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移动支付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8期
关键词:移动支付对策建议问题

(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我国移动支付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孔垂昌

(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本文主要介绍了移动支付业务的概念,阐述了移动支付目前处于的发展的状态,以及暴露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对策。

关键词;移动支付;问题;对策建议

移动支付业务是由移动运营商、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MASP)和金融机构共同推出的、构建在移动运营支撑系统上的一个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应用。移动支付系统将为每个移动用户建立一个与其手机号码关联的支付账户,其功能相当于电子钱包,为移动用户提供了一个通过手机进行交易支付和身份认证的途径。

一、移动支付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发展模式尚未成熟

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业务边界尚不明确,虽然产业链各主体有不同的优势,但要在竞争中占主导地位,不能形成资源共享、互补优势、合作共赢的经营模式。其中,银联拥有完善而成熟的资本清算系统;银行机构具有高声誉、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安全的资本管理的优势。移动运营商拥有移动电话用户相关的通信数据信息,这是连接用户、金融机构和服务提供商的重要桥梁,拥有巨大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第三方支付机制,使其有大量的网络消费者,和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整合移动运营商和银行等各方面资源,协调各个方面能力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移动支付业务。

(二)监管机制不健全

我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快速发展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现象。一些支付机构,特别是互联网支付机构,简化了交易安全验证,以方便支付。一些机构以创新的名义,进行虚假交易,并放宽在线商家的资格。这些做法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阻碍了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监管机制并不完善。移动支付行业的监督与协调机制并不完善。中国移动支付监管的主要机构是中央银行、银监会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央行主要负责制定支付和结算规则,以及对非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和业务监督。中国银监会负责监管银行的移动银行业务;产业部和监测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业务的内容,但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制衡机制,没有建立有效的合作协调机制,存在着重复的监管和监管的不确定,监管效率有待提高。

(三)支付安全存在风险

目前,移动支付的风险不仅包括用户资金的安全,还包括信息安全、移动电话终端和移动通信的整个支付链。例如,手机、身份识别机制和信用系统缺乏等移动设备的丢失;在一个开放的移动通信网络中传输个人支付信息,对银行账户和密码等重要信息进行拦截和解密的风险;实时信息传输和数据完整性也存在一些问题。此外,由于移动浏览器现在相对简单,它们将受到病毒或木马的攻击,以及先进的安全认证工具——数字证书在移动浏览器中是不可用的。这些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信任,进而降低了移动支付在实际操作中的使用。

二、移动支付得以提高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适合的商业模式

目前,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银行、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都有自己的优势,但三方不能依赖于第三方独立发展的移动支付,这是不现实的。各方需要找到一个位置,加强沟通和协作,通过互惠合作来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移动支付市场的繁荣。金融机构在支付结算、大额支付和风险管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银联和银行没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导向,引领整个移动支付行业链,可以采用中国银联、银行和移动运营商合作的移动支付行业作为主导因素,第三方支付机构协助业务发展模式。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让移动支付渗透到更多行业,并扩大客户。双方可在客户管理、TSM连接、安全、交易处理等方面进行合作,深化合作,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实现资源共享,积极探索“专业分工,优势互补”的模式,最终创造双赢的局面。

(二)加强移动支付产业的监管

一是完善监管协调机制。在监督和管理系统,中国人民银行是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促进剂,协调员,和监管机构,应当建立一个监督和协调机制,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结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部机关、公安、文化、监督管理措施,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督,关键规定支付资金结算,业务创新,和求职过程中管理,确保移动支付行业的规范。第二是完善移动支付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借鉴国外经验,尽快支付在线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第三方支付平台应纳入反洗钱监管的范围,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规定履行报告大额交易和可疑支付交易的义务,应当完成并妥善保存交易数据;结合电子支付虚拟性的特点,对消费者保护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建立了电子交易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三)建立支付安全保障机制

只有在能够支付安全、方便的有机统一的情况下,移动支付行业才能稳步发展。参与移动支付的主体应加强各自系统的安全建设,加大对安全技术的投入,保障整个支付过程的安全。第一种是使用特殊的设备和程序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解密和相关的认证处理,以确保数据的保密性;第二,移动通信系统应配备适当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数据的安全;第三,加强客户识别机制;第四,加强对移动支付用户的安全教育,养成良好的用户支付习惯,提高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信心。

(四)发展农村移动支付

在中国,每个乡镇只有2.13家金融机构,平均约有2万个在l营业网点,在农村地区的移动电话占到90%以上。农村地区移动电话终端的普及和农民上网的形成,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意识的逐步提高,为农村地区的移动支付提供了一个突破。我国手机市场参与主体,应该正确监管机构的指导下,充分考虑农村消费者支付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探索农村移动支付产品创新,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降低农村地区使用移动支付率,缓解农村金融资源的缺乏同时扩大农村移动支付的使用。

孔垂昌(1992-),男,汉族,江苏省,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研究生,西方经济学专业。

猜你喜欢

移动支付对策建议问题
移动支付中NFC创意新技术
电子商务环境下移动支付模式研究
打车软件的普及对城市交通压力缓解情况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