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困境与突围

2017-04-19杨树仁马兰花

中小学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田野调查民族地区

杨树仁 马兰花

摘要 对甘肃省某民族自治县义务教育普及现状进行调研。当地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学生隐形辍学问题突出,民众轻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学生接受汉语教学速度慢,且学习时间难以保障等。建议通过媒体投放汉语版动画片,调整课程与教材内容,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及社会资金援助等多种手段,合力提升该地区义务教育普及质量。

关键词 义务教育质量;民族地区;隐形辍学;田野调查

地处甘肃省中部的DX族自治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县,也是我国唯一以DX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29.34万人,其中DX族占87.05%。县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橫,民众分散居住在1750条梁峁和3083条沟壑之中。笔者通过2016年进行的田野调查,对该县义务教育普及面临的困境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对改善现状有所助益。

一、研究设计:选取代表性乡镇,走访多类调研对象

2016年初,我们到位于甘肃省中部的DX族自治县进行田野调查。此次调查以该县的赵家乡为主,同时涉及五家乡和那勒寺乡。这样设计主要基于几方面考虑:一是赵家乡是一个典型的DX族集聚乡,全乡总人口8471人,所有男性村民都是DX族,只有极少数已婚妇女来自回族、撒拉族等民族:二是该乡既有小学,又有教学点,学生全部来自DX族家庭:三是该乡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开餐馆、外出打工或从事农业种植。因此,无论是该乡的民族构成、村民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学生来源、班级构成等,都与该县其他乡村的情况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此次调查主要通过深入学校、与教师当面交流、随机走访农家等方式,以点带面梳理目前DX族自治县在义务教育普及方面面临的困境。

二、调研分析:多种原因致DX族义务教育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通过走访调研和文献研究,我们发现,DX族自治县在普及义务教育方面主要面临以下困境。

1.生产方式落后致学生隐形辍学严重

公开资料显示,当地仅在2015年秋,就从甘肃玉门、青海诺木洪等劳务基地劝返420名隐形辍学的学生。这意味着该县的一些学龄儿童虽然在学校登记造册,但并没有到校上学。譬如:注册生和在校生人数都最多的某希望小学,其注册学生数为385人,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该校实际在校生人数仅有200人左右,且从三年级开始学生人数明显减少。再如:某村共有86名7-13岁的学龄儿童,他们都应在校上学,但我们入校调研时该校实际在校生却仅有53人,且四年级仅有四人,五年级仅有三人,这意味着有33名学龄儿童已经辍学或处于隐形辍学状态。这两所学校的现状,从侧面反映了早在十年前该地區就已经存在的学龄儿童隐形辍学的严重状况并没有大的改观。

为什么当地学校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么多,到三年级之后却越来越少?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这是因为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只为找个免费的“保姆”,方便自己从事农业劳作或外出做生意等。到三年级之后,这些孩子基本超过十岁,男孩就要接受“割礼”,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并在挖虫草、摘棉花等农忙季节,随同父母或亲戚等到青海、新疆等地挣钱,在气候严寒、无法从事野外劳动时再返校学习。女孩则要在农忙季节承担洗衣做饭、收种庄稼等劳动,等到农闲季节再返校学习。这些学生由于旷课太多跟不上教学进度,成绩非常不理想。如果没有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的强力介入,那么一两年之内,他们就会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辍学儿童。

2.某些民族文化传统致当地民众轻视文化知识

DX族自称“撒尔塔”,该词就词源来说出自梵语,最原始的意思是“商人”。浓厚的经商传统致使DX族民众比较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轻视文化知识,认为男孩长大只要会经商或种地就可以,而“种地压根儿就不用学习”。此外,DX族文化传统使他们对女性接受文化教育存在偏见,认为女孩只要会做家务、能嫁个经济比较富足的男人,安稳生活一辈子就行。在上述观念的作用下,DX族民众的文盲半文盲比例非常高。

3.精、语言差异致学生接受汉语言文化知识困难

DX族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DX语。DX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而且在语音、语义、语法、词汇等方面与汉语存在本质差异。同时,其文化传统不提倡甚至反对与非穆斯林通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DX族学龄儿童学习汉语。当这些孩子步入校门接受以汉语课本为载体的文化知识时,语言障碍成为他们接受课本知识的拦路虎。

4.上学路途遥远致学校教学时间难以保障

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地质特征,致使DX族自治县民众居住极其分散,学生从家到校的距离一般要超过两千米,甚至达到四五千米。如果学生在家吃住,那么每天都要翻山、爬沟,仅花在路上的时间都要在二至四小时。出于安全考虑,每逢雨雪天气,一些家长就不让孩子去上学。为了照顾路远的学生,学校也不得不采取晚上课、早放学的无奈之举,这对本来接受书本知识就慢的DX族儿童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5.课程内容实用性弱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差

DX族自治县内学校所使用的教材是用汉语言文字编写的、以传授人文知识为基础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的教材。这种教材的知识质量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不会说汉语而又崇尚商业、追求实用的DX族民众来说,却缺乏实用性。在这次调查中,几乎所有已经辍学或隐形辍学的学生家长都反映:即便是初中毕业的学生都不会写欠条、签合同,甚至是算账,孩子上学没有用处。这意味着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认为现有的课本知识缺乏实际效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家长支持学生上学的力度也严重不足,从而加剧了学生辍学率的攀升。

三、对策建议:多措并举提升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DX族自治县政府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一直通过多种措施积极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如制定《甘肃省DX族自治县教育条例》、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成立“控辍保学工作组”等,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现实因素的复杂性,要提高当地的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依旧任重道远。基于此,笔者建议将以下方案进行组合,或将有助于当地义务教育走出困境。

1.通过媒体投放汉语版动画片,营造汉语学习氛围

目前,DX族自治县已经实现“电视户户通”,智能手机也已经普及。因此,当地可以在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情况下,依托电视或网络媒体大量投放汉语版动画片,使当地孩子通过观看动画片接触、学习汉语,消除其学习文化课时的语言障碍。

2.适当调整现有教材,增强学习内容的实用性

从目前来看,尚未有针对DX族学龄儿童编写的专用教材,因此可以根据DX族的文化传统,如重视经商尤其是发展餐饮业等情况,对现有教材及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譬如:可以适当增加如何认字、写信函、签合同等实用性知识,将数学教材中那些抽象的计算题改为与商业活动相关又能为学生和家长接受的数学应用题等。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他们将来经商也有指导意义。

3.落实国家政策要求,建设寄宿制学校

针对DX族自治县群山起伏、民众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各级政府应认真落实《全国民族教育科研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中央和地方财政要根据民族教育发展需求,加大倾斜力度,支持民族地区学校”,以及《国家宗教事务局定点扶贫工作规划(2016-2020年)》提出的“帮助特別困难的中小学校修建校舍、购置教学设备和图书”等文件精神,划拨专项基金建设寄宿制学校,让学生在校吃住。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校晚上课、早放学的问题,也能解除家长对孩子安全的担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辍学问题。

4.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当地可以争取公益组织或官方教育机构的资金赞助,通过与发达地区的学校“结对子”的方式,利用寒暑假时间,带孩子走出深山,到发达地区感受现代教学理念与都市文明,借此拓展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产生通过知识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意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编辑 王淑清)

猜你喜欢

田野调查民族地区
人格权平等的法人类学关怀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反思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洱源县凤翔村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现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