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与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2017-04-19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山西一带一带一路

李 毅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首次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旨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而构建国际范围内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在这个“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建设中,为有关国家和经济区域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目前国内列入“一带一路”规划的省份均已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融入这一战略进程,初期成效已经显现。山西作为中部省份,虽然并未列入国家“一带一路”规划,但只要找准自身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然可以为山西提升产业层次、实现经济转型提供有利契机。

一、“一带一路”建设对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在历史发展中,山西省错过了多次机遇,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处境也颇为尴尬,可以说事实上被排除在外。在当前中国经济动力转换、经济增速稳中趋降的背景下,山西资源型经济的短暂繁荣景象开始褪去。2014年山西GDP增速全国排名倒数第一,2015年GDP 增速全国排名倒数第二,2016年略有起色,但形势依然相当严峻,经济转型困难重重。目前,我国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国家顶级战略部署,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机遇和政策红利,在这种形势下,如果山西再次和历史机遇失之交臂,那么势必拉大山西和“一带一路”沿途各省的差距,经济转型目标的实现也更趋艰难。

(一)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山西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过于单一,过剩产能积累严重。从1990-2014年山西省产业结构比重变动状况来看,特别体现在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且在高位徘徊,见图1。“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上升期,能源需求大,基础设施普遍落后,制造水平有待提高,而山西省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发达的机械装备制造业能够有效对接这些国家的发展需求,合作潜力巨大。对于山西而言,应该转变思路,主动出击,以完全开放的姿态与沿线国家开展产能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并借此消化过剩产能。

(二)倒逼山西经济转型

山西作为资源大省,丰富的煤炭储备在过去给山西带来了资源优势和可观效益,但同时也形成了对资源的过度依赖,资源型经济特征明显,经济转型压力巨大。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国家已经并仍将陆续出台系列扶持政策,资本、人才等优势资源将向沿线地区转移,必将为沿线辐射区域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并培育众多新的经济增长级。这就为山西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发展契机,山西唯有积极主动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才能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才能为山西经济转型奠定更坚实的平台,从而改变目前以煤为主的经济结构,由单极发展向多极、多元、多层级方向发展,以增强自身的经济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1 1990-2014年山西省产业结构比重变动状况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山西省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相关信息整理。

(三)实现优势互补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横穿整个亚欧大陆,途经40多个国家。山西可以凭借自身工业基地的优势,与其中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国际产能深度合作。例如,处在核心区位置的中亚五国,这一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工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而山西作为中国传统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山西在机械设备制造、煤炭开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二是山西已形成在全国较为领先的高铁设备、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的优势,完全可进行技术输出;三是山西整体工业基础条件扎实,企业质量较高,技术和人员储备丰富,有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

二、“一带一路”建设对山西经济与产业的预期影响

山西虽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较为落后,但同样具有自身的比较优势,如能源储备丰富、装备制造技术优势、区位交通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等,完全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通过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预期将在以下几方面对山西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促进对外投资发展

山西作为内陆省份,长期以来受地域和思路的影响,经济发展较为封闭,对外投资水平相对滞后,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省内社会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无疑向山西对外投资提供了新机遇。从山西实际情况而言,对外投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促进山西企业走出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一是各级政府应为山西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争取更多对外合作机会,并通过优惠政策予以扶持,提供有力的支撑;二是贸易相关部门应创造和形成对外投资及贸易的便捷通道,加强山西的省际乃至国际合作程度,并通过金融系统的配合为山西企业对外合作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政策;三是相关旅游部门应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依托山西雄厚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山西特色品牌的旅游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旅游业,加强山西同外省和外国的文化交流。

(二)带动产业和就业结构升级

目前山西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和就业结构存在突出问题。以2015年为例,山西省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比重达40.69%,占比偏大,见表1。“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利契机:第一,提升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带动劳动力就业转移。通过引进外资,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出台针对性强的惠农政策,转变传统农业增长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扩大农业产值,增强农业生产效益,从而使农业吸引更多劳动力,有效缓解山西农业生产资源短缺压力。第二,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从山西实际情况出发,注重提高第二产业中劳动密集行业的比重,提高技术装备程度,快速发展山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别是优先发展进入门槛较低且符合山西自身发展需要的行业,如交通运输设备、家用电器、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文化用品等。第三,着力提高第三产业现代化程度,这是实现山西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山西应特别发展物流、金融、旅游、中介服务、传媒与文化业等潜力较大的产业,并注意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质量和水平,以提高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从而间接带动其他产业的生产效率。

表1 2015年山西产业结构规模及比重

数据来源:根据《山西统计年鉴2016》相关数据整理。

(三)扩大晋商精神的国际影响

源自明清的晋商商帮,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商业经营的优秀范例,其中蕴含的晋商精神集山西经商理念之大成。在长期经营中,晋商注重诚信为本、以义制利的经营理念,坚持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秉持胸怀天下、济世悯人的经营视野,奉行科学有效、严格细致的经营制度,从而创造了商业历史的一个奇迹。

晋商精神的理念与“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今日的山西应继续传承和弘扬晋商文化与精神,摒弃固步自封的封闭思维,克服小富即安的狭隘思想,在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山西也应积极推广和宣传晋商文化和精神,在思想层面进行交流和沟通,以形成广泛共识。

三、山西在国际产能合作中的定位

从观念层面来说,山西需要明确自身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根据产业特质和优势,结合地缘位置,制定切实可行的地区融入策略。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没有从“一带一路”倡议赋予的借机实现改革深入发展的历史机遇这个高度进行把握,而是将其简单理解为进行招商引资、引进项目,以及与上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争取优惠政策、博弈资源的良好机会。这就使得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一些规划项目过度重视短期利益,缺乏有效科学论证,且有引发新一轮重复建设之虞。

因此,山西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时,首先应做到清晰定位。目前,从山西地缘位置和资源禀赋条件来看,应当主要争取融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和中蒙俄经济走廊,成为与这两大走廊进行合作的国内合作省份。但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在上述国际经济走廊涉及的国内合作省份中,山西均处于边缘地位,其中既有地缘因素的影响,也有山西自身比较优势的欠缺。山西唯有制定出符合本省省情需要的对接策略和规划,才有可能享受“一带一路”建设赋予的改革红利,才能够借此提升山西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在山西制定地区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就需要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收益进行合理预期,而且始终围绕山西产业转型升级这个关键点来进行。

(一)山西在国际产能合作中的优势

1.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山西已获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中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改区,山西在创新区域发展模式,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精简管理体制,深化社会、经济、文化等重点领域改革方面已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为山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政策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2.从地缘位置来看,山西地处中国中部内陆,与正式列入“一带一路”规划的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份接壤,东邻京津冀战略圈、北依广袤的大西北地区,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山西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南北枢纽,山西借此建设本省现代物流业大有可为。

3.从产业优势方面来看,山西作为建国以来的中国能源和重化工基地,煤炭资源丰富,机械制造、钢铁、化工、军工等产业基础雄厚,与陆上丝绸之路多个沿线国家形成优势互补,具备国际产能合作的基础,山西完全可以通过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培育本省的多级经济增长点。

4.从文化氛围来看,作为中国华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山西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上山西与中亚文化之间亦有密切关联,具备与中亚各国的文化认同基础。因此,山西可凭借自身的文化底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与有关国家的文化沟通与往来,并对外宣传和输送山西文化,助力山西文化产业发展。

(二)山西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思路

长期以来,山西产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关键在于思想观念的循规守旧、工作思路的狭隘陈腐、工作模式的单一低效。因此,在对接“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山西务必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变革模式,以最大程度地借力“一带一路”,推动山西经济产业转型升级。

1.以“五通”为根本,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立足山西省情,应以“五通”为出发点,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五通”即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道路联通和民心相通。政策沟通是指深入制定和实施针对性鼓励和扶持政策,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政务效率,在政策层面奠定山西对接“一带一路”的基础;贸易畅通是指以武宿综保区建设为推手,加大山西企业产品和技术输出;货币流通是指进一步加快山西区域金融改革,积极探索和培育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金融新业态,保障山西对接“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力度;道路联通则是指为山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形成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发展公路、铁路、航空、油气管道等系列通道,特别是铁路建设尤为重要,通过建成辐射东西南北的铁路网线,山西将成为整个中国北方地区融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陆路枢纽;民心相通则是通过有关文化交流活动与宣传,形成山西与沿线国家的文化共识。

2.建立完善的保障体制,提高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效能。一是机制保障,着力建设山西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从全省层面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建立高效畅通的绿色通道体系,为山西对外转移产业和吸引外来新型产业提供最大便利;二是服务保障,着力改善企业经营和融资环境,相关部门要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建设便利的贸易和金融服务平台,全力支持山西企业在对外产能合作中做大做强;三是品牌保障,山西应重视和突出山西品牌特色,形成优质品牌建设规划,扩大山西品牌的国内和国际影响力,加强山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贸往来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风险[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陈明森.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构传导与区域互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郭海霞.资源型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经济问题,2017(3).

[4]温丽琴,卢进勇.“一带一路”战略与山西对外投资产业布局[J].国际经济合作,2016(3).

猜你喜欢

山西一带一带一路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