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思政理论课“05方案”实施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2017-04-17龙海平熊建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学院

龙海平 熊建生

摘要:

“05方案”实施10年来,独立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形成共识、课程建设趋于规范、教师队伍已经形成。仍存在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升,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瓶颈亟待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亟待深入等问题。需要坚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原则,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管理,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目标任务,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内容体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建设标准;创新计划;独立学院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6.01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6-0055-0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新方案(简称“05方案”)实施的10年(2006-2015),也是独立学院设立发展壮大的10年。10年来,独立学院思政课紧密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在设立中发展、在改进中加强、在实践中推进,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思政课教学的良好基础已经形成。尽管这项工作目前仍处在改革发展阶段,但思政课教学已然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独立学院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面。

一、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10年的主要成效

10年来,独立学院思政课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机构设置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践成效,对独立学院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形成共识,并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经验特点,有力地促进了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形成共识

顺应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探索和创新而产生的独立学院,在其试办初期,对思政课设置的问题虽没有做具体规定,但教育部已明确要求,“独立学院要建立党、团组织,积极开展党、团工作,思想政治工作”。[1] 其实,早在1987年《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中就已经明确:“社会力量办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为确保民办高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建设者,1996年原国家教委明文规定“政治理论课作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全国统考的课程”。2005年高校思政理论课“05方案”实施伊始,教育部明确规定:民办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按照本规定执行。[2]为规范独立学院办学和管理,教育部强调,“独立学院及其举办者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则”。“独立学院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管理资源和师资、课程等教育教学资源”。[3]这些都为独立学院组织实施思政课提供了政治条件。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多数独立学院的董事会、管理层逐渐认识到:思政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

2.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趋于规范

10年来,独立学院思政课建设按照“05方案”实施要求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案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初期教学基本上是套用公办学校的模式,统一使用规范教材和5門课程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学分、课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机构设置从教务部门负责聘请授课教师上课到设立思政教研室,再到专门成立二级教学机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健全,齐抓共管格局的进一步形成,思政课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和关注,教学管理趋于制度化和规范化。图书室、人文社科实验室、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等教学资源建设不断完善,满足教学及办公需要。专兼职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基于独立学院师资聘用特点,专任思政教师在6-15人之间,基本保证了思政课教学和教学研讨的开展。思政课专项建设经费保障从无到有,有力地推进了思政课课程建设改革和教师队伍培养。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对思政课的认同度和满意度明显改善,为维护独立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贡献。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目前,独立学院思政理论课形成了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尽管目前这支以“80后硕士”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专任教师队伍,相对于公办高校来说力量还比较薄弱,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独立学院具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力军。以广西9所独立学院为例,10年来,广西在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经过系列培训、研修和集中备课会的学习,以及各种比赛的锻炼,这支队伍逐步走向成熟。据笔者统计,近年来,广西独立学院自有专任思政课教师队伍获得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广西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暨“精彩一课”比赛一等奖1项,入选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1人、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1人、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计划6人。

二、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的困境

1.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升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和使命,必须克服教学过程中的“本领恐慌”、增强“本领意识”、提升“本领底气”。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看家本领”集中体现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着力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教学对象、内容、方法、过程中的新问题。具体体现在思政教师不断提升学习力、研究力、教学力和育人力等软实力。在学习力方面,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缺乏,缺少进修学习机会,缺乏多学科知识积累,缺少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在研究力方面,多数青年教师研究方向不明、科研平台不实、科研团队不整、协同创新乏力。目前广西9所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自有专职教师发表的论文中,核心期刊仅占7%。65%的人主持的多为校级和厅级课题,其中32.8%的课题是没有科研经费的。[

Symbolu@@ ]因三分之二的教师是助教和讲师,学术团队难以形成,学科建设更无从谈起。从教学力和育人力看,他们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社会阅历欠缺,职业认同感、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教学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生活、思想、学习和成才的实际组织教学。

2.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瓶颈亟待突破

独立学院大学生呈现出一些常态化的特征,如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因材施教,因生施教,使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这是制约思政课针对性的瓶颈。当下学生的弹性需求与思政课刚性供给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尽管教师竭尽全力,但一些学生仍表现出精神的饥渴状态。这不是我们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灵了”,而是我们把科学理论运用于实际、在与实际的结合和联系上“不灵了”;也不是我们的教学对象与理论“疏远了”,而是我们的教学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疏远了”。[6]独立学院思政课采用一本、二本院校的模式、教材来教三本的学生,这是制约其实效性的又一瓶颈。殊不知,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极强的思政课,对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出很高要求,如果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难以得到有说服力的解答,学生思想的迷茫、文化的困惑难以得到理论上的诠释,部分学生就会认为思政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假大空”和“不对路子”,难以感受其价值而产生疏离,影响学生认同感,成为他们入眼不入脑、入脑不入心的障碍。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亟待深入

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人手少、教学任务重,加之教学经历不长、经验不足,教师队伍建设还不适应思政课改革发展需求,教学改革的意识不强,改革创新的手段不多,效果不明显。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型院校,应激励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上。深化独立学院思政课改革要注重目标导向,要有问题意识。比如:确定独立学院大学生“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的基本政治理论、公民道德和法律知识要点;思政课如何“建好队伍,抓好教学”;思政课教学如何引领学风;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如何融合;如何运用校内外教师资源;怎样提高学生课堂的抬头率、参与率、满意率等问题;教学考核评价问题等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4.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格局仍需巩固

目前,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克服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分离的“两张皮”现象,思政部与宣传、教务、学工、团委等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的协同机制初步形成,但思政课建设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格局仍需巩固。要着力于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互促进,积极拓展思想理论教育渠道,创新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如培育学生理论骨干、理论社团和读书会,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品质。通过理论学习沙龙、理论热点面对面,澄清模糊认识、增进价值认同,增强理论自信;着力于思政课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相结合,注重发挥每一门课的育人功能,每一位老师的育人职责。如建设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双实训”实践基地,专业技能水平与思想表现、职业道德“双评议”制度,教师指导职业素质、道德行为、企业发展调研报告和企业提供学生敬业爱岗表现鉴定报告的“双报告”制度;着力于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整合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共同参与组织指导实践教学。

三、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展望

如果说《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思政课建设的基础工程,《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以下简称《创新计划》)则是发展方向。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夯实发展基础、引领发展方向,对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意味着独立学院思政理论课建设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节点。

1.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原则

《创新计划》提出的“坚持六个结合”找准了思政课的结合点,是提高思政课科学化水平的必然。在这些原则中,包括思政课建设的基础性原则(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主导性原则(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及拓展性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每一对原则中二者之间都是优势互补、交互作用的,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合力,其关键在于找到二者的有效结合点。“坚持六个结合”,其中就包含了结合的具体要求。这就是说,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其具体要求是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其具体要求是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坚持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其具体要求是注重师生教学互动;坚持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其具体要求是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其具体要求是注重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其具体要求是注重资源整合。

2.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管理

《标准》对规范思政课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学科建设提出了可操作性强、实用管用的具体措施,是当前思政课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创新计划》的具体化。按照《标准》的要求明确责任,对照《标准》中的各项指标,认真开展自查整改,保优势、补缺项、强弱项、亮特色,着力在管理创新上下功夫,在力求实效上下功夫。统筹协调各部门相互配合,确保思政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各方面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

Symbolw@@ ]着力在思政课专项经费、二级机构设置、科研立项、学科建设、专任教师配备、人才引进、职称评定、教学改革特色项目等方面下功夫,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着力在入脑人心上下功夫,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课建设的目标任务

10年来,高校思政课面对的形势和任务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思政课的实质内容始终没有变,始终是围绕三大理论板块、揭示三大规律来展开。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三大理论板块,深刻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及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刻性和高校思政课实质内容的相对稳定性。

在《创新计划》实施阶段,思政课教师应准确把握其目标和任务。第一,思政课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要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立德树人下足功夫。让学生在对三大理论板块和三大规律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第二,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两个深入”。即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践行者、弘扬者。第三,思政课的首要任务是教好书、育好人,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4.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内容体系

当前,国家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思政课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计划》中明确规定了建设立体化教材体系、教学人才、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教学、学科支撑、综合评价、条件保障等七大体系在内的整体推进教材、教师、教学等方面综合改革创新蓝图,思政课的未来必将更加广阔。全面深化高校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创新,必须把握改革的实质和重点。改革的实质是实现“三大转化”,即理论体系向课程体系的转化、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教学体系向素质体系的转化。改革的重点是解决三大问题,即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关系问题、问题导向和理论导向的关系问题、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问题。改革的走向是课程建设综合改革。思政课的改革应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价值引领为核心,以教育教学实效性为评价标准,以主体转换为重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网络教学平台为支撑,建立网络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实践教学等相结合的综合改革的立体教学模式,大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G].教发[2003]8号,2003.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G].教社政[2005]9号,2005.

[3]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G].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2008.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G].教社科[2015]2号,2015.

[5]罗燕霞.广西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科研现状与对策[J].广西教育,2015(3):97-99.

[6]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课程建设的新境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有关论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16-22.

[7]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 [G].教社政[2015]3号,2015.

[8]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变”与“不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4):70-77.

[9]李景曈,陈春红,李雪娟.“双特色”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与实践——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57-59.

[10]金筱萍.總结05方案实施经验,探讨思政课教学改革,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EB/OL].[2015-09-07].http://www.marx.whu.edu.cn/xykx/3690.html.

[责任编辑:庞达]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学院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