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学习促《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有效达成

2017-04-15张华建瓯市第二小学福建建瓯3531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品德生活

张华(建瓯市第二小学,福建建瓯353100)

自主学习促《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有效达成

张华
(建瓯市第二小学,福建建瓯353100)

文章通过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运用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中自主学习、课后自主实践等方面着手,以实现更好地促进该课程核心目标在教学中的有效达成。

自主学习;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有效

多年来,品德学科教师,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不断尝试课堂教法的改革,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寻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思品课程寻求最佳的课堂教学,以促进育人目标的有效达成,就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自主学习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学生遇到困难时,会主动质疑并向别人请教,并希望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学习;是学生想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来寻求问题的答案的学习。“自主学习”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信连万家》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个课题。现代通信方式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熟知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几乎天天离不开电话、微信等常见的通信方式,即使孩子们不常用,也在生活中常发现社会上他人以及家长们总是离不开智能手机。因此该课情感目标就是通过身边的实际事例,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为达成“知道现代通信方式及各自的特点”与人们的现代生活紧密联系的这一教学目标。让学生课前调查有关资料以及周围的人,为了学会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使用相应的通信方式解决各种问题”这一重、难点知识,在教学最后设计了自主体验式的知识练习。学生通过课前自己收集资料、发现问题、课堂质疑交流,课后主动实践和体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结合《通信连万家》一课的教学做些探索。

一、课前自主,激趣导学

品德教育是需要用事实说话,《品德与社会》又基于儿童的真实生活。它的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前先让学生带着相关的学习问题,走进生活、走近社会、去发现现象、了解问题、收集信息,这样让学生自主地通过观察、行动和表达的形式,进行了课前的自主学习,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新奇的事情就可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积极作用体现在:一方面是拉近了学生与学习问题的距离,让学生的感受更真,另一方面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同学无论能力高低,都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再一方面是经过反馈有助于教师更早地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在教学下一阶段时有利引导。这一环节的安排只要是教师课前学习问题的有心设计,学生还是能乐于参与,主动地进行,就会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通信连万家》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布置学生课前的活动有:问一问,访一访学校的老师,看一看,发现生活周围的人,家长或他人要与外界联系都喜欢用哪些通信工具?这些通信方式又给工作带来了哪些方便?再查一查有关通信方式的资料等。通过课前调查、发现、提出疑问,以便大家在课堂中更好地进行交流探讨解决。让学生发现现代科技的进步,通信方式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断改善。课前调查中学生会发现问题,引发思考,这样就能形成好奇心,调动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为达成课程的目标助力。

二、课中自主,激励探究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让同学们带着成果(课前调查)走进课堂,是很兴奋的事,同学们都会为感到“我发现了某个问题,某个现象……”很自豪。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自主合作、互动交流,而后再代表小组在班上展示、汇报,更是一个能让学生个性张扬的好机会,同学们都能积极、主动的自由参与,课堂氛围很热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去分析现象、了解问题,而且以生活中的问题为线索能更好地引入情境教学。因为《品德与社会》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很好地发现社会、了解社会,以及更好地走进社会。所以课堂中自主学习,能更好激励学生的积极探究行为。

该课教学中,让学生汇报“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方式通电话?”由于课前学生做了调查、访问,说起打电话滔滔不绝。有的说在想念远方的亲人朋友时使用电话,有的说忘了带文具打电话给家里,有的说有人遇到车祸打电话报警求助,有的说用微信给对方通电话前看到他人以及情景,有的说用微信还可以付钱……孩子们用一个个生活的事例把电话这种通信方式与生活紧密相连,一个个或者温馨或者扣动心弦的小故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通信与生活的密不可分。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就在这时,教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咱们班的轩轩同学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他们很久没有见面了,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见面呢?”孩子们有的说坐动车,很快就到;有的说用视频聊天。经过讨论,最后全班都同意用视频聊天是最便捷的。当着课堂教师就尝试拨了轩轩母亲的微信视频,这时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到拨出语音聊天的铃声,等待着……通了!轩轩叫了一声“妈妈”,就说不出话来,看着妈妈在屏幕中的样子,止不住泪水往外流,妈妈也意外:惊喜地发现看到孩子在上课的场景……看着这样的情景,孩子们的内心对轩轩感到高兴和羡慕,对网络视频这种新型的通信方式更加喜欢,懂得了通信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极大提升生活质量,对现代生活更加向往和热爱。很好地落实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三、课后自主,勇于实践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能用自己的行为在社会上践行。这就需要学生将学习的知识、技能转化为社会行为。如何将掌握的知识,形成的能力运用于分析和解决社会的现象和问题?一个人能学有所成,表现自我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让学生感受到从课前“我”发现了问题,到课后“我”会解决问题,是幸福(学习的收益)的事,这样就能更好地促动学生在课后(在社会上)会积极自主践行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真正地落实育人目标,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该课教学到检验学习情况时,教师出示一道检测题“好朋友转学了,同学们很想念他,你会选择()这种通信方式”,4个选项A、QQ B、电话C、微信D、发邮件。这些选项中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要孩子们会说出其中的理由,都是可以的。这道题,既测试孩子们对各种通信方式特点的掌握,又突出强化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同时更能让学生体验到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通信能解决好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难题,感受到人类智慧。课的最后,教师出示自己的通信方式(有QQ、E-mail,移动电话号码),让学生自由选择某一种通信方式与教师联系。现场问学生:“你选择哪种通信方式与我联系?为什么选这种方式?”学生的回答让我觉得惊讶。有的说:“我选择发邮件,因为老师白天上课,没有时间接电话,留言在邮箱里不会被删除掉,老师有空就能看到我的留言。”有的说:“我选QQ,因为可以语音聊天,免费的,我有一些疑问,在周末的时候就可以问老师了。”学生们通过学习,不仅懂得了通信方式的特点、如何使用,还能从考虑实际情况,懂得为他人着想,这不就是品德课程的最终目标吗?为学生点赞!

课堂没有旁观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知识的生产者、思想的碰撞者、情感的激荡者。自主学习让品德课堂成为孩子们的生命舞台,运用自主学习能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能很好地促进《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1]赵亚夫.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金才兵,陈敬.好课程是设计出来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林文瑞)

研究立项课题“《品德与社会》课程核心目标达成途径的研究”(项目编号:MJYKT-043)。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品德生活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生活感悟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无厘头生活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