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2017-04-15刘怡伸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债务政府经济

刘怡伸

(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 长沙 410000)

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刘怡伸

(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 长沙 410000)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各地方政府纷纷通过融资或发行债务的方式来弥补发展所急需的资金。金融危机对汇总过的冲击非常之大,为应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地方债务危机是经济刺激之后形成的。如果不能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危机管控并进行处理,地方政府债务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重大隐患。本文从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危害分析入手等方面入手,试图找到能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方法。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及形成的原因

中国目前地方债务的规模越来越大,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而实施的国内投资政策是主要驱动因素。自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政府为了使得经济实现软着陆,增长速度不至于减少的过快,保持在8%的经济增长率左右,也为了抵消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产业的冲击导致的经济减速和国内投资的减少,采取了许多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了许多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地方政府也在这一轮的稳增长中发挥很大的力量,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工程的投资不断加大,债务也随之增加。导致中国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权责不对等。从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改革之后,我国的税收就分为国税和地税。实行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分家的行政制度,导致中央政府所获得的财政收入相对较多,地方能够获得的财政收入相对很少,但是地方政府所承担社会责任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重担是非常大的,对地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往往财政收入很难满足需求,存在较大的缺口,通过债券融资的方式为地方政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使得地方政府不断扩大债务规模用来发展经济,稳定增长。

第二,地方政府热衷追求GDP和政绩工程。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官员的政绩考核都是以官员所在地区经济增长情况为主,对于其它的评价指标相对较少。官员一上任,对于要实现GDP增长的冲动比较大,以实现在任期内的良好政绩,实现仕途上的快速升迁。实现GDP快速增长的有效方式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投资拉动带来的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并没有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太多的重视,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而带给政府的可能受益并没有增加,从而导致财政上的入不敷出,进而引起政府通过借债来弥补资金上的短缺。

第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实体经济受挫,企业出口减少,企业经营效益下降,引起部分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减少;中央对地方的相关转移支付能力有限,没有实现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另一方面,我国中央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可能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提出保增长的经济刺激政策,地方政府为此进行了大量的配套投资,财政支出力度很大。因此,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直接导致我国地方政府因为当地出口产业出口减少而导致的税收收入减少,政府其他各方面的支出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规模也急剧上升。

二、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的隐忧

地方政府债务的不断增加,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部分地区地方政府可能出现偿付能力有限导致的债务违约,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不利影响。政府这种债务规模的扩大,会导致经济发展中的债务链现象,会使经济发展进入死胡同。近年来,中央政府一直下大力气进行的去产能,主要就是要去掉这些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的产业,但是这些产业的恶性发展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盲目发展地方经济和产业的结果,没有充分考虑到产业的市场需求和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市场饱和。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许多债务融资而来的资金用于投资支出,然而实际上这些投资支出并没有全部用在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领域,而是流入或者是变相流入了一些资产行业,导致国内很多资产价格大涨,甚至导致泡沫严重,在这种经济发展规律下其它行业的资金也跟着进入资产领域,而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充,导致实体经济面临“失血”。要遏制这种泡沫的产生,就要遏制过多的资金进入泡沫行业,遏制政府的部分进入这些行业的资金,遏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继续扩大。

地方政府债务的快速增长,导致监管部门的压力也在不断增长。监管部门要防范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膨胀,防止中国经济因为债务出现高危机。要使地方政府发挥好地方债务融资这种积极财政手段给发展经济带来的效应,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额度要有明确的规定,要监督好地方政府对于债务资金的预算和使用情况。要监督地方政府建立关于债务风险预警和突发状况处理机制,规避和降低风险。

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控制及化解途径

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并不意味着就会发生经济危机,中国处理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成功经验能够为以后的处理经济危机提供很好的指导。现在要直面问题,提高危机意识,要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爆发之前将它扼杀在摇篮里,为稳定中国经济铺平道路。

要及时、准确、有效的控制并化解地方债务危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重视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关乎国家的经济安全,是国家货币发行流通的重要机构,是关键的节点,金融风险的出现会波及整个国民经济,导致经济危机。预防经济危机,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危机,要尽可能规避金融行业的系统风险,要让金融助力经济建设,发挥金融在经济建设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做好金融工作,防止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和金融风险同时爆发。

第二,切实推进供给侧改革。中国现在存在许多产业产能过剩的情况,而且有很多是国有企业,企业负债率高,利润相对很低,地方政府为了本地方的经济发展和就业问题,对有些国有企业进行兜底,经常性的财政补贴,也是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要加快去产能速度,解决政府财政困难,从而减轻政府支出压力。同时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并和供给端改革协同发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做到政企分开,政府不再为企业兜底,减少对市场的过度干预,降低政府的财政支出和行政成本。

第三,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于社会大众,但是存在一些盲目的现象,没有认真审慎的去考查投资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和服务功能的相协调。政府为了应对经济出现的减速,稳定增速,会通过刺激财政支出,增加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债务危机跟政府的过度投资导致的支出有着很大的联系,要解决这一危机问题,要规范政府的投资行为,防止政府盲目投资,盲目的增加政府支出。政府的投资要符合法定程序,要做好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了解民众真实需求,增加投资的针对性。投资过程要保护民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第四,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提高政府偿付能力。首先,要对政府的债务发行进行有效的控制,根据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和偿付能力设置债务上线,对符合规定和用途不明朗的债务发行予以限制。对于国有企业负债问题,地方政府要划清职责,对于有些资不抵债的企业,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进行破产或者改制,进行债务义务的转移,从而降低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其次,要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有竞争力的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地方人员就业。降低政府的行政支出成本,精简机构,建立职能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将属于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让市场起主导作用,带活当地经济。

刘怡伸(1993.10-),女,汉,湖南郴州,硕士,湖南省委党校,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债务政府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消失”的千万元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