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修缮整齐的盆景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快乐树

2017-04-18成恒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成恒桐

[摘 要]教育的基础是生命教育,面对学生中浮现的日益严重的问题,生命教学迫在眉睫。语文作为和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承担着生命教学的重任。如何将生命教学贯穿在语文课堂,生命教学落实在教学实践中,是每位语文教师应当探索的课题,也是对学生、对教师本身意义重大的举措。

[关键词]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11

人最根本的是生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当遵循人的生命规律,因而,在教育中,生命教育应当成为每个人必须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将生命教学带进学生的生活中最为直接的一个方法便是将生命教学带进课堂,在与学生的面对面教学中注入生命教学。

一、将生命教学带进课堂

现代教学目标较之多年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只注重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如今教学还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光是这点举措就已能证明生命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及对主人公人格的感知,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紫藤萝瀑布》就是一个接地气的范例。在浙江开化一中有幸听到南京赵富良老师的一节课,他从学生的情感体验着手,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作为一朵紫藤萝花的喜悦,进而引入对生命的思考。赵老师在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上处理得极富耐心,课前他就布置学生预习,让学生对课文里折射出的生命意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思考,这为学生在课堂上对生命主题的把握打下了基础。在课堂上,赵老师由一朵花生命的活力与喜悦引入,学生自然而然想到生命的喜悦。同时,赵老师对个体生命的短暂性是这样处理的,在课堂当中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个体生命的短暂,而对生命如何短暂没有过多的探讨。这里可以看出赵老师的教学内容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他忽略了生命沉重的一面,给学生传达了积极的生命感悟。

北京师范附中的韩军教授《背影》一课具有浓厚的生命意识,授者的观点“要理解父与子必先理解生与死”贯穿课堂始终,韩教授围绕这一观点对《背影》一课中的“父子情”进行了抽丝剥茧式的解读,最终让学生领悟到父子情中感人之处在于父亲对儿子拼尽生命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父之垂老、父之将死的深刻的生命情感体验。这一课成功地提升了课堂的深度,学生不再机械式地懂得了父子情来源于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而是站在生命的角度懂得了感动的缘由,可以说,如果生命不是如此短暂与脆弱,父子情也不会如此感人和深刻。

二、把握生命教學的度

笔者在网上看过北京一位名师《秋天的怀念》这一课的教学视频,教者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母亲的用心良苦,用了详尽的语言描述肝癌晚期病人的症状和痛苦,笔者当时听得内心悲苦不已,同时对这一段情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生命教学是否应当涉及如此沉重的话题笔者也由此产生了怀疑。“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青少年也应当像青少年的样子,他们处在花季,对生命本应有着绚丽的期待和美好的幻想,让如此沉重的生命印记烙在他们心里,至少对为数不多的孩子会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在浙江开化一中的评课当中,也有一位教师分享了她的儿子在高一时期“最艰难的一段生活”,儿子一天回来问她,“妈妈,人为什么要死呢?”这位教师一时语塞,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她想尽办法告诉儿子生命是美好和值得期待的,然而儿子并没能走出来,直到时间和美好的校园生活让他忘却这段不美好的经历。最终,这位教师得知,儿子这么想,是因为遇到了一些将生命话题说得过于沉重的老师。因此,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生命教学固然重要,同时也一定要把握度。

由此笔者也不禁想到自己在上学期末去其他学校开的一节公开课《斑羚飞渡》,笔者当时对这节课花费了大量时间备课,因为本身对沈石溪小说颇为感兴趣,因而大量阅读了他的系列作品,同时对作者的创作动机也进行了了解。作家在他的每部小说后面有这样意思的叙述,动物社会与人类社会也有相似之处,创作这些作品是想对人类生活中的弱肉强食、恃强凌弱的现象进行揭露,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而,笔者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将斑羚惨遭虐杀的现象联系到了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事件,希望引发学生对弱者的同情以及对恃强凌弱这一现象的正确认识,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然而,笔者却又过于强调社会现象,导致学生对弱肉强食这一事件的残酷性认识有余,而对他们本应当体会到的关爱环境、关心弱者认识不足。当时,区教研员评课的时候客观地指出了我存在的问题,他说:“上课应该告诉学生他们想知道的,而不是你自己感兴趣的。”当时,我还不以为然,现在想想,自己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生命教学对当代学生意义重大,语文教师应当将生命教学贯穿在语文课堂内,运用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度的把握,不断探索学习,才能真正意义上让教育成为枝繁叶茂的快乐树,而不是修缮整齐、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盆景。

(责任编辑 韦淑红)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