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对慕课的认识与应用调查

2017-04-20李诗祺

东方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慕课大学生

李诗祺

摘要:本文对有关慕课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大多数学者着重从教育角度探讨慕课当前所带来的冲击,而忽视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慕课进行研究。[1]近几年来,虽然慕课快速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沖击,但由于传播力度的不够,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不够深切,对慕课的使用也不够充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调查目前大学生对慕课的认识情况以及对慕课的使用现状,站在大学生群体这个使用者的角度分析目前慕课所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慕课;认识情况;使用现状

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

2015 年中国很多高校陆续加盟三大慕课平台,大学与“慕课”的互动愈加频繁,由此可知这全新的教育模式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2]

根据对载文量以及关键词数据的分析,发现很少有学者能够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对慕课进行评价。然而,慕课要获得更大的利益就必须推出更加高质量、有个性的服务,而这又必须以使用者的角度为基础进行改进。[3]

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分析了解大学生对慕课的认识程度和使用情况,总结大学生目前对慕课的认识与使用情况,提出合理,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建议。

(二)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价值

现如今,在“慕课热潮”下,大学生对慕课并不是特别了解。然而因慕课传播力度不够,本该成为最大使用群体的大学生们极少有真正了解并使用过。

通过大学生对慕课认识与应用的调查研究,可以从受众的角度研究慕课发展现状,提高慕课的宣传力,发现当今慕课依旧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慕课的未来发展提供方向.

(三)研究基本内容

(1)大学生得知慕课平台的途径;

(2)大学生所在大学对慕课的宣传力度与使用情况;

(3)对大学生使用慕课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4)对学生使用慕课平台的评价进行分析;

(5)对慕课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四)研究局限性

本次所进行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在后续的研究中加以完善。

在对象的选择上。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本次研究只选择了江苏大学为实证研究,覆盖面不够广,研究的数据不足。在后续研究中,希望通过更大规模的调查和数据分析,进一步完善研究。

二、研究方法

我校图书馆藏书量大,有关资料丰富,查阅便捷。课题成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深入的分析,初步了解当前社会对慕课的大致研究情况。

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采用问卷《大学生对慕课的认识与使用》对大学生对慕课的认识的调查与研究,并结合对部分大学生的访谈,做进一步的分析。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对应的建议和对策。

三、对慕课的认识与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一)对慕课认识情况的分析

调查总共为200人,有12人没有听说过慕课,显然,现今慕课的传播力度不够大。同时,笔者还对大学生了解慕课的途径进行了调查,大学生了解慕课的途径主要包括有老师推荐、网上浏览以及同学或朋友介绍,其中有一半的学生是由老师推荐而得知,可见慕课越来越被教育界的人士所认可。[3]

(二)对慕课使用情况的分析

首先,调查了大学生是否使用过慕课进行学习,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没有使用过慕课学习。同时还对使用慕课的目的进行了分析,发现慕课对大学生专业的学习帮助很大,很多大学生会通过使用慕课来满足自己对学习上的需求。

笔者还对大学生使用慕课的原因也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慕课的原因是因为通过慕课可以体验到名校名师讲课,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随着慕课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相继加盟,笔者对此特意向大学生了解看法。大多数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建设慕课在线教育,在大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慕课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尝试,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慕课不适合应用在课堂上,

在课堂上使用慕课很难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进度上的一些问题。由此看来,慕课要想扩大它的使用,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4]

(三)对慕课评价的分析

近年来,“慕课热”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慕课为什么会掀起狂潮,它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它又有什么优势?对此,笔者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慕课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免费聆听名校名师的讲课以及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使用者对知识的渴望。

(四)问题分析

通过上述的调查,发现慕课以下问题:

1.慕课的推广力度不够

虽然近几年慕课热潮不减,带来了很大冲击,但只能说慕课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关注,仍存在着多数人不知道慕课,即使有些知道慕课,但对慕课的了解程度又十分浅。

2.语言障碍

国外慕课的发展早于国内,所以慕课中大多数精品课程都是英文,学生通过母语学习和通过外语学习的学习效果存在明显的差距,也影响学生对课的选择。

3.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缺乏

慕课是在线课程,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进行自我监督,自己调配时间和进度,会因为学习者控制能力、调控能力的缺乏,不能完全适应。

4.需求性不强

学生会因为学习方式不同而影响选择。所以专业人员需要不断地完善功能,每天通过评价系统来确定这些是否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不断完善。

五、结语

通过调查,笔者认为慕课要想不断发展,除了加大推广力度,专业人员对它的不断完善,使它不断符合需求论已成了重中之重[4]。

还有学习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合理有效的使用,安排好学习时间、进度。

另外高校也应该将慕课中丰富的教学资源运用到教学当中。

参考文献:

[1]方婷云,李金城,元茂兵.大学生对慕课的认知与应用调查[J].浙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12.

[2]李亚员.国内慕课(MOOC)研究现状述评:热点与趋势—基于2009-2014年CNKI所刊文献关键词的共词可视化分析[J].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5.07.

[3]董晶.慕课(MOOC)的发展现状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A].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5.06.09.

[4]肖薇薇.对“慕课”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4(8).

猜你喜欢

慕课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