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盈词语意象 落实言意兼得

2017-04-15叶丽萍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大禹漫步公公

叶丽萍

(霞浦县第三小学,福建 霞浦 355100)

丰盈词语意象 落实言意兼得

叶丽萍

(霞浦县第三小学,福建 霞浦 355100)

词语是“言”与“意”的统一,词语教学应当让学生言意兼得。文章通过链接生活、换词比较、迁移拓展的方式,让词语的形象丰盈起来,从而将文本的“言”与“意”化为学生的“意”与“言”。

词语;意象;言意兼得

正确理解词语是理解句子的基础,更是理解文本的基础,可见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词语是“言”与“意”的统一。正所谓“词语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教学中,应将文本中的“言”转换为“意”,让词语的形象丰盈、立体起来,让学生在对词语的诵读、感受、品味的过程中,将文本的“言”与“意”化为自己的“意”与“言”,从而习得语文知识、技能和方法,达到“语思统一,意言融合”。

一、链接生活,触摸词语的情感

词语是由生活经验的概括与提炼而成。有些词语看似抽象,但其意思学生可能在生活中经历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的生活感知和经验来帮助理解词语,尽量避免以词解词,从概念到概念。这样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培养理解能力。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第二自然段中的“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概括了大禹治水的万千磨难。教学时可以通过重点词进入文本深处,感受文本思想,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文本的园地里品味打转,充分感受大禹治水的苦与难,从而在学生心中激起对大禹的敬。教学实践中,标准首先请学生读句子,回答“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读句子,交流讨论后回答,读懂了大禹下决心治理洪水,非常艰难,非常辛苦。接着又让学生找出“从文中哪些词中你知道了大禹治水非常辛苦?”学生从“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谈大禹治水的艰辛。同时让学生明白“这里的‘千’和‘万’不是‘一千’和‘一万’的意思,而是‘许许多多’‘多得不计其数’的意思。”随即,笔者又趁热打铁,“那大禹走过了千山万水,可能受到了哪些苦?”这样,以重点词句为抓手,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阅读的“场”,链接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主动走进大禹治水“千辛万苦”的场景,既丰盈了词语的形象,学生的体会也水到渠成:“大禹走在山道上,衣服被树杈刮破了。”“大禹在洪水边观察水势,好几次被凶猛的洪水冲进了水里。”“大禹翻山越岭,观察地形,在茂密的山林中被野兽追赶,全身被撕咬得伤痕累累,几乎送命。”“在炎热的烈日下,他又饥又渴,摔倒了爬起,摔倒了再爬起继续观察水流和地形。”“冬天,大禹的身体冻僵了,双腿冻坏了。”“埋在雪地里的草鞋无法拔起,大禹晕倒在雪地里……”。

最后,指导朗读。试读、个读、合作读、齐读。学生将蕴藏在文本中大禹治水千辛万苦的生活,通过关键词的探究,唤醒生活经验和感受,读得情真意切、声情并茂。把躺着的文本读活了,把单薄的文本读厚了,并在朗读中完成了“言”与“意”的转换,既得“意”又得“言”。

二、换词比较,体会词语的精确

在词语教学中,换词比较是我们常用的有效教学策略之一。优美的词语洒落在句子中,就像珍珠混合在鱼目之中,学生往往难以发现其妙处。运用换词比较法,可以立竿见影地将其提取出来加以品味,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东方之珠》中有这样一句话:“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教学中,笔者在学生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出示三组词:“漫步——走”“沐浴——吹”“倾听——听”。先让同学们将“走、吹、听”依次替换“漫步、沐浴、倾听”放入句中读读,感受如何?学生多次试读句子,感觉不美。接着笔者追问“为什么呢?“漫步”与“走”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在多次阅读文本后,明白了“漫步”是舒适、悠闲地走。接着播放缓慢的轻音乐,指导朗读,学生读得轻而缓,如同漫步。这样,笔者以播放轻音乐指导朗读语速的快慢来感受“漫步”,又用“风儿吹过,仿佛母亲的手抚摸着我们的脸颊,温暖而舒服”,使学生理解“沐浴海风”的感觉,再以课件播放海浪声并作侧耳倾听的姿势,让学生理解“倾听”比“听”来得专注、用心。最后让学生将“漫步着”“沐浴着”“倾听着”的感受伴着音乐用读表达出来。学生吟读成诵,入情入境。

用换词比较扣击语文课堂的情感大门,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漫步”“沐浴”“倾听”的感受与其各自的近义词进行比较读,品味其意蕴和情感,获得审美感受和丰美的意象。让学生优美地走进迷人的浅水湾,走入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世界,提高了学生对词语的领悟能力。

三、迁移拓展,落实词语的运用

学以致用,词语教学就是要学生学会运用词语,将丰厚的生活经验运用简练的词语表达出来。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关键是如何运用好这个例子,让学生学有所得?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蒲公英》第二自然段“太阳公公看见了,亲切地嘱咐他们:‘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那是沙漠。也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那是湖泊。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本段教学中,会用“嘱咐”造句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训练点。为此,笔者进行了层层递进的教学。首先,让学生找出太阳公公嘱咐小种子们说的话,读一读、想一想:太阳公公对小种子们说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课件出示:不要……也不要……只有……才……,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概括“太阳公公嘱咐小种子不要落到表面上金光闪闪的沙漠,也不要落在银光闪闪的湖泊里。只有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学生通过用自己的话概括理解了嘱咐的内容之后,笔者让学生再读太阳公公的话,并要求读出“嘱咐”的语气。学生在朗读中强调了“记住”“别”“也不要”“只有……才是……”这些词,深入体会了“嘱咐”的语气。至此,学生对“嘱咐”的内容与形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即告知某人必须记住“不要怎样,要怎样”,或“要怎样,不要怎样”,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谁也用这样的语气嘱咐过你?”进行说话拓展训练。

语言的学习,包括其内容的学习与形式的学习两个层面。回顾本段教学中学用“嘱咐”一词的训练过程:先是从读到说,理解内容。本环节旨在“读中内化,说中运用”,先让学生读懂太阳公公嘱咐小种子的话,知道文本所表达的意思,并通过口头语言概括表述的方式,把文本的书面语言内化成口头表达语言,完成了“嘱咐”之内容的理解内化,即由外至内的内容理解层面的学习。接着是从悟到用,学会表达。通过强调语气朗读,抓关键词,体会“嘱咐”的语气和“嘱咐”语言的表达形式:“不要怎样,要怎样”,或“要怎样,不要怎样”。这是形式层面的学习,为后面自内而外的拓展运用做好铺垫。因而,拓展说话时才能渠成自引活水来:“每天吃完饭后,妈妈总是嘱咐我:‘烨烨,刚吃完饭,不能做剧烈运动,要运动必须在一个小时以后’。”“叔叔参军那天,奶奶再三嘱咐叔叔在部队要守纪律,好好干,不要喝酒闹事。”“‘孩子们,过马路要小心车辆,注意安全,不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每天放学回家,老师都这样嘱咐我们。”……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努力做到,使一个词对儿童来说,不仅仅是一样东西,是对象和现象的标志,而是使它带有情感色彩——带有它芬芳的香气和丰富多彩的色调……”可以说,丰盈词语形象,落实言意兼得不仅可以提高词语教学效率,实现用好词语这个终极目标,还可以让教学充满情趣,让学生乐此不疲。

[1]魏薇.小学语文教学法[M].济南:齐鲁书社,2010.

[2]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中华书局,2012.

[4]崔峦.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续)[J].小学语文教学,2004(1).

[5]池昌海.现代语言学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大禹漫步公公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叫醒太阳公公
漫步春天
月下漫步
冬公公
忆中伞
“小大禹”来治水
雷公公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Da Yu, inventeur des baguet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