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活水来 引习作添色生香
2017-04-15李淑萍
李淑萍
(梅列区东新小学,福建 三明 365000)
群文阅读活水来 引习作添色生香
李淑萍
(梅列区东新小学,福建 三明 365000)
当前阅读与习作教学往往呈现隔离状态,教师的习作教学不尽人意,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收效甚微。教师群文阅读教学中应通过阅读提升单元教学质量,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借助群文单元读写,为学生积累习作素材,提供文本范式,使学生习得习作技巧,促进习作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群文阅读;指向表达;整合教学资源;操作策略
有效指向表达的群文阅读教学是引珠串线,借助一篇,通达全文,促使单元教学目标的深入落实,提升单元整组教学的质量,促进阅读与习作的融合共生。
一、巧用群文阅读,聚焦“指向表达”
群文阅读改变了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的弊端,将大量的课外阅读整合到课内,组建一组群文学生一次读个够,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面,提升了学生的读写能力。那么,如何借助群文弥补教材中阅读与单元习作割裂的缺陷呢?如何在单元整组中提炼写作知识点学得习作技能呢?笔者认为以习作能力点为核心组建群文,通过有效整合相似的写作知识点的一组课外文本,弥补教材与习作的脱节,这就是对指向表达的群文阅读做适度的补充。如人教版五下教材第2、4、5、7单元,这些文本阅读与习作存在直接关联,教师根据阅读教学中有意识的指向表达,以及从教材中提炼出的习作技能知识点,植入一组群文来帮助学生习得习作技巧。如第七单元习作,安排的是运用课文中写人的方法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写人,关键是要突出人物的特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回忆该单元的几篇课文,作者是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写,是怎样根据人物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描写。同时再现一组课外群文,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人物有什么特点?要突出这一特点可以运用哪些写人的方法。进而抓住契机总结:写人要围绕人物的品质和特点,用具体事例来写,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对于第1、3、6、8单元,文本阅读与习作没有直接关联,可以抓住其中一篇课文,提炼一个符合学段特征的知识点,拓展一组群文帮助学生习得习作技巧。如第八单元的自主习作,教材对习作内容的选择、写作方法和语言的使用要求有新意。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发现、补充,才能寻到阅读与习作间的链接。如《与象共舞》和《彩色的非洲》这两篇课文在篇章布局上采用了先概述后分述和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总结的叙述方法。阅读时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的表达方式,就能较快地抓住要点,理清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在学生领会文本的结构写作特点时,巧妙迁移,适时出现一组相关的群文,引入思维迁移点:“我发现文章是用_____的方法写的,我还能找出这样的段落,这样的文章。”归纳共性,感知写作方法→找段落,找文章感知→尝试模仿,培养习作能力。课后让学生运用总分结构的叙述方法描写身边熟悉的景色,让学生在写景状物的训练中建立“序”的概念,使行文“言之有序”,使布局谋篇严谨精妙。
这样“指向表达”的群文阅读促进了阅读与习作的有效链接,重视了教材中的写作知识点,夯实了学生的作文基础,真正发挥“以读促写”的作用。
二、单元群文读写,撬动习作深根
“指向表达”群文阅读的有效实施,必须整合教学资源,精选教学内容,简化教学环节,突显学生阅读与表达合一体的实践环节。以单元教材为载体,根据学习需要,通过对精读、略读以及拓展课外文本,来对整组单元的课文重新布局整合。
例如,人教版五下第七单元“作家笔下的人”这组教材编排了一篇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两篇略读课文《刷子李》《金钱的魔力》。“人物特点”是该组单元课文的核心目标,围绕这一核心,分版块推进教学。从单元导读中明确学习任务,从范文读议课《人物描写一组》中习得读写方法,使精读课文教得更“精”,略读课文教得更“简”,课外拓展文本教得更“活”,并在习作课中尝试运用方法,这样实施课堂教学,学生就能得意、得言、得法、得能,“四得”共融。
1.借助群文强化思辨,情智交融共生
群文阅读,取决于教师拿什么样的文章组群。例如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既要考虑文本内容的学段性,又要考虑文本主题、语言、写作特点的适合性,更要考虑学生的“已知经验”。教师先从表达的角度组群:选两篇都采用先抑后扬描写方法的文章《铁公鸡施粥》《豆腐“王老抠”》。在学生学习课文后,教师适时简介西方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又让学生拓展读《儒林外史》第五、六回,了解严监生的事例,适时进行对比,学生就会对严监生的“吝啬”质疑:平日节衣缩食,家人有难解囊相助,为爱妻一掷千金,如此有情有义的严监生,如何成了吝啬之人?基于学生情感认知起点,进行第一组群文阅读《铁公鸡施粥》《豆腐“王老抠”》。以此进行讨论、思辨、引领,帮助学生解惑。
对比阅读。三篇文章里,严监生临终前的“两根手指”、周老爷子临终前说的“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及“王老抠”居然在小女孩丢黄豆后还给她的“盆里装了几块豆腐”,从中明白了什么?学生通过对比,就能体会出严监生爱财,但更勤俭;就能体会出周老爷子的遗言让家人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吝啬持家、施舍有方、深谋远虑,才使子孙兴盛;就能体会出“王老抠”这个劳动者的艰辛和善良;进而体会出中华民族的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子承父业、发扬光大等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现实,今天,社会上有些“富二代”“富三代”,由于听不进长辈们的苦口教育,或是长辈们的某种缺失教育,以致挥土如金、败光家业。
各抒己见。这样的“吝啬”好吗?为什么?在关注讨论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如何感知每一个文本,关注学生选择文本时的态度取向,关注学生在交流时对于同学观点的聆听与记录,更要关注学生在构建过程中的情感所得。
引领唤醒。这三篇文章是否唤起了你内心的波动?是否让你理解了生活中不一样的“吝啬”?抓住契机,进行第二组群文《都市“吝啬一族”的特色》,启发学生思考:善意的“吝啬”好吗?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明白要用金钱之外的标准去衡量生活,最贵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明白善意的“吝啬”就是对自己抠门,对别人慷慨,这样的“吝啬”让人动情、温暖、难忘。
释疑解惑。在学生对这种别样的“吝啬”有了深刻理解时,让学生拿笔写自己偶遇这样温暖的“吝啬”。此刻的练笔,是学生走出思想困惑的抒发,是在品读、质疑、讨论后抒写对“吝啬”的深层次解读。这样的群文阅读课能帮助学生擦亮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也为习作精心选材打基础,达到“未成文章先有情”的效果。
2.借助群文提炼技能,习得表达技巧
如何把生活中人物的个性刻画出来呢?提炼第七单元教材的习作知识点——用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写人,作为群文阅读习作教学的重点。学生先阅读本单元三篇课文,讨论三篇文章在描写人物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学习;其次畅谈作品鉴赏时的点滴发现,聚焦“用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写人”的表达方法;接着比较省略这些表达方法,文章会怎样,帮助学生发现用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写人的好处;最后回忆生活中熟悉的人,他(她)的哪些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萦绕你的脑海?把这些还原出来,进行描述。
学生经过阅读、发现、交流、整合,最终提炼出“人物描写的方法”的习作技巧。这种阅读中习得表达方法,替代了教师枯燥无趣的习作指导。学生在这样的单元群文中多比较,多思考,学整合,学提炼,把隐藏在文字里的表达技巧吸收、内化,最终突破学习难点,形成能力。
3.生成群文,言意兼得
在教学本组教材的最后阶段,尝试把新群文组建权交给学生。小组先围绕评价标准交流习作:是否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这些人物描写是否贴切,能否刻画人物性格,习作是否表达了真情。学生根据评价标准有的放矢地点评组内成员的习作。其次各小组推荐优秀习作,学生在阅读、分析、比较中发现值得学习的方法,并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最后学生根据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将优秀作品组成新群文。这样组新群文,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语文鉴赏能力,又提供了学习与评价的方向。在这选、议、评的逐步螺旋上升中,活化了课堂,活化了阅读,促进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指向习作的单元群文阅读教学,是依据不同学段,提炼出教材中学生迫切需要的有效“学法”,引导学生巧妙习得习作技巧,以此促进学生的阅读素养和语文核心素养。正如诗人泰戈尔所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1]于泽元.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
[2]蒋军晶.群文阅读:阅读教学的跨越式变革[J].语文教学通讯,2014(3).
(责任编辑: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