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国画语言 表达“美”的人文情感
2017-04-15王薪
王 薪
(福州市乌山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1)
运用国画语言 表达“美”的人文情感
王 薪
(福州市乌山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中国画开始走进小学美术课堂。在国画教学中,让学生会画中国画,掌握笔墨技法,感知国画语言并运用国画语言准确表达对“美”的理解,书写美的情感,是小学美术教师在国画课堂上的重要教学环节。
国画语言;思想情感;尝试;观察;体验
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活跃,在国画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引领、观察生活、融入体验、拓展延伸等手段,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让学生在国画学习中体会笔墨情趣、感知国画语言,提高学生的绘画技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运用国画语言表现“美”的思想感情。
一、问题引领,鼓励尝试
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和学生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使课堂没有动力,没有创新;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能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学会思考,大胆尝试。国画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引领,能够让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地投入到课堂的教学之中。
在《向齐白石学画蔬果》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引领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尝试创新的。首先,引领学生欣赏了齐白石的果蔬作品,在作品欣赏中,要求学生考虑以下问题:“齐白石笔下的蔬菜和水果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他笔下的果蔬在表现时主要用了哪些主要的笔墨技法?你能够为老师展示一下吗?”学生通过作品欣赏、讨论:“齐白石的作品看起来清新脱俗、雅俗共赏,从他的笔下能够感觉到画家对生活的热爱。齐白石用中锋表现出樱桃的基本形状,用浓墨勾画出炳和果脐,整幅作品墨色富于变化,通过墨色的浓淡表现出了樱桃的晶莹剔透。”学生通过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大胆拿起手中的画笔,尝试瓜果蔬菜的创作。刚开始时,学生画樱桃用大红的颜色,结果一片大红堆积在一起,没有什么色彩的变化。后来教师引导学生观摩樱桃在光线下的细微变化,再参考并且细细品味齐白石的作品,揣摩水果蔬菜在表现时的细微的色彩变化。在不断的观察—比较—欣赏—再观察—尝试—对比后,学生学会了用类似色来表现樱桃,大胆地选择了大红、胭脂、曙红等色彩进行尝试和表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实践,学生发现可以先蘸浅色再蘸深色在笔尖按,这样水果的立体感就出来了,而且还显得圆润饱满……经过了一次次的失败,学生终于体验到了成功的不易,也体会到了作画的乐趣,这种体验是珍贵而有效的。从水果的描绘到蔬菜的表现,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但是方法却是可以借鉴的。在这样的学习体验中,学生也逐渐懂得了国画创作过程之不易,绘画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国画课上,教师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主动探究绘画技法,感知国画的绘画语言。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摸索、勇于尝试,通过不同的运笔方式和墨的干湿浓淡变化体会了国画中的笔墨韵味,感受到了国画语言的神奇,培养了审美情趣。
二、观察生活,个性展示
任何艺术的创作和诞生都离不开生活,只有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才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创作出精彩的美术作品。在国画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感知美、发现美,获得美术创作的源泉,运用掌握的国画技法创作出富有个性的绘画作品,表达“美”的思想感情。
在《水墨画鱼》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了齐白石的水墨作品《连年有余》,同时也欣赏了学生同龄人的关于《鱼》的水墨作品,让学生了解了鱼的表现方法后,再让学生观察锦鲤和其他鱼的基本特征,描绘鱼在水中静止和游动的场景。学生通过观察说出鱼的基本特征:“鱼的结构分为头部、躯干和尾部;头上的嘴是弧形,眼睛又圆又亮,鱼鳃一张一合的,像半圆形;鱼身上的背鳍、胸鳍、腹鳍、尾鳍都非常漂亮,身上布满了鳞片。鱼儿在水中静止时它的身子笔直,游动时动作优美。”学生还结合各自搜集的鱼的资料,展开讨论,发现鱼的品种丰富:光是供人观赏的鱼就有草种、文种、龙种、蛋种和龙背种五大类。鱼的形态各异,有点眼睛巨大无比,比如水泡眼;有的尾巴舒展时如水中盛开的花朵,比如土佐金……学生经过讨论观察对比,对鱼的认识无形中加深了不少,对画鱼的热情也随之高涨。这对后续的国画表现是很有利的,只有对观察对象了解了,画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正所谓实践出真知。随后回到教室让学生根据观察和体会,并结合鱼的图片资料,进一步地抓住鱼的特征进行夸张表现,用水墨画表现自己心目中的鱼。或浓或淡、或深或浅、或疏或密、或高或低、或大或小……通过单只鱼的观察表现到多只鱼的疏密变化,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回到局部,不断地尝试、对比、添加、取舍……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从课堂到课外,再从课外回归课堂,学生的作品一次次得到了提升,感受也日益加强。这种体验对画者来说是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了鱼的美感与灵动,在绘画中表现大胆、出色,水墨作品也富于个性。学生真正从体验中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和探索的美妙!
在国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美的感知能力。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抓住生活中美的、精彩的、打动心弦的事物和景色,通过大胆的夸张、取舍,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国画作品,展示自己的绘画个性。
三、融入体验,直抵心灵
在艺术创作中,没有亲身体验就不能创作出动人心弦的艺术作品,国画创作也是如此。在国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充分利用感官,感受物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表现能力,在绘画中融入体验,描绘出直抵心灵的国画作品。
在《泼墨山水》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分别出示了普通山水画作品和泼墨山水画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说出对泼墨山水画的感觉。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后说出:“普通山水画俊秀、轻灵;泼墨山水画给人气韵生动、墨色淋漓的感觉。”随后组织学生进行泼墨游戏,体验、观察墨色的变化和效果。于是学生将水墨大片地洒在宣纸上,刚开始时缩手缩脚,不敢出手,后来在教师的示范和鼓励下,学生大胆尝试,随着墨色的流动产生的特殊肌理效果,进而进行现象、添加及深入的描绘。在这个游戏中学生通过泼墨的体验总结出:“大片的墨色可以同时有干、湿、浓、淡的变化。泼墨的感觉酣畅淋漓,随意性很强,自然的水墨流动韵味给人的感觉很美。”最后,通过视频又让学生体验了国画大家张大千的泼墨方法和技法,通过观察体验,学生对泼墨山水的表现形式更加深刻立体。在作品完成中,学生的创作直接表达了内心的审美。
在国画课中,让学生将对生活的体验、对事物的认知融入到国画的创作之中,能够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审美潜力,调动学生国画创作的欲望。在国画学习中,通过积极的探讨和沟通,学生将自己对国画的体验表达出来,提高了审美能力,促进了对国画的表现能力。
四、拓展延伸,强化巩固
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平台感知国画的独特美,应当让学生多观察、多写生、多练习、勤思考。将所见所闻所思相互结合,学习优秀的国画作品,感受大师作品的精彩,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开拓学生的视野。美术教育不应是单项的教育,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地投入。不要局限于现有的课堂40分钟,必要的时候可以开设相应的欣赏讲座,可以走进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就是最好的导师,能给学生最直接的感受,最真的美与感动;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美术馆、博物馆……零距离感受真迹,与艺术大师悄悄对话。只有营造了美的氛围,沉浸在美的世界里,才能有切身体会。
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这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终身受益。苏联教育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自己的实践。”由此可见,实践—观察—感知—体验—探究,只有不断拓展,汲取养分,才能获得丰富的内心世界。
小学生心思单纯、纯净,对事物有着独特的感受力,其形象思维、空间观念和想象力都十分奇特。在国画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实践体验等形式掌握国画的笔墨技法,了解国画的情感表达,让学生运用国画语言创作出符合自身感性体验、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水墨作品,表达“美”的思想情感。
[1]巴雪峰.浅谈中国画教学中笔墨技法的运用[J].河南教育,2013(1).
[2]孟萌.浅谈中国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18).
(责任编辑: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