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本,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2017-04-17彭晓丽
彭晓丽
摘要:新课标强调,学习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体现以学为本的课堂理念。本文从课堂情境的创设,生活中地理知识的挖掘和应用,以及评价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地理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关键词:新课程;民主合作;焕发活力;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08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然而,我们的高中课堂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那么,如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呢?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起主动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比如,在教学《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文,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临海医药化工招投标的具体材料,分组让学生作为各乡镇代表来投标,提出自己承办这一项目的优点,并明确自己存在的缺点及解决办法,客观指出对方的不足。对于这样的一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地参与讨论。当然,笔者事先提供了学生该思考的方向,这样可以避免讨论的范围太多、太大,离题太远。这可以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与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再如,在知识疑难处进行交流,在知识辨析时与人交流,可以更加明确事物的本质特征,分清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对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文,笔者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让人类成为被告,其他生物作为原告,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这些角色展开辩论,这些别开生面的课堂形式让学生的激情得以释放,思维的灵光不断闪现。
二、生活融入课堂,提高学习主动性
实践表明,寻找与學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1. 生活实例融入地理。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城市的高楼,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家乡的小河,农民的菜地,以及阳光雨露等,如此亲切,如此触手可及,全成了学习地理的素材。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地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2. 地理问题回归生活。地理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问“我们生活的城市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能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甚至有学生写成文章提交给相关部门。又如在《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中,提前一周让学生了解本地区湿地的相关情况,同时撰写保护湿地的倡议书,并在上课时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提炼出教材中的观点后再修改自己的倡议书,其中不乏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了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三、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重结果轻过程,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地理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时是否积极,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没有创新精神等。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比如: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前,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 你认为今天课堂上有什么收获?你在课堂上哪些方面有了提高?2. 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哪一环节感到最满意,哪一环节感到最不满意?为什么?这样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及原因,回顾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客观地评价这一节课的得失,还能使学生正确地看待学习。
总之,改变高中地理课堂,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以及地理学的美感。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地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地理;不同的人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泰顺县城关中学 3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