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汉字对社会的影响

2017-04-15张必智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字狱朱元璋汉字

张必智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大罗镇初级中学校 四川 巴中 636600)

浅谈汉字对社会的影响

张必智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大罗镇初级中学校 四川 巴中 636600)

汉字是世界上惟一从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汉字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保留了历史印记,记录了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和风俗习惯,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内涵。“汉字五千年”、“汉字文化圈”,汉字被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人类艺术的奇迹。

汉字文化;社会影响

一、人类文明的曙光—文字

在《汉字五千年》第一集“人类奇葩”中有几个地方让我感触颇深。它当中提到《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因为没有交流障碍,大家很容易齐心协力。于是,他们在两河流域建起了繁华的巴比伦城。巴比伦是一座非常富有的城市,那些城市管理者们想为世界留下一些永恒的建筑。于是他们开始修建一座通天的高塔,结果越修越高,甚至快与上帝并驾齐驱,这也让上帝很惊恐。因此上帝想到变乱人的语言,当他们之间的语言沟通受到限制的时候,人们之间可能产生的力量也就受到了限制,就不能很好地交流和沟通,后来巴比塔也就停工了,荒废了。这个寓言故事让我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和力量。而且在这一集中还提到了北魏孝文帝颁布法令“停止说鲜卑话,一律讲中原汉语的正音。30岁以上的人或许一时难改,30岁以下的朝廷现职官员不许再讲鲜卑话。”甚至他还大义灭亲,毒死自己不愿改姓学汉话的儿子。正如视频中解说的一样,一个有能力缔造一个王朝的君主却没有能力创造文化和文字,为了全局利益,他只好牺牲亲情。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关注到了语言文字对政权统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也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字。但是文字在现实社会中往往被利用,演变成历史和社会的“蛀虫”和灾难。在世界史上有许多关于侵略者对被侵略地区施行语言文字同化政策的事例,在国外历史上同一国家使用不同的语言文字也成为等级划分的依据。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曙光,然而也无法摆脱在社会历史的长河中被当权者和有心人利用衍生出难以弥合的社会文明的“伤口”。当然,中国也不能幸免。泱泱大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有着复杂的语言符号系统—汉字。

二、“文字狱”所带来的笔祸或冤案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历代诗案层出不穷。朱元璋统治时期不仅是文人,可以说参与政事的人几乎都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惊恐和疑惧。朱元璋的猜忌和暴虐和他的出身和经历有关。他从小家贫,当过和尚,因而对与之相关的文字特别敏感。同时他对贼、寇、盗这类文字也非常忌讳,又因为他的文化不高,常常根据自己的读法理解中国的文字,于是与他忌讳的字眼相同或相近的文字也成了祸根。例如浙江林元亮《谢增奉表》“作则垂宪”之语,北平赵伯宁《贺万寿表》“垂子子孙孙而作则”句,朱元璋都把“则”念成谐音的“贼”,认为是讥讽他参加红巾军的历史,他们也无一幸免地被诛杀。有一次,徐一夔在书上用“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赞美朱元璋。朱元璋却牵强附会,硬认为“光”是指光头,“生”就是“僧”,是在骂他当过和尚,“则”与贼近音,意在骂他是贼,竟下令把徐一夔杀了。朱元璋统治时期,文士以表笺文字不当而罹罪者最多。《廿二史札记》说:“明初文人多有不欲仕者”。在古代文人读书以考取功名,入仕做官为目的社会里竟有多数文人不欲入仕,可想而知当时因文字引发的血案是多么让人心悸。

古人有很多“诗言志”的说法,先秦时的“采风”①即通过搜集民间歌咏来了解民情。孔子删订的《诗经》,尽管被人说成“哀而不怨”,但仍免不了对时政的讽刺。然而自秦始皇建立第一个封建专制集权主义的大一统王朝,自“焚书坑儒”以来,“文字狱”便像寄生虫开始蔓延,给古代封建社会文明带来了不可预计的损失,给当时的人民带来无法复制的悲惨。无法否认,有些人的文字有谋反之意,心也有其意,甚至有行动。但是很多人仅仅是因为文字的缘故就被治罪,而作者并无相应的行为,以文罹祸。

三、结语

陈继会在《解读历史》中写道:“没有自己悠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一种不可补救的遗憾;但面对自己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缺乏应有的自觉,那就不仅仅只是一种遗憾而是可悲的了。因为对于不自觉者,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得在他们面前失去价值,任何有意义的事物最终都会变得没有意义。”中国作为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国,有自身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就更应该自觉,自觉让那些宝贵的文化以及一切美好的东西不要失去它们的价值和意义。

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和发展,才有了厚重的文化和丰富的文字。作为中国人,我们都有使用汉字的权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履行相应的义务,借助汉字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而不是兴风作浪。当你搜索关于古今“文字狱”的书籍,你会被那厚厚的书页所怔住。我们总喜欢说中国的文化之星是如何地璀璨,却很少听到历史沉重的叹息。古人有言“民能载舟,亦能覆舟”,藉此,我想改为“文字能兴国,亦能富国”。饱览整个人类社会,文字能引领人类创造文化经典和传奇,但同时也有人利用文字为人类社会带来了不幸和深重的历史之灾。无法否认,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尽善尽美,也存在许多需要甄别的地方。我们应该学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不能陷入过去的思想泥潭,也不能完全抹去自己的历史,而是应该以史为鉴,减小重蹈覆辙的可能性。

[1]葛行.中国历代诗案[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2]辛子牛.中国历代名案集成(中卷)[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

[3]郭成康.清朝文字狱[M].群众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

[4]王彬.禁书·文字狱[M].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09月第1版.

[5]师为公·趣味语文[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6]赵义山,李修生.中国分体文学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2.

猜你喜欢

文字狱朱元璋汉字
清代碑学兴起并不仅因为文字狱
朱元璋背后的女人
从曾静吕留良案看雍正朝文字狱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朱元璋与叫花鸡
清代文字狱受害第一人——诗僧函可
朱元璋在元末农民起义军中的治军方策
朱元璋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