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工作探析

2017-04-15

复旦教育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思想

王 磊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工作探析

王 磊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200040)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做好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意识形态引领工作,对他们在学术上、思想上、政治上加强引导,使高校青年教师能够真正把自己的青春和才华施展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本文通过调查研究高校青年教师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现状,归纳出当下高校青年教师意识形态认同中的问题,并从价值引领、心灵共振、内生动力和制度保障四个维度寻求破解之道。

青年教师;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高校历来是各种思想理论的重要发源地。高校青年教师不仅在教师中所占的比例较高,而且思想极其活跃,创造力十分旺盛。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能较快地吸收来自西方的多元思想和理论,而且具有传播知识和理论的良好平台,能较为顺利地通过课堂、学术刊物等阵地去传播新思想、新观点。因此,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做好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意识形态引领工作,对他们在学术上、思想上、政治上加强引导,使高校青年教师能够真正把自己的青春和才华施展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

一、研究现状与问题

当前学界关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界定大多从意识形态接受主体这一向度出发展开。例如,郑永廷指出,意识形态认同是“人们对某种意识形态自觉自愿的认可、赞同、接受、遵从乃至尊崇”,不仅是“知识性的同意和接受”,更是“心灵深处的相通相融和在情感、意识上的归属感”[1];关海宽认为,主流意识形态社会认同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民众对执政党和国家所主张与坚持的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及其形式的认可、赞同、拥护和支持”[2];吴春梅等指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人们对反映统治阶级或阶层政治经济利益的价值观念与规范体系的理解、认可和内化,是政治凝聚力的集中体现”[3];也有学者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界定为“人们对该社会中居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意识形式的信奉”[4]、“社会中广大成员对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认可、接受”[5]或“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意识形态所传递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6]。从推行主体向度来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以自己阶级和集团的利益作为国家的根本利益,倡导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之上的思想观念体系,使社会成员对其认可、接受并践行的过程”[7]。

意识形态对于一国来说,不仅仅起着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对于改革、发展国家社会经济,推动一国政治文化教育事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是国家新生代群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也是政治社会精英塑造价值观的战略阵地,历来被各国政府视为维护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核心领域所在。对我国而言,当下高校教育正处于战略转型和发展时期,它对于维护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不言而喻,主要体现在塑造并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引领并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的主渠道。当下有关青年教师意识形态认同的研究仍存在很大的生长空间,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出发,通过调查探究下列问题:当下青年教师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有哪几种主要的反应,其认同效度如何?新的历史实践中应设置哪些机制和方法、路径和载体,以有效加强青年教师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二、调查设计、问卷基本框架和依据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开展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卓有成效的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加强青年教师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针对高校青年教师主流意识形态问题,本文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为基础,开展科学化统计和分析,以期通过多渠道、多维度的调查,为准确把握高校青年教师主流意识形态的现状夯实基础,为科学决策增强实效。

本研究将调研对象“高校青年教师”界定为年龄在45周岁及以下,在国内各类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党政管理等工作的符合教师资格认定的高校工作人员。由于高校青年教师主流意识形态具有质性特征,论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的方法,同时在调查研究的细节上进行了设计。

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遵循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一般原则。本研究在选取对象时,注重年龄结构的年轻化,涵盖50岁以下的不同年龄段;注重职称结构的精英化,选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群体;注重学科专业、高校层次、地域分布等变量条件。最终通过与访谈预选对象进行深入沟通,确定了接受访谈的高校青年学者共16名。他们的结构分布如下:年龄分布方面,36-40岁3人(占18.75%),41-45岁7人(占43.75%),46-50岁6人(占37.5%);职称分布方面,教授14名(占87.5%),副教授2名(占12.5%);专业分布方面,工学7人(占43.75%),法学4人(占25%),农学2人(占12.5%),管理学2人(占12.5%),历史学1人(占6.25%);所在高校层次分布方面,“985”高校4名(占25%),“211”高校6名(占37.5%),普通本科院校6名(占37.5%);所在地域分布方面,上海10名(占62.5%),江苏2名(占12.5%),新疆2名(占12.5%),云南1名(占6.25%),山东1名(占6.25%)。

由于访谈对象都是各高校的青年学术精英,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都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为了让他们更加充分地表达思想,采用半开放型访谈,以期达到更好的访谈效果。访谈中以研究选题的方式提出问题:“如果请您提出一项关于当前社会思潮或社会主流意识状况的研究题目,您推荐的选题是什么?为什么?”目的是分析青年教师聚焦的主流意识形态问题。受访者设立的选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这类选题包括“宗教对高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宗教保守主义对新疆社会稳定的影响”“高校师生思想倾向适时监测系统建设研究”“‘90后’的生活状态和理想追求”“幸福与成功的社会评判标准”。其二,对各种思潮的研究和分析。这类选题包括“注重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功利主义思潮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建设中实用主义思潮研究”“自由主义的中国命运”。其三,文化认同与实现中国梦。这类选题包括“中国梦与中国文化”“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影响”“社会成员追求和实现中国梦的精神状况研究”“文化保守主义对文化认同的影响”。

这三类选题都反映出青年教师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的积极思考和回应。青年教师关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宗教问题、社会思潮问题;关注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中面向的主要群体——特别是“90后”大学生;关注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文化认同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支撑。这些选题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出青年教师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责任感、敏锐性以及积极的态度。

本次问卷调研采取抽样调查方法,根据定比抽样原则,随机抽取了长三角、西部、华北、东北等区域共20所高校,涵盖“985”高校、“211”高校、普通公办高校以及民办高校。实际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4份,回收有效率95.4%。样本构成如下:性别方面,男性教师484人,女性教师470人,比例基本为1∶1;政治面貌方面,中共党员占比为76%,共青团员占比为6%,无党派人士占比为13%,民主党派占比为3%,群众占比为2%;宗教信仰方面,绝大部分(91%)调研对象无宗教信仰;在海外经历上,78%的青年教师没有海外工作或学习经历,其余22%均有1-25个月时间不等的海外工作或学习经历;在职称结构上,3%为正高级职称,23%为副高级职称,47%为讲师,12%为助教,其余为其他类型职称;在收入水平上,税后年总收入为4万元以下者占比14%,4-6万元者占比28%,6-8万元者占比29%,8-10万元者占比17%,10万元以上者只有10%左右,这与教师收入的地区差异有关,也说明绝大部分被调查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不高。

三、调查结论

(一)对党的领导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认同度高

笔者正在主持的一项课题调查表明,多数高校青年教师对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持乐观态度,对党的领导充满信心。调查显示:90%以上的高校青年教师认为改革开放之路应该继续走下去,可持续发展之路应该继续坚持下去;超过一半的高校青年教师认为,对中国来说,保持社会稳定是压倒一切的硬任务,对于党和政府提出的“对外交往必须以实力为基础”“中国强大之后要与世界各国和谐相处”“国家对内对外的价值观建设将日益重要”等执政理念均高度赞同。调研表明,多数青年教师在思想认识上能够与我国的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

(二)对一些主流价值观念显示出认同状况的新特点

与此同时,该调研也反映出一些新的特征。有超过85%的青年教师认为“现在的中国民意表达渠道还是不够”;相较于做大做强经济(37.9%),更多的人(75.9%)认为当前应该把实现社会公平放在第一位。这表明高校青年教师对民意表达和社会公平的期待与社会现实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体利益”这样的主流价值观,有30%的青年教师选择放弃或者不认同,说明部分青年教师对“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主流价值观念有所动摇,存在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

(三)对当前各类社会思潮的关注度和态度存在显著差异

在被调查对象对于各类社会思潮的关注度问题上,76.2%的青年教师表示很关注或比较关注社会思潮。青年教师关注社会思潮的主要原因在于:认为社会思潮是反映社会现实和社会气候的“晴雨表”(34.6%);希望更为深入地了解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的思想根源(29.5%);自己对社会动态感兴趣(20.2%)。说明广大青年教师对社会政治的关切度还是比较高的。然而,青年教师对待社会思潮的态度并不一致。37.7%的青年教师认为“应该鼓励不同社会思潮,形成百家争鸣、蓬勃发展的局面”;也有超过38%的青年教师指出“需要提高公众对于社会思潮的鉴别能力,不轻信,不盲从”;还有19.4%的青年教师认为应该“多干实事,少谈主义”。

(四)对各类与主流价值观相关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总体满意度不高

当被问及以何种方式参与这类活动(党员阶段性教育实践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活动、诚信意识教育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公德教育活动、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等)时,超过80.3%的青年教师的参与方式以单位组织为主,只有不足15%的青年教师是个人自愿参与的。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对当前各类主题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满意度都不超过50%,50.85%的青年教师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不满意,38.4%的青年教师对理想信念教育不满意。可见,当前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并没有入脑入心,更多地停留在形式上。

四、问题讨论

本文基于上述调查研究结论提出如下需要思考的问题:高校青年教师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较高,但在实际教学传播过程中并没有收到理想效果,原因何在?青年教师虽然认同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性,对其内涵的解读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又为何故?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难道仅仅局限于党委领导下的思想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程思政如何能够有效融入青年教师自身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寻求破解之道:

(一)加强价值引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最核心字眼,它涵盖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精髓;更重要的是,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把主流意识形态的存在和个体的希望和愿景完美融合,让每一个中华儿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里找寻到自己的成长和奋斗目标。作为青年教师,其主流意识形态的接纳、认同与强化,也同样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引领中找到共鸣。十九大报告中对于这一思想的阐述一定程度上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帮助青年教师深刻认识到个体梦想和“中国梦”、个体事业愿景和国家发展愿景之间的关系,明确了个人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共识,并为高校青年教师在实现新“两步走”战略的过程中把握出彩机会提出了可行的方法和路径,这对推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

(二)引发心灵共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意识形态教育解决人们的认识问题,通过提升人们的理论辨别能力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教育与认知、情感、意志、信仰乃至外在行为紧密相关,整个过程伴随着人与人之间情感和心灵的碰撞和激荡。因此,如何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增强说服力与可信力,让青年教师真信、真学、真懂、真用,形成心灵共振从而指导行为共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缺乏面对面的沟通、心与心的联系,过于依赖机械式的教条语言,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就难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境界,甚至引发逆反情绪,势必对青年教师认同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极大的副作用。当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构必须在把握话语的时代化、大众化、生活化、网络化特征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真正赢得青年教师的共鸣。

(三)解决利益关切

意识形态发生作用的机理表现为一种心理过程。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只有与人们的心灵产生共鸣,才能获得公众认同。意识形态所表达的实质关系是利益关系,大众只有在利益得到满足和情感有了归属之后,才能激发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动力,进而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当前部分青年教师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边缘化的原因在于,主流意识形态有时缺乏对青年教师的现实关怀和利益关切。如今,青年教师普遍关注公民权益、医保养老、贫富分化、职业发展、子女教育等实际利益问题,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马克思主义的视野。只有青年教师的各种实际利益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照,他们才能产生足够的贴合感和认同感。

(四)强化制度保障

青年教师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青年教师实际问题的解决程度紧密相关。当代青年教师实现自身的价值,展现自己的才能,都要依赖工作环境和相关制度。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应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机制保障环境。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中心明确责任机制,以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为途径体现导向机制,以建立健全政治规矩和课堂纪律为基础强化约束机制,使青年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坚定他们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认同。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地党委书记和有关部门党组书记要多到高校走走,多同青年教师接触,多去高校做报告,回答青年教师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要加强同高校知识分子的联系,多关心、多交流、多鼓励,善交朋友、广交朋友、深交朋友,多听他们的意见,真听他们的意见。

[1]郑永廷.认同:意识形态研究新视角——评《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N].中国教育报,2011-03-14(4).

[2]关海宽.政党纯洁性与主流意识形态社会认同建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61.

[3]吴春梅,郝苏君,徐勇.政治社会化路径下农民工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实证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4(2):90.

[4]高珊.当代研究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10.

[5]杨晓倩.“90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5:13.

[6]王昌星.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15.

[7]董悦.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D].大连:大连交通大学,2014:7.

On the Mainstream Ide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Young College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WANG Lei
(Shanghai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ssion,Shanghai 200040,China)

An important mission to strengthen the mainstream ideological identification is to guide young college teachers to actively engage themselves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Chinese revival of nationhood.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young college teachers,this paper reveals several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ideological identity of young teachers,and puts forward four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eading value,sympathetic resonance,endogenous motivation an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Young Teachers;Mainstream Ideology;Identity

2017-11-16

王磊,1974年生,男,山东曲阜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处处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与大学思政。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