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发展亟需根本性变革
2017-04-19姜黎学
姜黎学
【摘 要】本文力求在新媒体崛起,传统媒体饱受压力的情况下,通过对比研究,找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提出通过技术进步、跨区域融合和打造公平竞争环境三个解决途径,使传统媒体适应新的竞争形势,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更好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服务于人们的需求。
【关键词】传统媒体 新媒体 资费 跨区域融合 环境
在我死后的不可思议的未来
谁还会阅读呢?印刷的书页
只是五百年的短暂奇迹而已
——约翰·厄普代克
对于纸质阅读的担忧由来已久,但从来没有现在这样急迫。从2008年开始,对于在报社工作的人来说,煎熬的日子开始了。报社的记者、编辑从担心自己的薪资水平能不能提高,转而担心自己的饭碗能不能保住。近9年来,国内外多家报社倒闭、停刊、休刊或停止发行纸质新闻报纸的消息不断刺激着传统媒体人的心脏。
2008年9月30日,《纽约太阳报》停刊。2009年3月,有150多年历史的《落基山新闻》停刊。事实上,国内纸媒的生存状况也不乐观。2016年11月25日,《中国青年报》发布全新改版的通告,从2017年起,《中国青年报》不再出版周末版的纸质报纸,用户只能通过网络的APP平台获取《中国青年报》采制的内容。而在此之前,《京华时报》也宣布休刊。在辽宁本地,2016年8月31日,原本有着较高人气值的《时代商报》发布公告。公告这样说:本期报纸,是时代商报的最后一期,时代商报明起休刊。在此,深深感谢所有一直关注、支持、陪伴我们的读者。时光的深处,会留住铅字的重量。从1999年8月8日的第一份《时代商报》,到今天的第5898期,共同经历了17载四季的轮回之后,我们带着沉甸甸的回忆,与朝夕相处的这座城市、万千读者挥手作别。
《时代商报》是东北地区第一份以商命名的日报。报纸存在了十七个年头,与欧美上百年的大报历史沉淀不可比拟,但在时代走到了互联网普及化的时代,他们的命运又是那么地相同:休刊。然后就是遣散人员,从此,报刊亭里就少了一个早上陪伴的成员。
或许,是人们先抛弃的报纸。
从国际到国内,从中央到地方,报纸的日子都不好过。其实,不仅仅是报纸,电视作为一个影响力巨大的传统媒体,声像并茂和快速直达的优势,曾经在社会上有着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地位,然而电视媒体从采访到制作、播出、接收,环节众多、设备昂贵、人员密集,造成了电视行业属于高投入的行业。在大的经济形势快速发展的时代,加之移动互联网技术还没有普及,有线电视网络处于对终端垄断的地位,那时候的电视媒体,可谓风光一时无两,其影响力、权威性是其他任何媒体不可比拟的。不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观众从纸媒、电视等传统媒体转向了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广告客户随之大批量转移至移动端,随着广告客户的转移,很多新闻资源也随之流失。以目前的形势继续发展,有线电视网络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被打破,未来有线电视是否还能保住一线生机都很难说,而目前的大多数电视机构,主要的传播路径就是依靠有线电视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的衰落,直接导致电视台生存出现困难。
新媒体的原始积累,带着传统媒体人的血和汗。
2014年6月,针对“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使用新京报原创内容,新京报发布声明称:请今日头条即日起停止使用新京报所有原创内容,包含抓取呈现和导流呈现;即日起未经书面授权,所有使用行为视为侵权,新京报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之权利。
2015年8月,“今日头条”非法转载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所属《楚天都市报》原创作品,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向拥有“今日头条”网站和客户端的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提起诉讼。
然而,像新京报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这样,采取一定行动维护知识产权的新闻机构少之又少,而相关部门也没有真正去保护媒体的知识产权。媒体自身的维权一方面因为人力不足,难以一一进行维权,同时,由于维权成本高,侵权责任难以量化,因此,更多的媒体选择了沉默。这样一来,传统媒体相当于给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媒体免费打工,新媒体享受着传统媒体的劳动成果,通过向更广范围传播,实现了更大的影响力。
新闻传播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而传统媒体的属性和监管方式却严重滞后。我们都知道,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流量资费的下降,为在移动互联设备附加更多的功能,如浏览新闻、支付购物提供了方便。而正是因为在手机端就可以获取全世界的新闻,普通民众不再依賴家里的电视、报刊亭的报纸。也就是说,一个APP应用,可以供全球任何人使用,但传统媒体的采访和传播范围却依然只在一城一池、一省一地,这样的竞争在先天上就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
随着移动互联平台应用终端的崛起,内容的传播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以往依赖传统媒体发布信息的信源,现在往往选择发布更及时、审核更宽松、覆盖范围更广的新媒体。
传播方式的变化,使得传统媒体对信息渠道的垄断彻底瓦解。有一些观点认为,传统媒体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但是,只要信息渠道可靠,传统媒体在可靠性上也毫无优势可言。
现在的矛盾在于,很多传统的报纸、广电媒体,在报道上受到了诸多限制,而网络的传播平台、自媒体却不受同样的约束,监管尺度的不一致,也导致了传统媒体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
那么,传统媒体的出路在哪里呢?部分报纸的停刊,是不是传统媒体集体死亡的前奏?下一个倒下的必定是广电吗?传统媒体能否实现自我救赎?王晓宁、郑静提出一个观点,他们认为,无论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还是地市级电视台,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素材、播出素材,这些东西如果不利用,只能成为单位的负担,但其实,这些资料都是城市、国家发展变化的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有的甚至不可复制。比如,重庆电视台就拥有三峡建设和移民的所有资料,今后,如果有地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行大规模移民的话,这些新闻报道和视频资料都是非常珍贵的素材。
而再看我们辽宁本地,东北要再振兴,症结在哪里?如何突破?如果把2003年,国家第一次提出东北振兴以来的新闻报道拿出来,重新反思和考虑第二次振兴的着力点,不仅能够对新时期的新闻报道有借鉴作用,而且对于城市决策者来说,也是重要的依据和参考。因此,王晓宁、郑静提出,各电视台应该自建或联合建设媒资系统,以数字化的媒资系统为基础,建设节目资料交易平台,实现中央台与省级台以及地市级电视台的资料交易、共享,这样可以使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我认为这个观点切中时弊,早就应该进行。不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冲击之后才要建设,而是传统媒体自我完善和资源利用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需要。但是,有了这样一个交易平台就万事大吉了吗?就可以对抗或者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赢得市场了吗?显然是不够的。
电视业内人士都知道,全国城市台有共享的传统和机制,比如,以上海电视台为主体建设的CPTN节目交换平台,每天都有全国各个地方的电视台上传一些本地的新闻,用来交换和共享,但是并没有使电视媒体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按照现在的趋势来看,未来电视媒体也有可能步纸媒的后尘,难逃关停并转的命运。
媒体是新闻的载体,是技术创新的成果,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导致载体的不断更新。
那么,难道电视媒体就真的被时代淘汰了吗?按照我的观察,我认为电视行业不会消亡,新的爆发契机还有待技术和政策层面的突破。
技术层面有何期待呢?前面讲过,因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变得不可或缺,因为人们通过手机可以获得大量的资讯,可以在手机上看新闻,还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完成大量的支付行为。看来,手机已经无可取代了。
为什么还要说电视期待技术的突破呢?我们说,家庭的宽带互联网现在已经实现了费用的包年,一个家庭,无论有多少成员在使用这个网络,只要每年缴纳几百元的费用,就可以无限制地使用网络流量,因此,在家里,通过宽带网络和WIFI连接,用户不需要担心产生昂贵的费用,但是,由于移动网络的资费,仍然处在一个非常昂贵的阶段,在大多数用户的流量包里,还达不到随心所欲地利用3G网或4G网观看视频节目的程度,因此,移动流量费用的价格制约了电视在移动端的落地。只有当移动网络的技术继续发展,资费大幅下降,使得包年成为可能的时候,终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端实时收看电视节目,到那时,电视节目就能够摆脱目前受到新媒体冲击的困难,迎来新的发展春天。其实,现在很多电视台的节目已经上传到网络平台,甚至有的电视节目已经实现了电视和网络同步播出,因此,只要移动网络资费与家庭固定网络资费实现一致,电视的第二个春天就来了。
那么,除了技术和资费的门槛之外,为什么说还有待政策的破冰呢?我们知道,我国的媒体属性地域性特别明显。主流媒体都隶属于一个地区,而跨地区的舆论监督是被严格限制的。俗话说,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舆论监督限于一城一池,监督就很难进行,而这种限制也制约着媒体的融合。媒体资源的开发利用,仅仅依托于视频素材的数字化和重新整合是不够的,跨区域的媒体集团,在跨越空间的同时,也跨越了权力的羁绊,才能有效开展监督。
不过,跨区域的监督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媒体的报道行为是否也在监督之下。这个其实会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多年来,新闻从业者也在翘首以盼,那就是新闻立法。媒体报道观点对不对、证据足不足,记者采访都有哪些权利,都需要法律来规范和保障,在法律框架下,媒体从业者才能更明确责任和义务。
通过技术的进步和跨区域的融合,电视媒体可以打通终端受众和采访资源两个瓶颈,实现采访资源、人力资源、播出资源的整合,从而打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传播渠道和终端平台。
可以说,无论是纸媒还是电视媒體,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都要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但仅仅依靠自身在原有基础上调整、改造,是没有出路的。因此,媒体的良性发展,还需要一个公平的环境。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往往利用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维权成本高、执法力度弱等制度弱点,在新的形势下,传统媒体作为内容的生产者,而其传播平台往往局限于有限的区域,因此,造成了成本高、受众少、单打独斗的不利局面。
总而言之,无论是纸媒还是广电,还是现在的网络平台,它只是新闻存在的一种物质载体,哪家媒体停办了,不会影响新闻的产生和传播,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创造新的传播载体,创新体制机制,降低成本内耗,使传播更有效率、更高质量。现在政府一直在倡导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从这一点说,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放置在一个国际化的环境里的考量,媒体的发展当然也不例外,因此,降低资费、建设融合性的跨区域传媒机构和打造监管一致、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是未来媒体发展急需解决的三件大事。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王晓宁、郑静《以数字系统为平台,打造传媒核心竞争力》《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年第11期17-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