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兮,“蹈”兮,行程美兮!
2017-04-17曹开明
曹开明
摘要:笔者的从教经历从陌生到适应,由迷茫变清醒,历经了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磨合期。笔者在教学路途上逐渐“轻车熟路”。依稀还记得师范毕业时的豪言壮语,也忘不了儿时那当名好教师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从教经历;课堂教学;教研之旅;成长历程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92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988年的夏天,带着梦想,怀着憧憬,我走上讲坛,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当时任教的是一年级语文兼班主任。初涉讲坛的我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常与小朋友们一起唱歌、跳绳、玩游戏,给他们讲我的童年、讲安徒生童话、中外名人故事……农村的孩子缺少课外读物,与外面的世界接触也少,很快地,我吸引住了孩子们,成了他们的大朋友。
由于当时没有网络,教师也没有订阅业务杂志的意识,大多数教师与外界都缺乏交流,我丝毫不知道许多优秀教师(如一代名师——斯霞老师)早已总结出了这些识字方法。我成了井底之蛙!年年教一、二年级语文,年年教学成绩都还不错,于是自认为“哄小朋友”是小菜一碟。对教学的热情慢慢冷却,在教学路途上,我停滞不前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杨柳枯了又绿,桃花开了又谢。流走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我的教育教学方式,虽然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在教学路途中步入了一潭死水,但却不知路在何方。
日历翻到了2000年,学校发扬民主,让教师自由选择任教学科。休眠了几年的我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选择了数学。虽然教的还是一年级,但却是全新的感受。我又倒回了八年前:认真地钻研教材,虚心向同行们请教,在实践中摸索,把语文的趣味性融入严谨的教学课堂,将例题编成一个个故事引领学生走进数学天地……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教学上的第一次转折,我摘到了第一朵鲜花:在国家级刊物——《中小学数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凑十法教学之我见》。
山重水复疑无路
2001年新一轮课改开始了,由于刚刚起步,当时的课堂充斥着大量“花花草草”,学校一位从教不久的青年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语文课上常常让学生唱一唱、演一演、画一画,引起了领导的注意,教研室领导多次下来听她的课。几节课听下来,领导发现,“该教师个人素质较全面,课上得活泼生动,但没有内涵,缺乏实效。”学校领导改用局领导对其的评语来评价我:“课有内涵,但气氛不够热烈。”听了领导的教导,我尝试着改变自己的不足。几次努力后,感觉课改好像不该是这样,可是应该怎样却还是很惘然。
于是自嘲为“家庭主妇”,只能在家炒几个“小菜”,做不出光彩夺目的“满汉全席”,只求让孩子吃饱,不缺营养。
面对异彩纷呈的各类新型课,没有专家的引领,我徘徊了,再次止步。
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回路转。2002年,我调入县城东门小学。由于西门合半,调动事宜迟迟才确定,报到时学校已安排好了分工分科,只留了一个空缺——自然教学。学校领导问我:是任教自然还是替换一个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教四年级的语文?面临教学上的又一次转折,我鼓起勇气拿起了语文课本。
可真的拿到教材,教了几年数学的我却忐忑不安起来。面对一篇篇长长的课文,不知道从何入手。为了让自己能坦然地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告知学生:“曹老师一直任教低年级,且近几年教数学。今年第一次上四年级语文,可能会讲得不全面,甚至不对,大家一定要多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没想到一句真诚的告白,换来了全班同学的真心。我抛开了所谓的师道尊严,却赢得了可贵的信任,我和学生的关系实现了真正的平等,我们互学互教,在互动过程中共同成长。
由于我讲得少,课堂在不经意间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第二次教学上的转折,让我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一位同事的女儿“口吐真言”:“曹老师,我听我妈妈她们说你的课上得不怎么好,学生怎么会喜欢你的课,还老考第一呢?”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存在的问题确实很多:教学主线不够简洁明了;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够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所体现,但自己的主导作用没有完全发挥,有时候也“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找到了差距,我开始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再次努力:拜师学艺;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订阅多种业务杂志;频繁登录教学网站……
2005年1月,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课改实验区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八期培训会。“倡简、务本、求实、有度”。聆听着专家的报告,我茅塞顿开。
一次学习一次收获,一次外出更是一次鞭策。从此后,我在教学上不敢怠慢。学校“十佳”教学能手评比、县优质课竞赛,我利用各种锻炼的机会,在专家的引领下,努力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在与新课改同行中,我开始找到了阅读教学的一点感觉。但作文这一直令教师头痛的老问题却成了我前行的挡路虎——我的学生不喜欢作文。
怎么办?“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课改理念也重视积累。想到这,我学某些教师的做法,鼓励学生大量摘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虽几经努力,却收效甚微。
正当我在作文教学上一筹莫展的时候,2005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增刊)出版了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专輯,虽然很早就听说过情境教学法,但一直不甚了了,我如获至宝,细细研读后,豁然开朗: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触发学生的情感;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作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这一方小天地。摸索在作文教学路上,我逐渐领悟到“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真正含义。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山一程,水一程,一路欢歌向前行,课改天地新。从风起云涌到尘埃落定,新课改已臻于成熟,稳重如山。有山就有攀登的希望,有希望就会有美好的春天。虽然目前教育还有很多无奈,但只要我们人人都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教育的春天一定会来到!到时候的校内校外将如今日的窗外——阳光很好,花儿开了!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赞贤小学 34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