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IL-23和IL-17水平变化在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7-04-18常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期
关键词:介素溃疡性结肠炎

常旭

血清IL-23和IL-17水平变化在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常旭

目的 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23(IL-23)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变化在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组, 并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IL-23以及IL-17水平。对两组血清IL-23、IL-17水平进行比较, 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IL-23水平为(632.3±67.3)pg/ml, IL-17水平为(321.5±32.5)pg/ml, 与对照组的(197.3±42.4)、(153.6±16.3)pg/ml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轻度患者IL-23和IL-17水平分别为(266.2±36.4)、(187.4±28.4)pg/ml;中度患者IL-23和IL-17水平分别为(453.4±54.7)、(278.3±26.4)pg/ml;重度患者IL-23和IL-17水平分别为(895.5±121.4)、(492.4±37.6)pg/ml;随着患者病情程度的加深, IL-23、IL-17浓度水平也不断升高, 且重度患者高于中度和轻度患者, 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23、IL-17水平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r=0.547, P<0.01)。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形成与患者血清IL-23、IL-17有一定的相关性, 两个指标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参考依据。

溃疡性结肠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目前, 大多数医学者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可能与免疫系统细胞因子失衡有关[1]。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 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是细胞因子中最主要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一组免疫因子[2,3], 为了探究血清IL-23和IL-17水平变化在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选取本院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18~69岁, 平均年龄(41.4±10.3)岁;根据国际肠道疾病诊断标准[4], 轻度19例, 中度23例, 重度18例;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35例, 女25例, 年龄19~68岁, 平均年龄(40.4±10.3)岁, 无胃肠道疾病与其他伴随病症。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入院第2天, 早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 以3 ml左右为宜。对照组则在体检时空腹抽取肘静脉血,同等剂量抽取3 ml。然后对这两组的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以4000 r/min的速率分离血清, 之后将这些样本在-80℃的温度下进行保存, 并严格按照说明采用ELISA法进行统一检测, 试剂盒购于北京佳美诺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操作过程严格遵守说明书进行, 并计算出血清IL-23、IL-17的浓度水平。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血清IL-23、IL-17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IL-23、IL-17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IL-23水平为(632.3±67.3)pg/ml, IL-17水平为(321.5±32.5)pg/ml, 与对照组的(197.3±42.4)、(153.6±16.3)pg/ml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IL-23、IL-17水平比较(±s, pg/ml)

表1 两组血清IL-23、IL-17水平比较(±s, pg/m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IL-23IL-17观察组60 632.3±67.3a321.5±32.5a对照组60197.3±42.4153.6±16.3 t 42.3635.77 P<0.05<0.05

2.2 观察组患者病情程度与IL-23、IL-17的相关性 溃疡性结肠炎轻度患者IL-23和IL-17水平分别为(266.2±36.4)、(187.4±28.4)pg/ml;中度患者IL-23和IL-17水平分别为(453.4±54.7)、(278.3±26.4)pg/ml;重度患者IL-23和IL-17水平分别为(895.5±121.4)、(492.4±37.6)pg/ml;随着患者病情程度的加深, IL-23、IL-17浓度水平也不断升高, 且重度患者高于中度和轻度患者, 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观察组患者血清IL-23、IL-17表达的相关性 血清IL-23、IL-17水平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r=0.547, P<0.01)。

3 讨论

有研究评估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同病情程度的临床价值及探讨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5-9]。认为细胞因子水平能反映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在以往的研究中, 可以发现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表达对溃疡性结肠炎有着重要的影响, 或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TNF-α和抗炎因子IL-4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及严重程度与促炎因子IL-1β、TNF-α、IL-4的动态表达及失衡密切相关[10-15]。

近来研究发现血清IL-23、IL-17水平也很可能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形成[16]。IL-23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它能够加强Th17细胞的扩散与存活, 还能够分泌出大量的IL-17,使其免疫学效应得到发挥[1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IL-23水平为(632.3±67.3)pg/ml, IL-17水平为(321.5±32.5)pg/ml, 与对照组的(197.3±42.4)、(153.6±16.3)pg/ml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判断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展中, 血清IL-23以及IL-17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参与。另外, 溃疡性结肠炎轻度患者IL-23和IL-17水平分别为(266.2±36.4)、(187.4±28.4)pg/ml;中度患者IL-23和IL-17水平分别为(453.4±54.7)、(278.3±26.4)pg/ml;重度患者IL-23和IL-17水平分别为(895.5±121.4)、(492.4±37.6)pg/ml;随着患者病情程度的加深, IL-23、IL-17浓度水平也不断升高,且重度患者高于中度和轻度患者, 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血清IL-23以及IL-17水平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炎症程度以及疾病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者呈正相关性。

综上所述, 血清IL-23、IL-17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形成, 可以作为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治疗的一个可靠参考依据,值得参考与借鉴。

[1]刘华龙, 周嘉嘉, 吴仙蓉, 等. 细胞因子对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的评价.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5, 9(6)∶41-43.

[2]李晓东, 张学彦, 郑磊, 等. 白细胞介素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5, 24(1)∶4-7.

[3]矫树华, 蔡爽, 温艳惠. 血清IL-23、vaspin和fstl1水平在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山东医药, 2015, 58(13)∶44-45.

[4]郑波, 闵小彦, 裴继华, 等. 血浆白细胞介素23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5, 38(3)∶222-224.

[5]郑紫丹, 万晓强, 刘梁英.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23和IL-17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1, 27(2)∶203-204.

[6]魏国丽, 郑学宝, 周宇, 等. 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其对血清IL-17、TNF-α及IL-23水平的影响. 广东医学, 2013, 34(1)∶143-145.

[7]辛群, 孙擎, 葛现才, 等. 参苓白术散与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7、IL-23及TNF-α水平的影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5(9)∶1663-1665.

[8]周安付.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7、IL-22、IL-2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国医科大学, 2014.

[9]刘杰锋, 钟春媚, 罗伟辉, 等. 监测 IL-17、IL-21、IL-22、IL-23表达水平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2)∶201-203.

[10]陈建华. 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IL-23、IL-17、IL-25含量及临床意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6(3)∶133-134.

[11]王海弘.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23、C-反应蛋白含量及临床意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3, 30(3)∶20-22.

[12]李忆岚. 血清IL-23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1)∶3-4.

[13]王国庆, 魏文红, 杨杰. 甘草泻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IL-17、IL-23水平的影响.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2(1)∶25-28.

[14]邢鹭, 韩英, 王志红, 等. IL-17与IL-23/IL-17免疫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医学新知, 2010, 20(6)∶538-541.

[15]秦海丽, 霍丽娟. IL-13、IL-17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 当代医学, 2013(19)∶23-25.

[16]周勇. 检测血清IL-1β、IL-6、IL-8水平对于评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的应用价值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5, 23(4)∶286-287.

[17]姚宏凤, 沈洪, 郑凯, 等.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及肠黏膜组织中IL-23、IL-17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29)∶3153-315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2.032

2016-12-07]

112000 铁岭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猜你喜欢

介素溃疡性结肠炎
血清白细胞介素-37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白细胞介素-37在冠心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铜和镉对草鱼肾脏中3种白细胞介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慢结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05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