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商发展的反思
——基于对电商恶劣竞争模式的分析

2017-04-15闫晓杨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竞争电商

闫晓杨 袁 涛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 昆明 650201)

中国电商发展的反思
——基于对电商恶劣竞争模式的分析

闫晓杨 袁 涛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 昆明 650201)

在中国经济下行运行的背景下,部分电商竞相削弱过量生产商利润,生产商为接受恶劣竞争只能以牺牲商品质量为代价,导致实体商业不断有企业倒闭破产,这就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效应。反思中国电商未来该何去何从,怎样发展电商才能有利于整个国家产业的进步,才能更加有利于国家财富的正确分配。

电商;恶劣竞争;反思;中国经济

一、电商过度恶劣竞争对中国经济的伤害

(一)电商过度恶劣竞争对中国商业的伤害

英国一位爵士在接受采访谈到电商问题时,说:“中国允许电商如此快速发育,这是社会经济管理上的严重失误。英国政府和企业家建几个电商平台易如反掌,但为什么不做?政府限制,企业家也很明智。因为英国政府知道,一个商业小店铺,背后就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摧毁了它们的生存环境,那是社会的灾难。”

以北京为例,大量实体商业在电商的猛烈冲击之下纷纷破产倒闭。其结果是什么?曾经享誉中外的西单、王府井、大栅栏等地的商业盛况如今鲜少见到;再以昆明为例,原本热闹非凡的南屏街、西山万达广场到青年路、江东片区商业街等无论是品牌专卖店还是非主流街边小店现如今店内空空荡荡,店内来消费的人寥寥无几,再对比电商平台上的服装店,月销量过万已非难事。

(二)电商过度恶劣竞争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伤害

从表面上看,近几年电商平台举办的“双11”购物节,创下了骄人业绩,“2015年仅‘天猫’就在‘双11’一天的销售额就达到了912.17亿元人民币。”但事后,不仅消费者表示这种“双11”购物狂欢节购物体验和产品质量得不到基本保障而广为诟病。并且,不少参与“双11”的卖家反映自己被动卷入做了“亏本的生意”。显然,在电商们要求参与“双11”的商家大幅“让利”促销之外,电商平台间的商家恶性价格竞争,也将中国实体经济进一步逼向“无利可图时代”。

在热闹的电商盛况对比下,实体店和商场变成了冷清的体验店试衣间,而现在仅仅正值商业的临界点,如不加控制监管,电商给实体经济带来的伤害未来不可估量。如果继续任由这样发展下去,实体店将出现大量的倒闭,接踵而至的便是员工失业。

目前的电商经营环境对于实体经济的冲击,可以看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速增长的电商伤害了传统商业零售,扼杀了传统行业里许多艰难培养起来的本土品牌,不利于国内品牌的成长;另一方面是对传统实体店铺的冲击,现如今的电商产业虽然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并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正常利润,由于电商的过度恶劣竞争,对生产者和厂商的利润纷纷摊薄,使得部分厂商不能获得既得利润,继而面临生产不下去的困窘境地。

(三)电商过度恶劣竞争对中国经济信誉的伤害

在现实中,电商“刷单”行为层出不穷。“刷单”按现有法律规定,它是以虚构交易、删除不利评价等形式拉高销量,为自己或他人提升商业信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属于违法行为。

1.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消费者在网购平台上选购商品时,由于受到信息不对称的限制,只能凭借所接触到的外部信息,通过产品销量、商家提供的产品参数及评价等数据来作出决策。

2.从商家的角度来讲,诚信卖家会因造假商家的“刷单”行为而被挤占市场份额,无故遭受到销量损失。在长期受损的前提下,最终要么同流合污,要么退出市场。

3.从电商平台的角度来讲,“刷单”行为使得监管者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真实可信的第三方数据,对网店做出公允评价,丧失监管的公正性。长此以往,电商平台将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最终电商市场将沦为充斥着低劣商品的次品市场。

四、促进中国电商良性发展的思考

电商的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健康地形成一个透明、正常、有序的网络空间,不能通过过度竞争的手段来谋取所谓的利益,正常稳定的经济秩序不会出现一夜暴富,亦不可能会有一夜暴跌,不能以摧毁实体经济为代价。因此,在电商发展的这一瓶颈期,可思考从以下方面促进电商良性发展。

(一)重新界定电商的功能

把电商界定在一个提供透明交易的维度上,在商品交易、信息、价格各方面更加清晰、透明。这种交易平台不应成为使电商企业变成直接控制中国经济交易的垄断性组织的一个工具,甚至不应成为盈利的一种手段。而应尽快回归到一个为品牌负责,为大众服务的一个轨道上去,让电商回归自己的本质。

(二)对现有电商征重税

电商得以蓬勃发展,究其原因,不是真正意义的商品成本低,而体现在税收上,由于低价的吸引,消费者纷纷投入到网购大潮中。而低价的真正原因就是现今法律并没有出台明确针对电商的税法,电商可以很好的避税,而实体店却要在承担店面租金的同时,还要按时缴纳增值税、营业税等。跻身这样一个并不公平的商业竞争环境中,若继续放任政策不管,实体店将面临着大范围倒闭的后果,接踵而至就是大批员工失业,此番此景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三)电商应对假冒伪劣商品承担连带责任

出现大量假冒伪劣商品以及残次品,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是电商监督不到位。比如说,百货公司向外承租柜台,消费者在百货公司中买到一个假货,维权过程中如果和柜台沟通不成,理所应当就去找百货公司来维权,电商亦然。既然电商平台的规模越做越大,就要有相关机构为此承担责任,否则假货横行。

(四)优化电商的准入制度,提高门槛

对电商收取一定额度的质量保障金,如果发现假货,就从保障金中直接扣除,若交易额大于一定额度,就追加一定数额的质量保障金。这样,就能慢慢将假货逐出市场。保障中国工业质量向4.0版迈进。

(五)要逐步开始考虑立法

经过多年电商博弈,运行规律、各种矛盾、问题已经暴露,电商发展已到了立法时刻。有幸在2016年3月10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乌日图表示,电子商务立法已经列入了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目前已形成法律草案稿。

淘宝等电商胜利背后深刻隐藏的是对中国经济的伤害。2014年9月23日,马云在携阿里巴巴美国上市之时,克林顿女儿切尔西提问他将如何看待阿里巴巴上市将带来的价值,马云给出的答案非常经典,简单而又深刻。他说:“为什么阿里巴巴在中国能取得成功?因为中国的贸易结构实在太烂了,所以给了我们机会。为什么美国的电商不怎么样?因为基础结构太好了。在美国,电商就是一道饭后甜点,但在中国却是一道主菜。”我们试想,为什么电商产生于西方,但西方国家却不大力发展电商,中国却允许电商如此快速地发育。是利是弊,值得我们深思。

[1]蒋欣言,秦佳炜.中国电商“价格战”问题、成因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5(21).

[2]叶檀.马云要思考清楚的三个问题[J].时代经贸,2014(08).

[3]林春霞.电商冲击下的传统零售业路在何方[J].中国外资,2014(23).

本文是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基金项目《电商恶劣竞争模式与中国经济下行的关系研究》(2016RWX036)的研究结果。

猜你喜欢

竞争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Calligraphy,the gem of Chinese culture
电商“链”起小镇青年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感谢竞争
别在必败的领域里竞争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