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中国电影后期制作产业发展分析
2017-04-20康婕
康 婕
2017年中国电影后期制作产业稳步发展,国产电影制作规模不断升级,虚拟拍摄技术更广泛地应用在电影制作中,电影前、后期制作间的界限愈加模糊,电影大制作观念渐成趋势。观众对视效大片的消费日趋理性,影片质量的提升比数量的增长更为人们关注。中国电影后期制作需要提高制作品质,以电影精品为目标,才有助于实现整体上的提质升级。
一、产业概况与格局
2017年国产高技术格式电影创作缩水。在高票房影片中,人们的关注点也更侧重影片故事性本身。后期制作门槛降低,观众对电影技术的判断与消费更加理性。
2.高技术格式影片生产比重下降
2017年国产高技术格式电影创作生产首次出现大幅回落,全年中国共上映了76部高新技术格式电影(包含3D、IMAX与IMAX 3D格式),其中国产影片27部,占比约35.53%,比上年度的52.87%大幅减少。在高票房影片中,高技术格式也不占优势,所占比重下降。国产3D影片与国产IMAX影片生产数量较2016年减少近半,国产IMAX 3D影片更是呈现断崖式下跌。
表1.2010—2017年上映国产高技术格式电影情况表(单位:部)
在27部国产高技术格式电影中,涉及电影类型较多元,其中动画电影以10部的数量成为高技术格式电影制作的最主要类型。动作与奇幻类型的国产大片也依旧是这类格式电影的主力军。
2.后期制作产业市场需求更理性
单从票房来看,观众对高技术格式电影消费更加理性,2017年全国票房前20的影片中,只有8部采用了高新技术格式,比2016年的12部减少了4部。其中只有3部高技术格式影片进入了年度票房收入前10,数量比2016年的7部大为减少。
表2①.2017年上映国产高技术格式电影情况表(包括3D、IMAX与IMAX 3D)
新媒体时代,通过各式传播渠道的宣传,观众对电影制作技术知识并不陌生,对影片技术含量的要求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对主打视效的影片态度也更加谨慎。除了票房、口碑均一枝独秀的《战狼2》,其他票房表现较好的影片,大家的关注点也多不在视效方面。
《羞羞的铁拳》以开心麻花IP为主,收获好口碑的同时也成为2017年喜剧类型片票房之首。影片虽不似传统视效大片以技术为主打,可里面的视效制作含量并不少,视效镜头多达730个,包括片中涉及的大量拳赛补景、片头动画等,特别是拳击台上的铁网合成补景,效果真实令人身临其境。而口碑失败的视效大片也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样的例子。
无论是否是视效大片,视效制作在电影后期中仍需得到重视。虽然纯技术噱头越来越难以赚取大众眼球,但视效制作呈现仍是衡量国产大片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非视效大片,更为自然的视效制作效果也依然能为影片添彩。
表3.2017年院线票房前20的国产影片情况表②
二、发展特点与趋势
2017年,在电影业整体提质升级的要求下,中国电影后期制作产业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1.电影大制作渐成趋势
随着电影制作国际化程度加深,内地在制作流程和技术应用上都在积极与国际先进潮流接轨。2017年中国电影大制作趋势更加明显,拍摄制作更为多元,虚拟拍摄应用更为广泛,前期制作向后期制作转移,后期制作向前期制作转移,除去4K、3D、IMAX巨幕等高新技术格式的影片制作外,云计算与超级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受到关注,国产电影正逐步进入“大制作”时代。
目前国产电影大制作电影中,后期制作越来越受到重视,预算已经占到了全片制作成本的20%-40%左右。实际拍摄制作里“摄”的比重正在逐步下降,而“做”的比重逐年上升,拍摄、制作、发行、放映的传统电影环节已衍变成为制作、发行、放映的大制作观念。
后期前置观念的普及化模糊了电影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界限。运用视觉预览Previz(Previsualization)即“动态分镜”技术借助iClone、maya等图形图像工具取代过去人工分镜、概念图、实体模型道具等规划影片视觉呈现的作业方式,看似增加了作业步骤,但就整个制作流程看,实际上是提高了制作效率。
另外,云计算、超级计算等新技术在中国电影渲染、后期制作等领域的应用也在逐步展开。电影后期制作、特效制作工具的计算、应用、数据和服务开始向云端迁移(SaaS模式)。未来,云计算和超级计算或将更广泛地参与到国产电影的协同制作中去。
2.虚拟拍摄普及化程度加深
科技的更新与发展降低了影视后期制作门槛与制作成本,基于PC的通用计算技术和并行计算技术正逐渐占据影视后期制作的主流地位,原来必须用工作站完成的制作工作,现在笔记本电脑就可以解决。
2017年,虚拟拍摄更广泛地投入到电影制作中去,也是前后期制作界限模式的特点之一。数字实拍+虚拟摄制+虚拟资产+虚实融合正在成为中国电影摄制的主流趋势,正进一步取代数字实拍+计算机动画(CG/CGI)的传统摄制方式。在虚拟拍摄中,导演通过监视器可以实时看到演员与虚拟场景结合的画面,明了实际影片的画面呈现状态,甚至达到粗剪效果。这种后期前置的作业方式,大大节省了时间与制作成本,革新了影片的摄制方式。
目前正在经历技术转型的传统影视制作基地与新兴布局的影视制作基地,多将数字影棚建设作为重点,以满足剧组日益增长的虚拟拍摄需要。象山影视城数字摄影棚占地1200平方米。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加快技术平台搭建,在虚拟影棚建设方面与各知名科技企业合作的虚拟拍摄棚已开始投入建设。青岛万达影视产业园则兴建了亚洲最大的蓝幕室外水池。
3.国际化分工合作进一步加强
2017年中国电影制作国际合作程度日益加深,虽然很多视效大片的后期制作仍以国外团队为主,但随着我国电影后期技术行业国际化交流不断深化,既有国产电影去国外制作,也有国外电影来国内制作,国际分工合作项目市场仍然被看好。
目前很多国产视效大片选择将项目内容拿到美国、韩国等海外公司与团队进行制作。本年度上映视效占比较大的影片中,很大一部分的后期制作团队仍来自海外,或是由中国与好莱坞团队合作完成。随着中国公司实力增强,选择内地后期制作公司的影片也在稳步增长,而由中国公司负责制作的内容,则多会采取分包制完成,或者与国际团队合作,分包到国外公司制作。
《战狼2》的视效主要由国内团队完成,音效剪辑和混音制作工作则有隶属于新西兰维塔集团的公园路后期制作公司完成。《妖猫传》中猫的CG视效90%来自日本特效团队。《悟空传》的视效工作除了MORE VFX公司外,还有韩国Macrograp工作室参与制作。今年上映的《西游·伏妖篇》,早在两年前就完成了后期制作,其视效公司来自韩国。
目前国内公司参与海外电影的视效工作仍不能成为技术主导,一般只是参与某环节上的加工工作。这种公司多基于与海外一线视效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如BASE FX等。与国外一线视效公司分工合作,有助于引进与积累先进的生产经验,学习国际先进的工业制作流程,甚至有助于完善国内生产线搭建,对国内视效制作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影响。
三、问题与不足
国产电影制作规模升级,后期制作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制作分工更加专业化和细化,这就对我国的后期制作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中国后期制作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重工业电影产品口碑不佳的现象时有发生,观众对影片制作水准的要求升级,与之相对,质量过硬的电影精品生产仍待加强。
1.工业体系待完善、行业标准不规范
现阶段,在购置电影后期制作硬件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方面,中国公司与国际一线公司并无太大差别,但与国外领先水平相比,国内制作工业体系的物质基础还不完善,流程化、标准化程度不足,在流程优化、软件开发,新技术应用、团队建设等软实力方面仍存在距离。
在行业整体发展方面,由于标准不规范,也存在信息混乱,进度不透明,恶性竞争的现象。由于制作周期不固定,制作内容不确定等不可控因素,国内电影后期制作延期现象较为普遍。后期制作超期超支是导致制作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国内制作方不可控,片方不能按时交片,提交后产生的费用往往不再另行计算。另一方面制片方也可能要求临时更改制作效果,提出新想法,迫使视效团队重新进行制作。这种情况会导致电影制作流程衔接出现问题,延长制作周期即破坏了视效公司提前做好的预算规划,也会对其他的项目档期产生影响。
面对种种不可控因素,后期制作公司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过度消耗后期人员,再加上在整个电影项目中,后期公司的话语权相对较弱,缺少完片担保制等政策支持和行业保障,只能自负盈亏,导致亏损现象严重。
制作门槛的降低,也使行业内部出现无序竞争与低价竞争现象,制片方在与特效企业沟通时缺少可以参考的衡量标准,导致沟通不畅。特效企业间为了争夺客户报价混乱,用压低价格来争取项目。由于利润空间被压缩,企业往往为了减少亏损只能付出降低制作品质的代价。这种舍弃长远发展效益,只顾眼前利益的恶性竞争会对行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企业没有形成集群力量
虽然国产电影的后期制作量需求较大,但是真正能够独当一面,与国外公司竞争的内地影视后期制作公司却数量有限。即使是BASE FX、天工异彩、中影数字基地、MORE VFX等国内一线的视效公司,体量与工业光魔、维塔、Framestore等国际传统领先技术公司相比仍有差距,企业集群力量远没有形成。
中影数字制作基地以数字制作技术作为自身优势,参与了多部国产电影的后期制作工作,但是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其设备设施优势已经不在。
BASE FX公司与国际一流视效公司有战略合作,可以参与制作好莱坞主流电影公司的视效大片积累经验,比如2017年的《雷神3:诸神的黄昏》《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等片,在产学研方面也尝试积极布局。
MORE VFX公司在北京、成都分别建立了制作基地,2017年参与了《羞羞的铁拳》《悟空传》《记忆大师》《绣春刀2:修罗战场》等影片的视效制作。
天工异彩推行电影后期制作全流程解决方案,在电影《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后期全流程制作中,参与了概念设计和前期剧本创作环节。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以数字电影拍摄为主,以后期制作为支撑,为国内外企业搭建技术平台。2017年基地引入企业430余家,累计集聚企业超千家,包括国内外知名数字影视软件研发、制作公司。园区企业制作的电影《芳华》《乘风破浪》等影片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除去几家较大的公司与基地外,“小作坊”式的电影后期制作公司大量存在。一些艺术家或视效总监在运作了几个大型项目后,就会独立出来另起炉灶,仅30-50人的小团队就可以承接项目。大量这种“小作坊”式的视效公司分散了企业集群力量,在后续发展上往往缺乏后劲,必然在竞争中淘汰。
3.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
影视后期制作公司,特别是视效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包含多方元素,其中技术研发和软件开发的创新能力占据重要地位。现阶段我国影视技术领域存在产学研脱节现象,国内视效公司与高校、科研机构不能实现顺畅的技术与人才对接,在技术融合、新技术应用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
目前国内视效公司的硬件设备与软件工具均以海外购买为主。在硬件方面,主流工作站只要更新及时,国外国内设备差别微乎其微。我们与国外先进团队的差距主要集中在视效工具的技术研发及软件开发上。由于科技创新力不足,国内视效公司做后期项目时,一般不会自主研发前端工具,而是直接运用买来的现成的视效工具作业。还有一些公司专做没有创新技术含量的基础性工作,比如“擦除”等低等作业。
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是目前中国后期制作公司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只满足于低级视效制作,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廉价劳动力和语言条件的印度已经比中国公司更具竞争优势。
4.视效制作与本土文化结合出偏差
2017年,除了动画电影外,古装奇幻类影片中,高技术格式影片依然比重不小。其中《悟空传》《妖猫传》《奇门遁甲》《鲛珠传》等片都引发关注。这些视效大片上映后口碑却毁誉参半,其中有些影片甚至成为大众吐槽的对象。究其原因,还是西方化的镜头视觉呈现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艺术想象与艺术表达水土不服的问题。
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开拍之前就在其视效技术方面做足了噱头,邀请了奥斯卡最佳特效导演安东尼·拉默里纳拉联合导演,多家国际、国内视效公司参与其中。影片2345个特效镜头,占全部镜头数的95%,后期制作历时15个月完成。但是在上映后,片中的部分人物造型、动作场景设计得不伦不类,负面口碑一面倒。
制片方不应该盲目迷信国外后期制作团队,让出自己的制作话语权。外国视效团队虽然制作经验丰富,但是视效总监们的文化差异不能忽视,用西方审美创作出的视觉形象如何被内地观众接受,怎样能与本土文化更好地融合,仍需深思熟虑。
5.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中国电影后期制作产业中,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电影摄制、电影科研、电影高新技术研发等部分的优惠政策与激励机制十分有限。
布卢姆斯伯里集团中,凌叔华与伍尔夫关系最近,因此,研究者对她们二人及凌叔华的英文小说《古韵》关注较多。《古韵》是在伍尔夫的鼓励下用英文写作的自传体小说。前述蔡璐《凌叔华与布卢姆斯伯里》第三章即以《古韵》中的女性主义色彩与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暗合展开,认为她们在战争期间的通信体现了女性写作与战争的关系,在反战思想的背后实际上是对男权的否定与质疑。相关论文还有江淼《和伍尔夫一起写作——〈古韵〉的西方视野》、董姝雯的硕士论文《在现代与传统之间——论凌叔华小说创作》等。
目前国家电影专项资金中针对高新技术制作影片的奖励不超过600万元,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电影制片团队很难将奖励资金具体落实到后期制作视效公司身上。部分地方政府在扶持地方产业园区方面出台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比如无锡,但这种地方性的扶持政策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与韩国相比,中国的影视后期制作公司甚少能够依靠政策红利与税收贴补缓解经营压力。虽然整体报价与人工成本相近,但是韩国后期制作的税收补助确实能够为行业提供便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国际竞争优势。
在引进海外电影高端技术人才上,国内也缺乏相应的绿灯政策与鼓励机制。
6.高端复合型人才市场缺口大
人才问题一直是电影后期制作产业亟待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关于“艺术家”的人才培养与流失问题都备受关注。中国不缺熟练技工,缺的是经验丰富,能够驾驭完整后期制作项目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艺术家”作为创意密集型人才,既要懂技术,又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视效总监要具备丰富的项目经验积累,有独立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与全局观,帮助视效制作团队最大化地实现导演创意。随着制片公司对后期前置观念的普及,DIT已成为国内技术公司的招牌服务内容和新的技术盈利点。这种技术的专业要求,需要摄影指导现场监督完成,对视效公司的高端人才们也提出了更高需求。目前在中国视效制作行业里面,有较丰富的从业经历,能够承担一定大项目的艺术家或视效总监并不多,既缺乏懂行业的管理型人才,也缺乏懂特效的导演及制片人才。
除此之外,能够承担软硬件研发的创新型技术人才储备也十分不足。科技不断进步,电影后期制作技术快速更新换代,国外先进的视效公司,都拥有专门的研发部门,根据具体的电影项目量身定做全新的工具软件。这种跨领域的软件研发人才储备,国内市场仍然存在很大缺口。
四、思考与对策
我国电影后期制作产业,在发展硬件的基础上,也要加强自身的软实力建设。加快调整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在工业体系建设、原创技术研发、制作流程优化、自主工具软件开发、复合型人才培养等领域实现突破,以适应新时代电影强国建设的发展需求。
1.加快电影工业化体系建设
现阶段,中国后期制作公司的生存状态普遍不容乐观,加快电影工业化体系建设有助于维持产业良性发展。影视后期制作公司,特别是视效公司的盈利底线至少要保证在35%左右,但在国内公司中,这一比例很难达成。由于中国后期制作中存在众多不可控因素,项目超期超支现象较为普遍,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压力。
而电影后期制作成本要可控,需要由一套较为完整的制作基础与行业规范支撑,建立健全电影技术工业体系势在必行。在电影大制作中,后期前置的作业方式促使导演与视效总监在项目前端就要制定计划,制作周期安排更为缜密,尽量将不可控因素控制在10%左右的可承受范围内,确保操作最终可控。如果补做镜头过多,制作公司的话语权也要通过合同保证自己的权益。
另外,在电影产业全球化、电影制作分工专业化的今天,加快电影工业化体系建设,对电影制作整体流程进行科学性规划与有效性规范,制定后期制作、特效制作、母版制作等一系列相应的电影制作技术标准,实施影片质量监控与流程优化,也有助于中国电影提质升级。
2.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核心竞争力
随着电影摄制手段趋于多元化,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的应用愈加广泛,4K、8K、3D、4D、IMAX巨幕、高帧率(HFR)等新技术不断创新着电影视觉表达方式。电影制作呈现出技术性、交互性、多元化、网络化、虚拟化、融合化等新特点。
提高电影后期制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在顺应电影技术潮流的基础上,在原创技术研发、视效工具软件自主开发、特效插件开发、制作流程优化控制等方面下工夫,实现技术研发与艺术创作的无缝衔接和相互促进。
影视后期公司掌握了核心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因为人员流动导致的竞争力下降问题。国外一线视效公司的成功经验中,都会将自主研发能力作为自己的金字招牌之一。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后期制作企业开始重视技术的研发工作。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建立了科技中心。天工异彩专门设立研发部门,在专利开发和效果插件研发上投入,以提高公司的竞争实力。
另外,电影后期制作公司也可以积极开拓其他领域的服务内容,增加盈利,提升与其他行业的契合度,增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诺华视创已在积极布局,将3D扫描技术应用于军用、民用领域。
3.加强政府扶持,完善行业规范
中国电影后期制作产业中,后期制作公司需要有大量影片积累技术经验,锻炼磨合团队,需要良性的市场运作机制与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其在原创技术开发上作出成绩。无论是针对行业现状还是市场要求,提升自主研发水平,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都需要国家出台一定的相关产业扶植政策。
目前,针对中国电影后期制作技术部分的税后优惠十分有限。适当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有助于企业减轻经营压力,提升国内企业的海外竞争力。同时对引进人才方面给予绿灯政策,也对我国电影后期制作行业的发展大有益处。另外,电影技术领域与其他技术领域的融合,也需要一定的政策鼓励。
除了政府扶持,业界同行公司还需要增强凝聚力,组织行业协会,完善行业规范。目前行业缺乏国家扶持的行业协会,只有企业间自己联手建立的产业联盟。天工异彩、视点映画和BASE FX等国内一线视效企业携手华夏幸福基业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后期产业联盟,涵盖了特效制作、后期剪辑、声效制作、动画制作、3D、软硬件设备、培训教育等领域,为整合行业资源,推动中国影视后期特效产业发展努力。
为了遏制严重超期、超支的问题,我国也亟待完善完片担保制,另外,电影相关金融服务业的建设也有待完善。
4.产学研结合,培养复合型高端人才
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③
加强产学研结合,有助于搭建起一座学界与业界的沟通桥梁,后期制作公司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所学、所用不至于脱节。更有针对性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还能弥补行业人才流失现象,提升企业活力,增加行业竞争力。
【注释】
①该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31日,所有票房数据均不包括服务费。
②表中影片票房数据截至2016年12月31日,除《情圣》为跨年影片外,其他电影均为2017年上映新片。
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2017〕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