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在36例急性脑卒中急诊溶栓中的救治体会

2017-04-18丁美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期
关键词:阿替普溶栓缺血性

丁美祥

阿替普酶在36例急性脑卒中急诊溶栓中的救治体会

丁美祥

目的 总结阿替普酶在急性脑卒中急诊溶栓中的救治体会。方法 选取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行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6 h、24 h、7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阻塞血管再通30例(83.3%), 对照组中阻塞血管再通20例(55.6%), 观察组阻塞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发生颅内出血1例, 心律失常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对照组中出现颅内出血1例, 心律失常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急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实现脑血管再通, 疗效肯定。

阿替普酶;急性脑卒中;溶栓治疗

脑卒中是由脑血管突发性破裂或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损害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等一系列综合征, 临床多表现为一侧身体瘫痪、口眼歪斜、语言障碍等症状, 严重的会伴有意识障碍[1-3]。脑卒中发病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比较常见, 包括脑栓塞、脑血栓形成等,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4]。急诊溶栓是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本文以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卒中急诊溶栓救治的效果, 并总结救治体会,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同期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2例, 女14例, 年龄43~72岁, 平均年龄(60.3±5.8)岁;对照组中男24例, 女12例, 年龄45~73岁, 平均年龄(60.5±5.2)岁。所有患者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无因非血管性疾病导致的脑功能障碍者,无既往颅内出血病史、3个月内有外科手术史或严重外伤史,未患肝肾胰等器官严重疾病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自由基清除剂等, 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 首次剂量为300 mg,之后100 mg/d;无法进食者行鼻饲给药, 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调脂等治疗, 颅内压增高者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 取0.9 mg/kg阿替普酶, 其中10%于10 min内静脉注射, 另外90%经250 ml 0.9%的生理盐水稀释后于1 h内静脉滴注, 24 h后行头颅CT检查, 确定无脑出血症状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1次/d。

1.3 观察指及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NIHSS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 h、24 h、7 d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分值越高, 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5]: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减小91%~100%为治愈;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小46%~90%为显效;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小18%~45%为有效;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小≤17%或增加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6 h、24 h、7 d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情况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情况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6 h后治疗24 h后治疗7 d后观察组3616.1±4.0 12.0±3.0ab7.3±2.0ab4.5±1.5ab对照组3616.0±4.214.3±3.6a12.5±4.2a8.2±5.3at 0.103-2.945-6.707-4.030 P>0.05<0.05<0.05<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患者阻塞血管再通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阻塞血管再通30例(83.3%), 对照组中阻塞血管再通20例(55.6%), 观察组阻塞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发生颅内出血1例, 心律失常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2/36);对照组中出现颅内出血1例, 心律失常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3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情况, 其不仅会导致神经功能缺损, 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在2周内一般生命体征稳定, 神志清醒, 理解能力正常, 无明显的语言障碍, 患者局部颅脑组织缺血、缺氧或出血部位的脑细胞会出现不可逆性坏死, 造成脑损伤, 对脑功能造成损害[6-10]。

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有效手段, 它可短时间内开通阻塞的脑血管, 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4]。溶栓治疗中所使用的溶栓药物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 可通过激活纤溶酶原, 使其转化为纤溶酶进而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以达到溶栓的目的[11,12]。阿普替酶是一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属于第二代溶栓药物, 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 可与血栓中的纤维素结合, 并能够将纤溶酶原的精氨酸561-缬氨酸562处的肽链裂解, 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 从而达到血栓溶解的作用, 且可特异性地选择血栓处的纤维蛋白而不影响全身纤溶系统[13-15]。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行阿普替酶静脉溶栓治疗, 两组患者治疗6 h、24 h、7 d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阿普替酶溶栓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阻塞血管再通30例(83.3%), 对照组中阻塞血管再通20例(55.6%), 观察组阻塞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发生颅内出血1例, 心律失常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对照组中出现颅内出血1例, 心律失常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阿普替酶溶栓治疗可实现血管再通, 疗效确切, 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急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实现脑血管再通, 疗效肯定。

[1]侯昀.急脑卒中急诊治疗现状及进展.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12)∶248-249.

[2]李广仁, 韩靖, 臧汉青, 等.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比较.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31)∶24-25, 26.

[3]吕彦习, 刘丽, 赵丽, 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期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4(36)∶65-66.

[4]林念童, 杨碧萍, 冼树清, 等.阿替普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比较性研究.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2, 11(10)∶1030-1033.

[5]孙永兴, 刘玉祥, 张凝远, 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28例临床分析.重庆医学, 2015(15)∶2120-2121.

[6]贺大权, 秦雪颖, 赵丹华, 等.阿替普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比较性研究.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7)∶21-24.

[7]曹红梅, 康小燕. 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及体会. 北方药学, 2014(12)∶59.

[8]潘晓鸣. 联合应用阿替普酶和醒脑静为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 当代医药论丛, 2014(21)∶226-227.

[9]吕晓萍. 36例阿替普酶静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体会.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4)∶202.

[10]彭春艳, 富晓东. 12例注射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 当代护士∶专科版旬刊, 2014(10)∶34-35.

[11]郑瑞红, 宋妮娜, 赵英, 等. 护理干预对应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6)∶1146-1148.

[12]鲁秋香, 孔敏霞, 洪丽燕.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护理.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3Z)∶345.

[13]高红华, 文佳媚, 高连波. 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的初步研究.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 35(13)∶14-16.

[14]叶自力, 余名华. 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20例临床分析.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 23(9)∶1099-1101.

[15]常红, 王晓娟.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并发症发生时间的观察.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10)∶1191-119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2.068

2016-12-19]

517000 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阿替普溶栓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