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言区域内农村学生口语教学探讨
——以莆田秀屿区为例

2017-04-15刘金兰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凡卡鲸鱼方言

刘金兰

(秀屿区笏石中心校,福建 莆田 351100)

方言区域内农村学生口语教学探讨
——以莆田秀屿区为例

刘金兰

(秀屿区笏石中心校,福建 莆田 351100)

部分农村学生因受到本地方言的影响,口语交际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师在教学中应直观示范,规范口语;激发兴趣,勇于表达;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方言的阻碍,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直观示范;规范口语;方言区域

口语交际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在不少方言区,农村学生因受地域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口语教学中,有以下几种情形影响农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一是方言母语影响学生的口语表达。农村学生的部分口语是方言母语,学生从父母、爷爷奶奶等身上模仿学习不规范的普通话(农村里尚有一部分孩子仍是留守儿童),上学后才渐渐学习普通话。二是在日常交往中,又把不良口语传播给同学。三是方言影响口语内容的获取。农村本地“直译方言”与普通话混合直接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那么,要怎样克服方言影响,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以为既要从根本上克服方言影响,还要根据农村生活的特色,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激发兴趣,规范表达

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是言语上的交流,也是情感上的交流。教师要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打破怯场心理与僵硬局面。教师在训练口语过程中,要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为他们创设愉悦宽松的情境,引起情感共鸣,激发交流兴趣。部分学生个性内向,有怯场心理,平常说话还挺顺利,一到正式场合,就说不出话来了。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信,多给锻炼的机会,让其在小组内交流,再推荐到班上交流,树立起信心,让其享受成功的喜悦。通过长期这样的引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会慢慢提高,慢慢投入到与他人交流的兴趣之中。

教师在课堂上应加强师生互动、互学,听一段,录一段,然后互评互议。学生在互评中克服方言的影响。例如交流前提示:“你们注意听,他哪个词语用得不好?”“他哪个词语用得好?”“他讲得话你听懂吗?”“哪个词语是‘方言直译’过来的”等等。学生在互相评议和帮助中,逐步规范口头语言,方言土话也逐步淘汰了。

由于受到方言母语的约束,学生的语法、语序、语调等不可避免地受到方言影响。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表达范本,给出一些表达的模式让其模仿借鉴。在课堂上可通过多媒体或播放录音带,让学生跟着学习,同时与家长配合,回到家里适当看些有关少儿学习口语的视频。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在倾听中学习良好的口语,且长期、有计划、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借鉴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寻找途径,训练口语

1.复述中训练。复述训练的目的是:学生既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要让他人听懂说话的内容。如《晏子使楚》一课,学完课文,可以让学生借助教师的板书进行简单复述,复述时依照教师的语气,凭借理解、记忆,将故事的内容再现出来,让听者能明白所讲故事的内容。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边说边演一演,创造性地表演人物的表情、动作,树立起表达的自信心,懂得跟人交谈时,学会能说会道,为人处事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2.省略号处训练。课文中的省略号,可以发挥学生独特的想象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这些省略号,引导学生挖掘“言外之意”,使文本的内容逐渐丰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如《五彩池》这篇课文中写到了五彩池的不同形状。试着让学生模仿说:“除了文中介绍的这些形状外,还有哪些形状呢?”学生沉思片刻后回答道:“有的像张开的手掌,有的像圆圆的苹果,有的像胖敦敦的梨,有的像熊猫的脸,有的像老虎的身子……”这样的口语训练,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培养了语感。

3.结尾处训练。学习完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快捷的语言组合能力。例如《凡卡》一课,写凡卡怀着甜蜜的梦睡着。再好的梦都会醒,梦醒后的凡卡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结合时代背景,续说《凡卡》的悲惨命运。有的说,凡卡跑到街上寻找爷爷,被醉醺醺的邮差撞死了;有的说,凡卡写信的事被老板发现了,被揍打一顿,他慢慢地闭上眼睛,到另外一个世界去生活了;有的说,凡卡忍受不了挨饿的折磨,到厨房偷吃了一个面包,被老板娘发现后,活活被掐死了……这样的口语训练,让学生生动具体地讲述,努力用语言打动读者,为培养语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4.交流中训练。你说一个内容,我说一个内容,互相交流就有两种内容,甚至会有更新的内容。语文教学也是这样的,把交流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一起碰撞出新的火花,阅读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于生活在莆田特色方言区域的学生,交流中让他们“学讲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逐步养成日常讲普通话的习惯。如《各具特色的民居》这一课,笔者根据说明文的内容特点设置了一些环节,有的学生搜集古民居的资料,有的绘画,有的设计表格等。课堂上学生互相交流,有说有笑,达到双赢的效果。再如:学校举行第六届读书节活动,笔者引导学生:“你们还想再设什么节日?”有的学生说道:“我想再设一个奉献节,只要人人讲奉献,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有的学生说道:“我想再设一个书法节,我喜欢写字,俗话说‘字如其人’……”有的学生说道:“我想再设一个美食节,因为民以食为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在交流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新的收获。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不断提高。

5.表演中训练。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既达到了口语训练,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例如:《鲸》这篇说明文,着重让学生掌握哺乳动物的特征。教师巧设——一条小鲸鱼准备去参加鱼类运动会,来到运动场门口,虾将军把住门不让它进去,说它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情景表演如下:小鲸鱼高兴地游来,虾将军忙挡住门:“你不能进去。”小鲸鱼(带着疑惑的语气):“尊敬的虾将军,为什么不让我进去呢?”虾将军温和地说:“今天,这里举行的是鱼类运动会,而你是哺乳动物,没有资格参赛。”小鲸鱼辩解道:“我的体形像鱼啊!”(说完做起游的动作,摇了摇尾巴。顿时,课堂上响起一阵阵笑声。)虾将军诚恳地说:“你的体形虽然像鱼,可却是哺乳动物啊。”小鲸鱼惊讶:“为什么?”虾将军问:“你用什么呼吸?”“用肺呼吸。”小鲸鱼坚定地说。“你是不是胎生的?”“我当然是胎生的。”小鲸鱼拍了拍胸膛,并做出回味的样子,“前几日才断奶呢!”虾将军笑着说:“这就对了,你具备了哺乳动物的特征,所以是哺乳动物。”“可是,我为什么生活在海洋里呢?”“因为你们的祖先经过漫长的进化之后,现在体形像鱼,只能适应海洋里的生活。”小鲸鱼恍然大悟,点了点头,摇着尾巴游走了(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个精彩的表演,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领悟——知识重建,升华情感。[2]

6.实践中训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口语”是表达、是工具、是外壳;“交际”是内容、是目标、是核心。有内容可供交流,是农村学生口语交际摆脱方言影响最关键的一环。假设方言是挡在口语交际面前的一座大山,就必须打通一条条隧道,使口语交际和农村生活的联系畅通无阻,否则,农村学生口语交际就是无水之井、无米之炊。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农村生活实践,逐步克服方言对口语交际的影响。例如:设立每天上课前交流“身边新闻我来说”活动,每天由几个同学轮流上台分别练说一条新闻——谁家叔叔结婚了,我们要去分喜糖看热闹;谁家婶婶又添胖小子了,准备放学后排队分喜蛋了;谁家母猪生了十几头小猪,又能卖个好价钱了;谁家母猪不争气,只生了几头小猪,招来一顿责骂声……放学前5分钟,让学生说说交通安全知识、食品安全知识、上学途中的见闻、放学途中的见闻等。再如,临近暑假,让学生说说游泳场所及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何帮家人干农活——割水稻、晒稻谷、拔花生、摘花生、晒花生;如何与雷阵雨打上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收粮食的游击战——太阳一出晒粮食,雷阵雨一来收粮食,演奏一曲曲《抢收粮食曲》……

三、结语

总之,方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部分孩子的口语能力发展,但这不是不可克服的,只要教师从源头上抓起,多途径、多渠道、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口语,就能突破方言的影响,提升表达能力。

[1]冶启全.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浅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4(7).

[2]马慧.语篇重建法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J].海外英语,2014(7).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凡卡鲸鱼方言
小鲸鱼
方严的方言
方言
《凡卡》续写
迷途鲸鱼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鲸鱼
鲸鱼岛——拖延症
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