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于武术能打与否之思考

2017-04-15韩天云周昇媚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格斗技击中国武术

韩天云 周昇媚

(1.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2.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有关于武术能打与否之思考

韩天云1周昇媚2

(1.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2.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在近几十年当中,对于中国武术的质疑声也屡见不鲜,尤其对于武术到底能不能打这一问题,各业内业外人士也都是各执一词、模棱两可。故笔者也就这一问题阐述自己的相关看法,通过对于武术的起源时期、冷兵器时代的武术以及在近现代时期的武术的存在形式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查阅,并且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得知:“武术本身就是用来打的,用来格斗的技艺。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武术的需求各异,习武目的自然会各不相同,这样自然就会导致所习练的武术所达到的效果各有所异。在原始社会时期,武术习练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来和猛兽展开殊死搏斗的,所以,在此时期、此目的下所习练的武术是能打的、能格斗的,是具有打的作用的;在冷兵器时代,武术习练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战争中,为了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为了使得自身得以存活,武术是作为一种格杀的技术所存在的,所以,在这一时期,在这样的训练目的之下所形成的武术无疑也是能打的、能格斗的,同样也是具有打的作用的;在现在,我们身处在和平年代,我们对于武术的需要也早已不再是用它来格杀,况且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行为也已被视为是违法的、是不被提倡的。现阶段,武术是被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所存在的,其主要目的是用来强身健体的,所以在这样的训练目的下所产生的武术显然是不能够打的,它只是能够在动作的习练过程中表现打,但是在实践层面是不具有打的作用的。由于训练目的不同,经过训练后的武术所达到的效果也会各有所异,假设我们现在习练武术是在以打为最终目的而进行的,那么经过反复的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之后,我们所得到的武术也一定是能打的。”

武术;格斗

一、前言

近期,一段声称是武术打假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两位主角分别是自称中国综合格斗MMA第一人,和声称“雷公太极”创始人,两人比武的结果是“综合格斗”很轻易的击败了“雷公太极”,随后,此视频迅速在网络上传开,并且持续发酵、各种言论随即铺天盖地,社会各界也对武术是否能打这一问题提出了质疑,在武术界的影响也极大。各业内人士也纷纷发表自身的观点,众说纷纭。先不论此事件是否具有蓄意炒作的嫌疑,仅就在短短时间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关注、产生如此之影响、存在诸多之分歧,笔者认为,对于现阶段的武术界来说,此事件的出现是极其有必要的,它至少能够说明现如今武术的发展是存在问题的,也或是诸多人士对于武术的定位不准确、认识不到位。然而,笔者现在仅就“武术能打与否”这一个问题进行了些许的思考,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的阐述与分析。

二、原始时期的武术

首先,需要提到的就是武术的起源。《兵迹》中说:“民物相攫而有武矣。”[1]所以,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存与生产活动中,为了生存的需要,出于本能的就必须要与大自然以及各类的禽兽进行搏斗,在此期间,原始人类经过对于各种攻防搏斗技能的不断地积累,继而发展形成了有关搏斗的技巧以及较为合理的攻防姿势与实用动作,经过长时间的运用与固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觉并且合理的运用这些动作和技巧的观念。著名武术专家、教授,中国武术九段康戈武在《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中也有过相关论述,书中说到:“原始人类以粗陋的原始木石工具,采集果实和猎取鸟兽作为生活资料,也以这些原始工具作为抵御猛兽侵袭、与相邻部落争取生存的兵器。武术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人类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2]这被认为是为武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武术最初的来源。在这一时期,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斗争与搏斗是与生存紧密相连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所以,为了自身的生存,在这样的情境下产生的搏斗术(也就是当时的武术),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击败猛兽,来使得自身得以存活,因此,它是绝对可以用来打的、格斗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三、冷兵器时期的武术

其次,需要提到的是处在冷兵器时代的武术。在这一时期,由于各氏族部落为了扩展自身的领地,壮大自身的实力,领地大的或者是实力较强的部落就会吞并周围领地较小的或者是实力较弱的部落,与此相反,弱小的部落为了生存,以不让其吞并,同样会奋起反抗,展开殊死搏斗。[3]此时,各部落间就开始了部落之间的战争;以及古代,一个朝代的没落和另一个朝代的兴起之间,也是通过产生各种或大或小的战争来解决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武术就自然成为了战争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整体武术能力的高低,也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为关键的要素,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武术的作用自然就显得极其的重要了。在武术专家、教授康戈武所著的《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中提到:“在明以前,武术以军阵格杀为主体,训练内容主要是兵械实用技法。这时是武术是军事技术不可缺少的部分。”[4]在明代,火器逐渐走进战场,所以明以前既属于冷兵器时代,这也正为前面“武术在战争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进行了有力的佐证。不过在战争当中,相关武术动作的训练是以单个的武术动作为主的,也就是单式动作,比如说是徒手的练习动作只是冲拳;器械兵器的练习动作就只是一挡一攻的动作,对于刀来说就是一挡接一砍,对于枪和剑来说就只是一挡接一刺,仅此而已。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使得自己得以存活,练习武术的目的就是用来格杀的,因此,这一时期的武术也是用来打的。

四、近现代时期的武术

然后,所要提起的就是近现代时期的武术。处在现在这样一个和平的时期,在中国本身就追求“和”的文化背景之下,现时期对于武术的定位本身就是一项运动的体育项目,对于武术能打的方面的实际追求基本上不存在了,况且在现在,在各相关法律的约束下,打人是要受到法律的惩治的,所以各形式的“打”都是不被提倡的,而且,中国武术是一种讲求艺术境界的格斗,它拒绝血腥,更反对明火执仗。[5]由于武术从古至今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直至今日,其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在现在的武术套路习练中,各动作是能够表现打的,同样是存在着打的深层含义的。但现在的武术主要的作用是用来锻炼身体,它的侧重点已经早已不同于前面所提到的武术习练,基于此,现在武术的练习的主要目的不是用来“打”的,所以在这样的训练目的之下所习练的武术是不能打的,只能从武术动作的习练过程当中对于打的含义能够有所体现。可必须要强调的是:“我们不能说武术本身不具备打的功用”。中国武术自其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自其产生以来,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虽历经大小变革无数、虽多次面临着近乎灭绝消失的态势、虽在如今仍然饱受争议,但却始终以其独特的形式存在着,形成了一条连续性的发展轨迹,从未消失过。经历这一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保函着继承、改良、发展的历史,延续至今,可谓是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而现代武术与传统武术本就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武术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是技击性,也同样是一致不变的,在武术起源之初、以及在冷兵器时代,武术都是为争斗或战争服务的,都是其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那么,武术能打则当然是板上钉钉、毋庸置疑的。试想如果改变训练的目的,将我们现在习练的武术围绕打为最终目的而进行,那么经过反复的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之后,我们所得到的武术也一定是能打的。

五、结论

通过“徐雷事件”,激起了对于武术能打与否的问题的一点儿思考,所得出了自己对于此问题的一点儿见解:“武术本身是能打的,但是由于不同时期对于武术的需求各异,所以对于武术习练的目的就会各不相同,在不同的训练目的之下所习练的武术所达到的效果也会各有所异。在原始社会时期,也就是在武术产生初期,武术习练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来和猛兽展开殊死搏斗,以维持自身的生存的,所以,在此时期、此目的下所习练的武术是能打的,是具有打的作用的,这本就是毋庸置疑的;在冷兵器时代,武术习练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战争,为了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为了使得自身得以存活,武术是作为一种格杀的技术所存在的,所以,在这一时期,在这样的训练目的之下所形成的武术无疑也是能打的,同样也是具有打的作用的;在现在,我们身处在和平年代,我们对于武术的需要也早已不再是用它来格杀,况且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行为也已被视为是违法的、是不被提倡的。现阶段,武术是被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所存在的,其主要目的是用来强身健体的,所以在这样的训练目的下所产生的武术显然是不能够打的,它只是能够在动作的习练过程中表现打,但是在实践层面是不具有打的作用的。著名武术学者乔凤杰也在此事发生后不久发表了知道相关看法,他认为:“武术之所以叫武术,就因为它以技击为明显性特征,只不过,以技击为明显性特征却并不意味着它就可以被等同于技击本身。所谓的传统武术,最少包括两种性质不尽相同的技法及其训练方法体系,即我们常说的击技与套路。武术的击技,是一种关于技击实战的技法体系,而武术的套路,则是一种或者专门用来记录技击动作或者专门用来表现技击之美的实用艺术。”这里所提到的击技,就说明武术中是存在着打的技术动作的;而这里所提到的套路,也就是这种用来记录技击动作或者专门用来表现技击之美的实用艺术,则是现在武术习练中所普遍存在的武术习练内容,这样的武术套路则是不能打的。虽然击技的存在能说明武术是能打的,但是由于套路的训练根本目的不在于打,所以现在的武术套路是不能打的。因此,由于训练目的不同,经过训练后的武术所达到的效果也会各有所异,假设我们现在习练武术是在以打为最终目的而进行的,那么经过反复的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之后,我们所得到的武术也一定是能打的。”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中国武术教程上.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01.

[2]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M].北京:中华书局:康戈武,2014.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中国武术教程上.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01.

[4]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M].北京:中华书局:康戈武,2016.5-5

[5]王岗.徐雷之战后的武学思考之一.2017.05

韩天云,男,汉族,甘肃张掖市人,在读研究生,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周昇媚,女,汉族,广东云浮市人,在读研究生,吉林体育学院,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格斗技击中国武术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张伟丽 格斗玫瑰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第八道格斗料理
格斗料理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