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路径
2017-04-19杨华琼
杨华琼
摘 要:当今世界,经济的新常态,便得人才的需求与供给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经济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机构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要使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作为独立学院,必须转变观念,创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使其能在合适的时机转型成应用型院校。
关键词:独立学院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观念内涵 双师双能 实验实训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大趋势,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其核心就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做为独立学院,发展快,基础弱,要想在经济的新常态中有所作为,有所成绩,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需要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做为发展战略,下大力气推动落实。
目前我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现状是层次低、领域窄,注现象、无实质,有数量、无质量,思想保守,未理解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本质含义,错把与企业所签校企合作协议当成是产教融合的内涵,把学生的实习、就业当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成果。在学院官网上,时不时有双体系、就业指导中心、教学系部等部门,成批成批地与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但其工作大部分是停留在为学生提供就业。规模很大,但与校企合作的内涵、实质还有可供努力发展的空间。
独立学院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必须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及现状,根据所开设的专业,针對行业的发展需求,找准切入点、创新点、增长点,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找准符合自己身份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企业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 转变观念,开放办学。
学校二级教学机构是产教融合的主体,必须要转变观念,送出去,引进来。从系主任到普通老师,都要主动走出校门,走向地方政府机关、行业、企业以及各类行业协会等,一方面广泛了解人才市场动向和人才结构需求,另一方面和这些部门、行业企业探讨各种合作的可能,开放办学。在具体方法上,每个教学部门可以选择某个专业率先突破,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找准发力点,不必要所有专业同时开展。
二、正确理解,提升内涵。
产教融合的核心是“融合”,即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深度合作,互惠互利,校企共赢,提升内涵,绝不是简单的学生实习,包括几个方面。
1.平台的融合。包括实验实训平台的融合、校企职工培训平台、科研合作与技术成果转化平台等的融合。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从学校层面,选定系部、专业,一个二级学院一年与合作企业建立一个实验实训的实习基地。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实验实训的平台建好后,邀请企业技术骨干人员,到学校进行理论的加强及指导学生的实训。学校可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实战技术及新技术的学习与培训。企业可将目前行业的最新技术及技术改良的项目邀请学校教师参与,成立项目研发团队,达到科研合作与技术成果转化。
2.团队融合。学校根据自己的专业,分类、分层与行业、企业实行共同组建教育集团,也可以与行业企业、产业集聚区共建共管二级学院。企业大学,体现在学校老师主动走入企业、政府部门,提供管理决策咨询、市场调研、员工培训,同时邀请企业高管、高级工程师等进入课堂,承担某些专业课程的授课,规划项目及科研项目的研发。对于工科专业来说,校企合作要立足于为企业解决新技术应用、生产过程中技术攻关、专利转换甚至集成技术开发、联合进行科研立项等,可以是一个专业老师带领一个学生团队,也可以是一个专业老师团队带领几个学生团队,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达到双赢,才能合作长久,才能在校企合作之路上走得更远。
3.专业与课程的融合,专业、课程建设必须有一定程度的企业参与,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最终要实现专业与职业、课程与岗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高度联接。
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本,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产教融合,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调整教师结构如:科研型、学术型、实战型、教学型等的比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修正。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及培训方案。对于独立学院,教师年轻化,从学校到学校,不仅是教学无经验,而且专业知识的的积淀也是不够的,因此对年轻教师的培训工作也显得特别重要,对学校教师的招聘要求也可进行相应的微调。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通过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薪酬激励、校企交流等制度改革,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的校企合作,才能既锻炼老师,让老师积累实践经验,了解企业需求,找到人才培养的实际差距,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适应岗位要求。
三、制定规划,落实资金。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需要提前精心做好规划布好局,不能无目的碰运气,基本前提是门当户对实现共赢。大企业看不上我们,小微企业我们看不上,找什么企业、为企业解决什么问题、企业能帮助学校提供什么?一切要从解决双方的实际问题出发,要有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才能实现所谓的产教融合。当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能否开展,还需学校给予部分经费支持,做为这项工作的主体,系部要主动思考、探索,实际执行协议中,肯定会有一部分支出的,比如平台建设、队伍融合、专业融合等,都需要提前做好规划,列入下一年度的教学预算中。
四、加强考核,完善监督。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明确列入系主任的量化考核指标中,按年度修改考核指标,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迈。今年只考核数量,没有从合作内涵和质量上设计指标,一段时间后,数量、质量一并考核是趋势。系主任将指标分解,考核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负责人或者某个教师团队,责任到人。在这个过程中,每学期进行3—4次集中检查、监督,并将具体结果反馈给系部主任,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方向和工作策略,确保这项工作实施到位。
学校要求的校企合作,是要与企业签订更高层次、更大领域的合作协议,校企合作不仅是为给学生提供一份实习工作,解决学生的就业,更多的是要将学校专业水平提升,一个专业教师带领一个团队服务一个企业,一个企业提出一个专业方向,供我校立项研讨,共同双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