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加强诚信教育的探究
2017-04-17于丽
于丽
摘要: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化解诚信危机,构建诚信社会,有待于公民诚信素质的提高。承担着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以大学生的诚信引领和带动社会诚信,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人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可用之才的必然趋势。文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对高校加强诚信教育的必要性、诚信教育缺失的原因及破解的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6.003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6-0010-03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直被党中央高度关注。继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之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诚信建设。彰显了诚信教育的重要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一、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必要性的解析
1.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化解社会诚信危机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对人们的诚信道德观产生了冲击。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多人的道德天平发生了倾斜,“逐利”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造假成为社会常态。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失信所带来的恐慌,遭遇一场严重的诚信危机。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化解社会诚信危机的需要。
2.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同时,作为公民的大学生,却时常做出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失信行为。譬如:大学生为了点名而上课,完成点名就逃课的情况司空见惯;校考国考中作弊现象屡见不鲜;实验数据造假、毕业论文剽窃、助学贷款拖欠、就业简历编造的事件时有发生。遏制大学生失信的乱象,只有加强诚信教育,这既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所在,也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
3.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之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诚信友爱。“诚信是当今社会不可少的道德诉求;是社会和谐前进的必备条件”[1]。诚实守信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倡导和弘扬。大学生作为充满活力的社会群体,其失信行为,不但使自身失去和谐,还会对社会产生辐射,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社会和谐构成威胁。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4.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在人的全面发展的构成要素中,“德”占据首位,而“诚信”作为一切道德的基础,一个人诚信素养的高低,既是其道德品质优劣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其是否全面发展的主要标志。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高校诚信教育缺失原因的剖析
1.高校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
近年来,高校为了能使自己的学生顺利就业,把提高智力、开发人力,服务社会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硬指标”,而做人准则的诚信教育当成可有可无“软指标”,把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与道德教育混为一谈。在这种理念的导引下,在课程安排和师资配备上,没有给诚信教育留下空间,高校的诚信教育无论在学理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处于缺位状态。
2.高校诚信教育课程设置薄弱
高校在就业的压力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履行着以“学科本位”为主的专业教育模式,课程的设置与社会发展脫节。当市场经济呼唤诚信,要求诚信时,许多高校没有给与回应,开设与之相适应的诚信教育课程,诚信教育依旧被涵盖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并停留在普识教育层面,诚信教育没能同社会经济发展同步。诚信教育的滞后性使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素养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3.高校对诚信教育理论探索缺乏
目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主要由两课教师来承担。两课教师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往往会从道德层面入手,只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诚信说教,缺乏对诚信教育体系和规律的研究,尤其对适合高校特点的诚信教育的理论内涵、诚信教育的科学方法、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诚信教育的完善机制等缺乏探索,高校的诚信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化和理论化。这种教育模式很难为大学生诚信观的确立提供理论支撑。
4.高校部分教育工作者诚信缺失
自全面从严治党以来,在高校中被查处的领导干部贪污受贿、违规从事基建项目、违规招生、违规使用科研经费者一一曝光;高校中个别人员还存在学术造假,论文剽窃、行为失范,道德滑坡的现象。上述违背诚信、突破道德底线甚至触犯党纪国法的行为,在学生中产生了恶劣影响。这些平日被学生尊敬、爱戴甚至崇拜的领导、导师和老师们的所做所为,令学生震撼,使原本脆弱的诚信教育受到冲击,使课堂的诚信教育失去说服力。
5.高校诚信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蕴含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的高校诚信教育,侧重于诚信知识的传授,轻视诚信道德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理论灌输和生硬说教,缺乏引导和实践,”[2]。由于诚信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诚信教育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甚至认为失信带来的价值远远大于失信的成本。这种单一的诚信教育方式无法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其后果必然致使大学生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导致诚信缺失。
三、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路径的探析
1.优化“两课”结构,使诚信教育在“两课”的教学实践中凸显
(1)将诚信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实践中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努力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开展诚信教育,帮助学生懂得诚信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求。人无信不立,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想立足社会,谋求发展,必须遵守诚信、践行诚信。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小胜靠术、中胜靠智、大胜靠德”。人如果缺乏诚信,其道德就会缺失,就会偏离人生的轨道,自然就会丧失发展的机会。在法律基础知识中“把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作为重点加以讲解,教育学生知法守法,树立守信的意识,做一个诚信的人”[3]。
(2)将诚信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实践中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事求是”是诚信教育的哲学基础。“实事求是”是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处事为人的态度和准则。实事求是的本身就体现了诚信,教育大学生自觉贯彻执行习总书记的以修身立德、实事求是为宗旨的“三严三实”,诚实守信,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在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中开展诚信教育。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已经被定义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德智体美劳中“德”为先,“诚信”作为人基本的道德修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教育大学生要想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必须遵守诚信原则。
(3)将诚信教育融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实践中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开展诚信教育,使大学生懂得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国情,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的成果,引导大学生要秉承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结合建设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突出诚信教育,教育大学生掌握诚信对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使大学生在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实践诚信。
(4)将诚信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实践中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华民族任人蹂躏、宰割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英勇不屈、奋起抗争的斗争史。事实证明从争取民族独立的中国革命,到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社会主义建设,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守和履行对人民的承诺,赢得人民的信赖并取得辉煌的成就。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不仅可以树立其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实事求是地对待民族历史,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诚信意识”,[4]体会诚信对国家、民族、政党的强弱兴衰,对个人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使大学生遵守诺言,以诚信走天下。
2.加强诚信师德建设,营造诚信教育的外部条件
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其诚信程度的高低,会对大学生的誠信认知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加强教师诚信师德的建设,使诚信内化于心,外见于行,教师才能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将诚信传递给大学生。同时,诚信道德高尚的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以自己的诚信言行感染学生,这对形成大学生的诚信品格至关重要。因此高校要把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与教师的诚信师德建设相结合,营造诚信教育的外部条件。
3.建立诚信档案,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诚信档案,作为一种约束机制,是强化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诚信档案应囊括学生上课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在校考和国考中的作弊情况、学生成绩、毕业论文的重复率;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定期公布诚信记录结果。对诚信业绩好的学生,在奖学金评定、评优、入党、保研等方面优先考虑,形成对大学生诚信行为的激励;对诚信业绩差的学生一票否决,通报批评甚至给与纪律处分。毕业时将诚信档案装入学生档案与社会对接,对其失信行为形成震慑。形成大学生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的长效机制,帮助其坚守诚信底线。
4.开展社会实践,实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自觉与自律的统一
社会实践作为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大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诚信知识内化为自觉意识,外化为自律行动,使其诚信品德得到充实、巩固、提高和升华。为此,开展诚信教育的社会实践时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在实践活动之前要进行诚信誓言宣誓:即我要在社会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习总书记的“三严三实”,做诚信之人、办诚信之事,以自己的诚信言行为社会诚信道德体系的构建做贡献。尽管宣誓仅仅是形式,但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诚信教育才是完美的,它时刻提醒着大学生牢记职责和使命,坚守诚信,履行诚信。第二,在实践活动中要进行诚信宣讲,即把所学的诚信知识向广大公民宣讲,既要宣讲诚实守信的先进案例,弘扬诚信;又要宣讲那些因诚信缺失导致个人发展受限、企业倒闭破产的反面案例。使大学生在宣讲的过程中感悟诚信,践行诚信。第三,要播撒诚信种子。大学生作为社会先进文化的载体,不但自己要做到诚信,还要播撒诚信的种子,用自己的诚信之火,燎原社会,使诚信深入人心,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诚信教育的自觉与自律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赵振华.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D].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13.
[2]蔡秀磊,周顺.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与诚信教育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60-62.
[3]马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14.
[4]熊元靖.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2.
[责任编辑:庞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