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分析

2017-04-15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民族思政院校

梁 超 梁 罡

(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分析

梁 超 梁 罡

(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核心内容。现阶段重新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民族院校的改革价值,积极探寻存在的问题㈦不足,对于进一步改革㈦完善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在2016年12月7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深刻阐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发展方向与服务群体。当前重新审视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更好融入大学生思想行为,更对进一步巩固党在民族院校的领导地位与确保各民族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及政治方向具有重要作用。

一、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价值

在新形势下,在民族院校自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及树立各民族大学生正确“六观”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民族院校人才培养质量㈦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民族院校作为我国高校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汇集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民族院校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话语内容体系,不仅有利于确保党在民族院校的领导地位与保障各民族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趋向与政治方向,更有利于推进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在民族院校的落实践行,从而不断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与民族地方繁荣建设培养出真正“特征鲜明、民族需要、群众欢迎”的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凸显社会主义民族院校办学方向。

(二)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发展态势,巩固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借鉴了西方优秀成果,其中有一部分对我国发展建设提供了重要价值作用,但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特别在21世纪国与国之间博弈逐步从武力侵略过渡到文化渗透,有目的地宣传西方价值思潮就成为西方敌对势力与民族分裂分子企图分裂我国的重要手段,高校特别是民族院校更是此类思潮传播的主阵地。因此,在民族院校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解决各民族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迷失、组织观念上模糊、政治理想上淡化”的有效措施,也是控制西方多元价值思潮发展态势、确立马克思主义一元化引领多元化思潮的具体方略。

(三)有利于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六观”方向,不断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从教育内容来看,“三观教育”是普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而作为少数民族占多数的民族院校来说,除了进行三观教育外,还承担着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国家观和宗教观”教育任务,称之为“六观教育”。可以说,“六观教育”是把握民族院校特殊性的根本表现,它不仅有助于“帮助各民族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正确认识民族与国家、民族与民族、民族与宗教的关系。”[2]511也有益于培养各民族大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六观”方向,不断维护祖国多元一体格局、促进民族团结友爱。

二、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对象

建国以来,特别在改革开放后,我国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话语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实现了因时而进,但仍有不足,表现在以下几点上:

(一)教师队伍有待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其他社会工作一样,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但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在建设方面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与问题,尤其在民族院校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复杂,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教师队伍构成复杂,理论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涉及面广,需要从事思想政治教师拥有着较高学历层次及知识储备。而在当前大多民族院校中,普遍存在着思政教师知识背景多样化、专职人员学历层次较低现象。由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不深,便无法及时有效地传播我国意识形态话语内容,造成了老师一知半解、照本宣科,学生晦涩难懂、厌倦学习的现象产生,无法及时有效地引导各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发展。

另一方面,教师民族素养有待提高,对少数民族学生深入了解不够。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普通院校的根本性在于授课内容的多样性、接受群体的复杂性。这就要求民族院校思政工作者应自觉加强民族文化认识,提升民族文化素养,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但如今,由于缺乏对少数民族学生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深入了解,便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方法与教育内容上的民族性不足、特殊性不够的问题产生,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期效果。

(二)教育内容有待完善

在民族院校,虽然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较为广泛,但却相对陈旧、脱离实际,既脱离社会现实实际,又脱离大学生思想生活实际,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教育内容缺乏具体性。例如,在对各民族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缺乏对各民族大学生个人理想的具体分析,未能有效引领各民族大学生将个人梦更好地融入到中国梦的整体当中。此外,在对各民族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时,只是一味讲述追求高尚人生品格价值意义,引导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但在社会纷繁复杂的新形势下,对于大学生现实问题却解释不足,出现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大学生振振有词的实用主义面前变得软弱无力,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能力弱化。

二是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民族观、宗教观、祖国观”教育匮乏。由于民族院校大学生大多来自不同民族,拥有着各自的民族文化信仰,“民族观、宗教观、祖国观”教育也始终是民族院校思政教育的关键与特色所在。但在现实教学中,一方面,由于大多思政教师自身理论水平有限,对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了解不深,缺乏一定民族宗教知识储备,便涉及较少。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民族教育这一根本特点,从而采取同普通院校一样的教育,并未突出民族院校思政教育的根本特色,影响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祖国观”在民族院校的运用与传播。

(三)授课方法有待创新

做好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紧随时代步伐,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授课手段,做到与时俱进。但当前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是影响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原因。

首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性。学生来源复杂性、问题疑惑多样性是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具体思想表现。但在现实教学中,课堂基本停留在教师“一元独白”、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上,而缺乏师生间一定的互动交流,便造成了“老师滔滔不绝于堂,学生一知半解”的现象产生,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入脑入心。

其次,缺乏与网络新媒体平台的融合。在以微信、QQ等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下,教师与家长之间往往停留在“发送信息、传达消息”层面,基本扮演着布告栏的作用。而未能把网络新媒体这一大学生运用最广泛的交流工具打造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平台,缺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新媒体的深入融合。

三、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可以说,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当前民族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保障,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否顺利进行。

第一,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加强民族文化素养。一是应加强思政专职教师的理论知识,引导专职教师多看原著书籍、关注新闻时事。同时,要积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回应大学生现实问题,以不断地焕发出思想政治话语内容的时代性与生命力。二是应加强思政教师的民族素养,让其广泛了解民族文化知识。可利用学校节假日,让专职教师多去少数民族学生聚居较多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以加强自身对各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充分认识,使其不断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话语感召力。

第二,协调好思政教师、辅导员及学生干部关系,增强教育实效性。应以各民族大学生为主体,通过辅导员及学生干部来定期组织类似“沙龙会议”的学习讨论小组,让各民族大学生对自身关注的事件进行畅所欲言。同时,班干部要进行集中整合,将交流过程中的热点问题、难点疑惑进行集中汇集,提交给思政教师。思政教师通过整理归纳,将这些学生关注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有效解答,来对各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进行及时引导,以进一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完善思政教师晋升考评机制。在现有考评机制中,存在着以论文著作数量为核心的奖评机制,造成大多教师把精力过多放在研究学术上,而往往忽视掉思想政治教育“上课”这一根本环节。应构建合理的教师评价考核机制,将教师课堂表现纳入晋升考评范围,让广大思政教师把“上课”看作同攻坚“学术”同等重要。通过不断完善教育考评机制建设,实现“学术成果促进课堂教育、课堂教育传播学术成果”的共进局面。

(二)不断创新传播渠道

在新媒体技术广泛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3]194这就要求民族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努力实现话语内容与网络新媒体的深入融合。

一是打造以手机载体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通过开通校园微博、QQ与微信群等形式,搭建起以手机载体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平台”,让大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校动态、班级信息。同时,利用好网络媒体开放性,让各民族大学生充分表达对学校建设、班级发展的意见想法。学校也要加强对平台上学生留言的充分重视,做到积极解惑、实效办理、控制引导。

二是完善校园网站建设,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一是创办好校园网站,做到国家政策方针、校园发展建设信息的及时发布,让学生方便了解国家动态、校园资讯。二是打造好图书馆网络教育平台。运用新媒体技术发布数字图书资源下载功能,做好新书进库及图书借阅情况的及时查询。三是利用好校园平台来广泛开展视频公开课,通过不同文化题材展播来对各民族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使其在感染熏陶下自觉内化起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以不断发挥网络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作用。

三是运用新媒体技术,形成教育合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若想更好发挥作用,单靠教师单方面努力是不够的,应建立在教师、家长与社会之间的通力合作上。教师可利用打电话、发微信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父母,家长也要及时把学生的想法做法反映给教师,做到双向了解,形成教育合力。同时,教师与家长也要充分尊重与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努力营造学生与教师、家长之间的良好信任局面,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不断发挥网络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有效补充作用。

(三)主动转变授课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形式,变说教为说理,变灌输为互动。”[4]积极转变授课方式与话语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融入各民族大学生社会心理的有效途径。

首先,从“一元独白”到“互动交流”的转变。应改变教师“单向灌输”课堂局面,构建起“互动交流”课堂模式,从而使各民族大学生的困惑疑问在愉悦的师生交流中得到解答。同时,也要做好“低位解惑”,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民族理论用生动活泼的现实例子与入乡随俗的话语方式进行解读,不断实现党和国家的话语方针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得到入脑入心。

其次,从“书本授课”到“专业结合”的转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专业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相渗透。”[5]40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使其自觉认识到所学专业对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价值作用,来不断提升大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责任感与荣誉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理想发展的有效引导作用。

最后,从“教师授课”到“翻转课堂”的转变。应改变传统的“老师逼迫式”教学方法,打造“翻转课堂”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自我备课”中发现问题,在“课堂讲课”中与老师和同学共同解决问题,不断构建起“学生自学”与“老师帮助”课堂互动模式。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近年来一直在大学生与研究生中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听讲”到“自学自讲”的方式转变,不仅让学生对授课内容更加深刻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上台演讲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双向收获。

(四)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在民族院校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践方面的一项重大要求,也是推进各民族团结友爱的重要保障。

第一,开展以民族文化节日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少数民族学生自身优势特长,结合民族传统文化节日,多举办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让各民族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既收获了民族文化知识,又增进了民族团结友谊。

第二,开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宣传、演讲、展览、视频”等形式,引导各民族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政治理想。同时,也应多讲述一些少数民族英雄事迹来进一步增强各民族大学生的凝聚力。

第三,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应广泛开展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核心的文化活动,来引导各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六观”信仰。让各民族大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受感染、受启发、受熏陶”,自觉建立起抵制异端邪教迫害与民族分裂主义的不良思想意识,不断树立起维护中华民族和谐统一的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营造各民族和谐发展、同舟共济的繁荣局面。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新华网.http://news.qq.com/a/20161208/033 976.htm,2016-12-8.

[2]张建明.强基固本、改革创新——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果汇编(三)[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葛慧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EB /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theo ry.people.com.cn/n1/ 2016/0125/c40531-28080748.html,2016-1-25.

[5]潘先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㈦实践[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G641

A

1673-9884(2017)07-0018-04

2017-04-09

梁超,男,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民族思政院校
我们的民族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