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2017-04-15穆红莉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耕地粮食农业

陈 慧 穆红莉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1433)

当代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陈 慧 穆红莉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1433)

在我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重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消费平稳增长,供需基本平衡,粮食市场总体保持稳定,粮食供应得到了较好的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上较好,但仍然暴露出不少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尤其是生产方面以及流通和储备管理以至安全预警方面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实现生产层面的自给自足,流通和储备层面的科学化管理是保证我国粮食战略安全的重要内容。

粮食安全;粮食生产;粮食流通和储备

一、粮食安全的概念以及演变

20世纪70年代,粮食安全这一概念正式被提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粮食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被丰富和扩展,粮食安全的概念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第一阶段,粮食安全提出阶段。1973年11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粮食安全定义为:任何时候所有人都有能力获得充足的维护生命和健康的食物,但是这一概念比较宏观,于是粮农组织在此基础上提出,粮食储存量在同一年粮食消费量17%-18%的这个范围内,才达到了粮食安全。

第二阶段,粮食安全发展阶段。198年2月,粮农组织在粮食国际首脑会议上把粮食安全的新概念定义为:粮食安全的最终目的是保证所有人随时都能买得到且能买得起能够维持生活的基本食物。

第三阶段,粮食安全概念的成熟阶段。1995年10月第二次世界粮食大会通过的《世界粮食大会各国行动计划》再一次对粮食安全的概念进行了充分阐述,这就是: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足够的富有营养的和安全的食物,来满足健康的膳食需要和合理的喜好。也就是在保证粮食产量,稳定粮食供给和储备以及增强人民购买力的前提之下,还突出强调了粮食的质量安全以及营养健康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我国对粮食安全的认识也经历了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1994年我国政府根据我国具体情况,提出了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粮食安全”,即能够提供给所有人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生态安全的粮食。

二、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分析

黄季焜在《中国的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吗》认为,目前中国已是世界上粮食最安全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目前不存在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巨大威胁的因素。他还认为,虽然未来粮食自给率将有所下降,但到2020年还将能保持90%左右。[1]吴志华等在《以合理成本保障粮食安全》中认为中国的粮食安全成本过高,其大大地超过了人口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却没有相应地提高粮食安全水平。[2]屈宝香认为尽管目前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良好,但安全的隐患严峻,中国粮食的需求是稳定增长的,但中国人均耕地、人均拥有水资源很少,而且耕地减少速度很快,现有耕地在不断退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3]

粮食生产低弹性,且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而粮食需求为刚性需求,这一特性决定了供需之间的常态为短期不均衡,长期动态调整,而且两者极其容易产生背离,引起粮食价格剧烈波动。如果仅从粮食供给的绝对总量和库存的充足,就轻率接纳“粮食过剩”及相关言论,贸然减少粮食生产和储备,很可能会给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甚至是灾难。(1)粮食连续十一年增产,挑战了农业丰歉交替的自然规律,依赖的是为对包括财政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高强度开发和使用。(2)虽然粮食产量持续增多,但进口也同时达到空前规模,这恰恰是受到市场真实需求推动的结果,表明目前的粮食供给未能充分满足潜在需求,空间巨大,尤其是饲料用粮。(3)国内粮价已经远超加关税后的进口粮价,说明粮食生产效率低下、市场不均衡、价格直接补贴政策已经严重扭曲了市场。(4)粮价年年上涨,种粮收益却持续下降,表层原因为成本增加,根本原因在于受生产效率低下和资源短缺催生的农药、化肥、农膜的过度使用受粮食补贴和最低收购价递增预期引发的投入品价格提前上涨,受粮价推动的物价上涨,以及受人力成本的货币化和显性化的综合推动。(5)消费者对食物需求的多样性远没有满足,表现为饲料用粮需求的快速增长,饲料用粮和畜牧产品的进口持续加速增长。(6)粮食库存高,却仍需进口,说明国内市场流动性不足,供需不匹配,粮食市场内在调控机制没有充分启动。[4]

综上所述,粮食安全并没有像很多人所看到的那样已经出现“粮食过剩”的局面,相反,我们现在仍然存在许多严重的隐藏性问题。对于影响粮食安全的根本性问题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进一步措施。

三、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农业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

第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严重偏低。据资料显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从农机装备来看,我国的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32.4%,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总体上仅有法国20世纪50年代、韩国20世纪70年代末的水平。[5]

第二,我国农业水利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1)大量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目前,全国耕地中有较为完善的灌溉设施的水浇地仅占 50%左右。[6](2)设施配套不全,有效灌溉设施不足,现有的水利设施大多是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有的配套率不到 20%,渠系破损,整体灌溉水平下降明显,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3)江河的防洪能力不断下降,大江大河一般只能防20年一遇的洪水,中小河一般只能防10年一遇的洪水。

(二)人均可耕种的土地面积逐步减少

一方面,人口增加,人均耕地占有量减少。据预测到了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16亿峰值时,即使耕地仍保持在 2005年的1.221亿公顷总量不变,人均耕地也会下降到0.076 公顷。[7]另一方面,耕地总量却在不断减少。国家规定的全国 18 亿亩耕地,是不可逾越的红线。1998 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 17.07亿亩,以后几年逐年下降,到 2003 年减少到建国以来最低点 14.91亿亩,5年间减少2.16亿亩,年均减少 4320万亩。2004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有所恢复,达到15.24亿亩,但仍处于较低水平。[8]我国耕地面积一直在“红线”附近徘徊,坚持18亿亩的耕地面积红线任重而道远。

同时,我国根底质量较差,根据《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报告显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 2.67%、29.98%、50.64%、16.71%。全国优质土地少,有水资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耕地只占耕地总量的39.9%。[9]

(三)农业科技体系不健全

据统计分析表明,在我国粮食持续增长的1978-1996年间,技术进步对粮食单产提高的总贡献中,品种、栽培耕作、防灾减灾和土壤改良等成为最关键的技术要素。[10]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巨大,但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

第一、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在科研投入上,我国农业科技投资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到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占农业总投资的比重也仅为0.2%左右,而这一比重的世界水平为1%,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超过5%。第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转化率低。据统计,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很多科研成果不能发挥实际作用,而农业发达国家成果转化率已达70%-80%[11]。第三、农业科技人才严重缺乏。尽管我国存在不少大中专培养农业人才的高校,但是与美日等发达国家每万名农业人口中有40名农业科技人员相比,中国仅有6名。农业科技部分人员流动量大,也为农业科研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影响,研究水平一直难以得到提高。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占3.4%,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占 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 76.4%。[12]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四)流通和储备市场化体系有待完善

一方面,粮食市场制度还不健全。市场组织制度不健全,缺乏整体布局;市场交易制度混乱,违法乱纪现象屡见不鲜;市场监管薄弱,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市场进入和退出没有“门户”,不利于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市场缺失信用,诚信欠缺等基础性建设,还是中国粮食市场建设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粮食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主体表现不成熟,农民文化和科技水平较低;市场地区分布不平衡,集中度较低,散乱分布;市场现代化水平不高,不少市场的交易方式还处在原始阶段;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没有统一协调发展。

四、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在认识方面,充分树立农业基础设施先行意识。对于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各级政府应予以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从更长远角度着眼,立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投资方面,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进一步加大,加快重大农业基础工程建设,提高投资效率。在管理方面,对农业基础设施的统筹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竞争性基础建设要按照一般生产企业运作;非竞争性基础设施建设既要讲究经济效益,也讲究资本保值;对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产权效率和产权明晰,可以实行谁投资谁拥有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法律保障体系,规范行为。

(二)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严守18亿亩红线不破

观念层面,要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立足点,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争取耕地保护政策。在耕地保护的时候,不能仅从耕地数量方面着手,更应该注重从耕地质量方面来保护,不断提高耕地质量,要数量和质量并重,强调“耕地动态总量平衡”。耕地作为半自然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所以要从整个生态角度来保护耕地。制度层面,以严格的政策制度保护耕地,完善领导班子成员政绩考核机制,对耕地保护负全责,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将其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考核,防止耕地流失。法律层面,立法上,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法建设;执法上,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对一切破坏耕地行为的责任人和行为人予以坚决查处,维护法律的庄严性和权威性。

(三)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转换率

首先,科技体制的建立应充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发挥最大效益。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对科技人员从事科技创新应予以鼓励和支持,全面调动和激发农业科技和推广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设法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改革现有的科技体制,加速农业科技产业化进程。最后,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利用外资,鼓励对于非政府部门的投资,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科技投资体系。同时,要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农民是农业科学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于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成果的转化都起到积极地作用。

(四)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建立完备的粮食储备制度

首先,把粮食现代流通置于先导地位,大力实施粮食现代购销经营网络工程、储备物流网络工程、精深加工网络工程、三级市场体系工程、信息网络工程的“粮食现代五大网络工程”。

其次,要坚持粮食市场化改革和健全以市场化作为基本的改革发展取向,完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粮食市场体系,形成全国统一的现代化物流系统。

最后,逐步形成一个以中央储备为主,地方和民间资本参与为辅的粮食储备体系。在储备规模上保持适度、合理,鼓励更多非政府资本进入粮食的储备流转业务,实现粮食储备的现代市场体系,便于对国际国内粮食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做到强管理,快反应。

五、结论

1、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的评价需要秉持科学、谨慎的态度。粮食安全干系重大,涉及到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它的评价也要全面的看待,简单的“以量取胜”或者以短期粮食的“十一连增”来得出我国粮食安全已经得到保证这样的结论是危险的。

2、针对存在的粮食安全隐忧,我们必须优化战略,提前布局,以多种农产品均衡发展为目标,建立全局性的农业支持和保障体系。包括:需要对顶层设计进行改革,整合政府管理职能;充分考虑饲料用粮增长的需求,需及早布局保障大豆、玉米的产业安全和食品安全;正确处理粮食生产与非粮食生产的关系,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的关系,实现农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3、调整相关农业政策,确保扶持力度。保证在粮食生产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对农业的支持和调控需要转换思路。要以未来我国城乡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来布局粮食、肉蛋奶、蔬菜瓜果的生产,有重点地制定粮食进口战略和计划,适度休耕、轮作,以进口换土地修复改善;对农业补贴的方式、补贴标准、补贴资金管理等方面通过法律法规进行明确化和长期化,增强农民对未来的预期以及对政策执行的安全感和规范化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建立新的产业政策和进出口调控机制。当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时,国家应当对企业和个人提供调整援助。在合规的前提下,同时使用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保护我国农业产业。

[1]黄季焜.中国的粮食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吗[J],科技导报,2004(9):17-18.

[2]吴志华等.以合理成本保障粮食安全[J].中国农村经济,2003(3):10-17.

[3]屈宝香.从粮食生产周期变化看中国粮食安全[J].作物杂志,2004(1):6-9.

[4]朱信凯,夏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5]张龙,肖华明,余侃.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0(24):47.

[6]李伟.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与对策思考[J].中国粮食经济.2012(9):21.

[7]刘士奇.耕地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基础[J].福建农业,2005(1):34.

[8]张龙,肖华明,余侃.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的思考[J].经济生活,2010(24):46.

[9]肖国安.中国粮食市场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10]朱希刚.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11]毛惠忠.新阶段中国粮食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68.

[12]成尚军,王艳丽.加强职业培训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J],商场现代化,2008(32):372.

陈慧(1987-),男,汉族,云南泸西人,硕士研究生,助教,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就职于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方向;穆红莉(1990-),女,汉族,四川合江人,本科,助教,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就职于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耕地粮食农业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珍惜粮食
保护耕地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