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英语错题,提升学生反思能力
2017-04-17王建肖
王建肖
摘要:在教学中,学生对同一习题屡做屡错的现象非常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反思意识和纠错习惯。本文从督促学生养成纠错习惯,提高学生反思意识方面展开阐述,提出提高学生自主反思能力的一些基本策略。
关键词:英语错题;反思能力;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38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片面地重视了练和简单、粗糙地帮助学生订正错误,却很少引导学生主动反思,分析其引起错误的原因,归纳总结知识的缺失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的不完善,因而达不到通过精而少的练习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方法的掌握,即轻负担高质量的目的。为此,笔者针对上述问题,谈谈解决此问题的基本策略。
一、改变作业批改方式
如果作业的批改都是“√或×+分数+日期”,学生对这样批改的作业,只看分数,不加反思。如果改变作业的批改方式,不仅可以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更能激发学生纠错的积极性。
1. 圈评结合知反思
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或练习时,对学生的错题,笔者并不是简单地打个“×”了事,而是先看看学生这题错在哪一步,然后在学生的错误处圈一圈,在旁边写上学生出错的原因。习题发到学生手上后,因为教师已经为他找到了错误之处,那么学生就明确了自己的错误所在,这时他就会主动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订正,既提高了订正的效率,也达到了改正错误的目的。
例如:
There are few apples in the box, ?
A. arent there B. are there
C. arent they D. are they
错选A的比例竟达30%。笔者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如此多学生之所以错选,是因为在解该题时凭借通常经验,没有常用的no/not,而没有考虑到little few作否定用。对做错的同学,笔者用红笔在few上圈了个圈,并在旁边写上“few/little/ hardly/never/ nothing/no/not是作肯定还是否定呢?”学生在笔者的提示下,发下作业后就会订正出正确的答案了。当下次测验再碰到时,笔者发现几乎全班学生都做对了。
2. 圈写结合学会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圈圈——评评”,学生已经培养了一定的反思意识,所以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放放手,在圈圈写写中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在批改学生习题时,仍然是要把学生的错误之处圈出来,然后用箭头做指引,在旁边画一个空白的圈。习题发下去后,让学生先把错误的原因找出来,写在空白的圈内,然后再订正。由于有了第一阶段教师的引领与示范,而且教师又把错误的目标锁定了,所以学生都能独立地找出错误的原因。例如:
What is your sister like ?
A. She is a worker.
B. She likes pears.
C. She is very thin.
D. She likes her father.
很多學生选B或D,显然学生没有弄清Whats your sister like?与What does your sister like?的区别。笔者就用红笔在两字上圈了个圈,并用箭头指引在旁边画了个空白的圈,意在让学生填写be like 与like的区别。并在分析的时候加以追问直到大多数学生恍然大悟,以后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也就小了。
3. 不圈不写会反思
在中考的第二轮语法复习中,在教师的协助下,学生能够分析出自己错题的原因,学生的反思能力有了发展。但是,这些反思实质上都是与教师共同完成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独立自我反思的能力。所以,在第三阶段专项训练时,教师的做法就是“不圈——不写”,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原因。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批改学生的试卷时,遇到错题,既不圈错误,也不写原因,而是在错题处打一个“?”,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哪儿错了,并把错误圈出来,然后在旁边写出错误的原因,提升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例如:
I think ask?the teacher for help is a good way to learn English.
为了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还可以配上评语。在批改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习题上写上“教师的话”,让学生看到教师对他的要求、期望与肯定。学生在反思纠错后,写上“我对自己说”,把反思时的收获写下来,进一步巩固反思的效果。
二、建立错题集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纠错的习惯,笔者要求每位学生都建立“错题集”,将平时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考试或者课外练习中遇到的一些自己不会做的题目收集在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以便自我提示、自我纠错。
错题集的格式、内容多样,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具体设定,但一般应该有以下内容:
1. 分门别类,条理清楚。哪些属于拼写的错误,哪些属于语法的错误,哪些属于固定用法的错误,哪些属于理解上的问题,都应该分类加以归纳总结。这样,既可以从细节上了解自己的错误,又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到底自己哪一块的问题比较严重,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查漏补缺。
2. 错误原题。把做错的原题在纠错本上抄下或剪下来贴上,把错误的解法清晰地记录在纠错本上。
3. 分析错因。在错误原题下方分析此题出错是由于审题不准确,还是根本不会;是由于马虎(没看清题目、书写出错),还是由于单词、短语、语法掌握不牢固、理解不透彻,这是建立错题集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改掉不良做题习惯重要且有效的途径。
4. 纠正错误(用红笔)。分析了错误原因以后,按解题的正确思路,规范地把原题做一遍,以便加深印象,并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如果此题能做到举一反三,可以在旁边写上类似的题目,这样就真正做到了触类旁通。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来自学生的错误当作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加以研究、开发和利用,即从学生的角度模拟错误的情景,体验错误的成因,探索纠错的方法,提出防范的措施,师生之间才能产生思维的共振和情感的共鸣。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莘塍东新学校 3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