考试”四维闭环教学组合策略,以实现教学内容“点-线-面-场”知识体系的构建,达到更好地展现统计学教学面向应用性的目的。

关键词:统计学课程;应用能力;多维教学策略组合

0 引言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科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统计已经成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如同自然科学离不开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一样,社会科学也离不开社会调查方法和处理数据的统计学。从1992年国家教委把统计学列入财经类专业主要核心课程以来,查看相关院校有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凡经济、管理类专业大都把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2]。对经管类学生来说,构建统计学知识整合思维,需要“数学知识+经管类知识+统计学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四大支撐要素融合形成合力。而如何有效地融合各类知识源,整合统计学教学内容,成为当前统计学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和研讨的问题。

1 基于PBL-LBL的课堂讲授策略

本文认为应采取PBL与LBL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理论课的教学。比如在搭建统计学整体知识谱系的“框架结构”、展示多层次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联时,运用传统LBL法最为清晰、明了。同时LBL法对课程疑点、问题兴趣点、反例和变式的讲解,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自学中的畏难情绪,有助于形成有效的PBL-LBL闭环。而若讲授具体的统计方法及运用,如抽样技术、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统计等,则可运用PBL与LBL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师讲清基本原理并设置情境案例后,让学生针对问题自主探寻答案,并充分参与分析讨论。而对一些容易理解的内容,如描述统计,可完全采用PBL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并通过相互讨论、相互提问的方法进行学习。

2 基于建构主义的立体化多层次课后作业策略

(1)封闭式作业题与开放式作业题

封闭式作业题就是传统的课后紧跟式作业题,这类题型适用于理论较复杂的统计方法。对于推断统计和多元统计的典型知识点,通过经简化分解的封闭式作业题的演练,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方法关键特征的典型认识。而与PBL紧密相连的就是开放式作业题,这种题目的“开放式”在于:答案的开放性,即答案不唯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情境的开放性,即以现实经济问题为数据源和研究背景;结构的开放性(结构不良),即需要学生自主识别问题结构和解题思路。这种题目一般在每章课前布置一题,要求本章结束后提交作业。例如“数据收集”这章可要求学生设计构思一个调研方案,自选题目、自定调查方法、自拟调查问卷,并尽量在学校范围内实施调查,调查后再针对数据特点进行回收整理。“时间数列分析”这章可要求学生寻找一个真实的时间数列,分析其演化规律并对未来趋势进行一定预测。这种设计的目的是让每一道开放式作业题都依托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实际聚焦点,将所学的统计方法作为其思考工具,判断分析并解决这个实际背景中的相关问题。

(2)综合式项目作业题

在课程学习完绪论部分之后,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采用“项目任务”驱动的方法完成一项整体课程综合作业,期末作为课程考试的一部分予以提交。即针对统计工作四阶段“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推断”这一思维主线,在教师典型实例演示的基础上,由学生收集数据资料形成项目任务,并运用统计学原理后续各章中的统计方法加以分析。这种做法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课程主要线索的把握。如联系“数据收集”一章取得的调查资料,可计算平均指标、相对指标、可变构成指数,并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预测等。

3 基于应用性操作的实验教学策略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统计学已从过去的Book statistics向二十一世纪的Computer statistics发展。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统计学的教学重点由统计计算方法转向了统计软件的应用实践。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统计学重在应用。而据统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实验课时量比重一直较低(在15%以下)。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美国高校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一般为3:1,英国为2:1。因此适度加大实验教学学时,并充实完善实验教学内容,是保证学用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在运用PBL-LBL讲授策略时,对于理论教学中各种统计方法的讲解,只要明确其基本统计思想、计算的原理、正确的应用条件以及如何正确解读计算结果就可以了,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交由计算机去完成。

4 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考试策略

对于传统闭卷考试,为增强其实用性,建议加入实践操作内容的卷面考核和统计结果分析的考核。同时实行教考分开,建立统计学标准试题库。试题库有助于统一考试标准,脱离任课教师自订标准、自拟试卷、自己评分的模式,从命题这一源头环节减少测试误差。试题库的建立需要依据课程主要线索,将课程内容分解为若干知识单元,按照知识单元在整个课程领域的重要性、教学时数比重及各知识单元对学生后续学习的保留和迁移价值,合理分配各单元考察目标间的比例关系,形成命题双向细目表。然后收集和编制各种试题组成试题库。需要说明的是汇编统计学试题库不是试题的简单组合,从命题到实测到评分均有一套严格的制度,这其中每个环节都需要整个统计学课程组反复的推敲和磋商。在统计学试题库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机进行选题,组编试卷。

5 结语

本文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和协同理论,通过建立“讲授-作业-实验-考试”一体化的教学组合策略,探索形成统计学课程“点-线-面-场”相协调的教学体系。即形成以知识点为基-课程脉络为纲-统计综合作业为面-实验操作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面向应用能力培养的四维场教学体系,以最终实现理实结合、考学互促的教学氛围。

基于PBL-LBL的课堂讲授策略,有助于改变学生在课程中的被动听课状态,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而讲授策略基础上的立体化多层次作业策略,尤其是综合项目作业,有助于帮助学生及时明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主动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和查缺补漏。再辅以实验软件操作和改进后的课程考试策略,可以有效搭建一个整体协同的教学系统(如图1所示)。以课堂讲授策略为基线,作业策略、实验策略为协同补充,并同时嵌入到课程考试策略中去,而考试策略又反过来促进其他三种策略的改进与完善,这样四种力量协同互动,交叉融合,可以共同促进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打下一个扎实的统计学理论与应用基础。

(本文转载自《现代教育科学》杂志2016年第7期)

猜你喜欢

应用能力
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组织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课本教学的探索研究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