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2017-04-15王世英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周径小腿溶栓

王世英

日照市莒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日照 2765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当前我国临床医学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种类之一,患有该疾病的患者若没有及时接受治疗,很有可能会引发远期肺功能不全以及致使性肺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该疾病的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1]。该次实验研究选取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2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法下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纳入该次实验研究范围的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观察组患者共计32例,其中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13例,年龄最大79岁,年龄最小21岁,发病时间最长29 d,最短1 d。右下肢11例,左下肢21例。脑梗塞2例,肾病5例,恶性肿瘤7例,术后与骨折13例,原因不明5例;对照组患者共计30例,其中女性患者14例,男性患者16例,年龄最大77岁,年龄最小20岁,发病时间最长32日。右下肢12例,左下肢28例。脑梗塞2例,长期中心静脉置管3例,肾病4例,恶性肿瘤8例,术后与骨折10例,原因不明3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为观察组患者提供经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完成患侧足北静脉穿刺后,称取生理盐水100 mL,另称取尿激酶20~30万单位,将其深入生理盐水中,利用血压计袖带包扎在患肢大腿处,充气加压,每充气10 min后,放气5 min。

1.2.2 对照组 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治疗,通过静脉输入的方式为患者注射与观察组同样剂量的尿激酶,每日是分4次输入。在为患者提供溶栓治疗的同时,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为患者注射0.4 mL低分子肝素,连续注射7 d,每12时间注射1次。再为患者提供华法令口服药物抗凝治疗,治疗周期6个月。

1.3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中统计学分析所采用的分析软件为SPSS 14.0 统计学软件,在计量资料方面,(x±s)表示,以 t检验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以[n(%)]对,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小腿周径缩小长度对比

纳入该次实验研究范围的32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大、小腿周径缩小长度为(4.1±2.2),接受治疗后大、小腿周径缩小长度为(3.8±2.0);纳入该次实验研究范围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大、小腿周径缩小长度为(3.0±1.5),接受治疗后大、小腿周径缩小长度为(2.4±1.4)。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在大、小腿周径缩小长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治疗后在大、小腿周径缩小长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完全通畅率对比

纳入该次实验研究范围的32例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1个月后彩超诊断提示共有19例患者完成通畅,完全通畅率为59.4%。完成治疗6个月后彩超诊断提示共有16例患者完成通畅,完全通畅率为50.0%;纳入该次实验研究范围的30例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1个月后彩超诊断提示共有9例患者完成通畅,完全通畅率为30.0%。完成治疗6个月后彩超诊断提示共有6例患者完成通畅,完全通畅率为20.0%;两组患者在完成治疗第1个月、第6个月在完成通畅率方面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对比

32例观察组患者在完成全部治疗后共出现6例复发病例,为其提供二次足背静脉溶栓治疗,均痊愈出院;30例对照组患者在完成全部治疗后共出现8例复发病例,为其中的2例患者提供抗凝治疗,为其余6例患者提供足背静脉溶栓治疗,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静脉血栓栓塞是外科多发类疾病,经调查研究发现,髋部骨折、全膝置换术、多发性创伤、髋关节置换术、心脑血管意外患者存在50%左右的可能性会患上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神经外科手术、脊柱操作、前列腺切除术以及心肌梗死患者患上该疾病的可能性则为20%左右。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溶栓以及抗凝等。以往所采用的单纯抗凝治疗方法有效率不高,存在引发下肢血栓蔓延的现象。虽然传统手术治疗方法也有着一定的保存深静脉瓣膜以及恢复深静脉主干通畅的效果,然而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并且手术创伤大。经调查研究发现,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在起到溶栓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会给患者静脉内皮细胞造成比较严重的破坏,该治疗方法通常只适用于溶栓禁忌证以及股白肿患者[2]。随着我国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将抗凝治疗与溶栓治疗结合起来已经成为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的主要方法。

导管内溶栓治疗能够充分激活纤溶酶原,能够对血栓起到直接的治疗效果,并且在病灶局部会形成一个较高浓度的药物环境,相比于全身溶栓治疗来说,患者全身药物浓度相对较低,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为患者提供适用的消炎治疗,调整患者的包含结构,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患者在完成治疗后,需要为患者提供电话随访服务,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3]。

经调查研究发现,纳入该次实验研究的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提供经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能够有效缩小患者大、小腿周径,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1]曾昕明,王鹏程,赵军.经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11:26-27.

[2]陈亮,顾建平,何旭,等.经导管溶栓与经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4(12):39-42.

[3]崔永吉.两种不同途径(置管溶栓与系统溶栓)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的临床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周径小腿溶栓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玉米薏苡仁利水汤可改善小腿肿胀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石氏三色膏治疗小腿腓肠肌损伤60例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腓骨皮瓣加外固定器修复胫骨缺损伴小腿软组织缺损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