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
2017-04-15张建辉惠安襄惠中学福建惠安362100
张建辉(惠安襄惠中学,福建惠安362100)
主题式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
张建辉
(惠安襄惠中学,福建惠安362100)
作文教学,应该大力提倡主题式生活化作文,以主题统领读写活动,以此杜绝学生随意的、自由的、没有目标的阅读或作文;以真实生活为依据,让学生学会写真话、表真情、写真文;以拓展延伸再次激活学生新的读写欲望,引发新的联想和探索兴趣,以此建构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厚重的读写新时空。
主题统领;自主多元;探究延伸
所谓“主题式”,必须要引领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在一篇文章、一本书或一个主题教学单元中开展课内外阅读与写作活动;所谓“生活化作文教学”,即在作文教学研究“生活化”,实现作文和生活紧密结合。既然强调“主体式”,那么孩子们随意的、自由的、没有目标的阅读或作文就是要不得的,就是应该予以摈弃的;既然强调“生活化”,那么“假大空”的作文,远离孩子生活实际的作文就是要不得的,应该做到“真实、平实、朴实”,表达真情实感。
一、一种让师生窃喜的走向:主题统领
强调“主题式”,那么就应该引领孩子们围绕一个与其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主题连续完成一系列读写活动。说实话,写作之前,孩子们没有任何目标的阅读是危险的,对其写作是没有益处的。唯有整体把握,由“主题”把那些散乱的“珍珠”串联起来,才能针对孩子们的具体写作,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在具体的读写活动中收获到沉甸甸的果实。的确,注重以统一的主题引领孩子们的读写活动,才能“使得语文素养在对精神相通的主题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1]比如,以“亲情”(父爱、母爱)为主题的生活化作文,可以安排以下教学活动:
1.捧起手中的《一棵苹果树》,小声读一读,用笔写下你的感受,可以是一个词,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段话。交流:“文中的苹果树就像谁一样?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2.孩子们,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最深沉的爱是父爱,请把你的回忆倒退,说说就在昨天,你用你的眼睛发现了什么?(比如:父母衰老的印迹、长满老茧的双手、满头银发、已经弯曲的脊背……)
3.播放CAI《哪一个是你》,抽生读写孩子部分,师读写父母部分,交流:看看这些画面里“哪一个是你”!
4.母亲节、父亲节,你们能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让我们铭记一年中不能忘记的日子:
妇女节:3月8日
母亲节: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父亲节: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
母亲的生日:月日
父亲的生日:月日
5.观看视频《天堂午餐》,然后以“亲情”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可以看出,以上设计都指向同一个主题——亲情,所有活动都利用“亲情”来组构、建构、整构读写活动。不论是《一棵苹果树》,抑或是《哪一个是你》,都充盈着沉甸甸的母爱或父爱,都在一定层面打开了孩子们有关亲情的印象、记忆和经验。这样的“打开”为最后的写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可以说,先期学生的“读”打开得越多,后期学生的“写”就愈有把握,愈有话可写,有情可表。
而之后的“你的眼睛发现了什么”和“铭记一年中不能忘记的日子”的活动,则让学生转换角色:从父母疼爱我们到我们关心父母,从“发现”中,从“铭记”中,唤醒孩子们与父母亲之间的点点滴滴。有些孩子们从来没有去关心过父母,但铭记母亲节和父亲节这样的活动也能为孩子们创设机会创设情境,以此让孩子的内心与真实的人生对接,以此丰富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丰富写作素材,层层开启生活化作文的秘境。
二、一种打破僵局的方式:自主多元
尽管“主题式生活化作文”强调围绕同一主题来展开一系列的读写活动,但孩子的“我手写我心”不可或缺,孩子的自主多元不可或缺,孩子的独特感悟不可或缺,正所谓:“写作是替自己立言,而背后永远站着‘思想’。而模仿背后站着‘套路’。即使仿得‘逼真’,也只是徒有形骸,没有神具。”[2]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诵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解读来代替学生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诵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诵读。”鉴于此,在“主题式生活化作文”的训练中,教师应给学生放权:自主命题权、自主选材权、自主修改权,真正做到“还教于学,还学于生,把学写作文的常态隐含在自主阅读当中,激发学生自主写作的潜能”。[3]
比如,仍然以以“亲情”为主题的生活化作文为例,应该坚决杜绝母亲深夜陪“我”在医院打点滴之类的“套式”作文,至于“老师像妈妈”等等“相同的表情、相同的动作和相同的故事”等抄袭之作更应摈弃。可以尝试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打开写作的版图和视域,比如,妈妈,那一次是我错了、我和爸爸之间的“恩恩怨怨”、妈妈变了、胜似亲人……
这样的作文杜绝了写假话套话表虚情假意,杜绝了抄袭以及严重模仿现象,孩子们真正做到了说真话,抒真情,写真文,而且做到了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三、一种让习作再生的视域:探究延伸
一次完整的阅读写作不是以学生写完一篇满意的作文为谢幕,而是一个新的起步、新的旅程和新的创作,而这恰恰是“主题式生活化作文”所追求的模式:一个主题,学生能完成二篇或二篇以上的习作,习作教学的时间具有连续性,一个主题可连续用三天以上的时间来完成。优秀的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就同一主题多次激活新的读写欲望和探索兴趣,以此让“读写实践活动”螺旋上升,以此让孩子们进行到一种更为宽阔、更为深远,更为理想的读写新天地。
仍然以“亲情”为主题的作文为例,可以进行以下拓展活动:
1.引领学生以“亲情”主题为线索,对所有与亲情主题有关的读写活动进行回顾、梳理与总结。包括“母亲节”“父亲节”,你究竟为父母做了些什么,有什么体会,以真实场景唤醒孩子们的读写欲望。
2.引领学生再读已经学过的小学课文《小抄写员》,进一步体会深沉的母爱和父爱。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进一步阅读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
3.活动展示:欣赏第一次“亲情”作文中孩子们的优秀作文,展开评议活动:好在哪里?最大的特色是什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借鉴,值得我学习?
4.反思自己的习作,特别是反思自己习作中那些“高大上”,那些虚假的、空泛的、不切实际的、虚情假意的素材和句子,以此总结出:说假话,就有可能走进“假话套话”的老路中,只有写出最好最真的父母亲的那一面,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5.引领学生以“我们家最幸福的时刻是……”为提纲,列一个时间表,并在其中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时间点,重换思路,重新作文,以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感情、真切的思想为选材依据,进入第二次作文。
设计“1”,实际上再次给予孩子们真实的生活图景的机会,切实让孩子们意识到好作文应该从生活入手,应该追求“素材和语言的自然生成”,从而杜绝那种挖空心思也写不出作文的尴尬局面。的确,“即兴设置情境”,并且把情境落实到具体的实际之中然后再写作,必将掏得“巧妇所需要的米”,让孩子们有话可写,有情可表,以此进入到快乐作文轻松作文的理想境界。
设计“2”,让孩子们重读《小抄写员》,旨在让孩子们知道好的文章来自于那种细节化的描写,来自于真情实感,而不是“假大空”的套话、空话和无病呻吟。而随后的设计“3”和“4”,则从孩子们自己真实的习作入手,既欣赏好的一面,同时剖析不好的一面,在对比中,在反思中,在细节中,找到可以改变和突破的地方,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凭借和抓手,以此重新鼓荡起再次写作的欲望和信心。
之后进入到第5个环节也就显得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这样的拓展“由根生干,由干生枝,由枝生叶”,并且是一个开放而多元的读写活动,不只是对原有“亲情”主题的延续,同时也是所有主题式生活化作文的一个训练、延续和提高。这样的拓展引领孩子们“将思维的触角伸展到课文之外的大千世界中,完成了课内和课外的深度对接”。[4]这样的视角不仅仅是孩子们阅读习作所需要的,同时也是孩子们学习任何学科所需要的。引领孩子们在这样的视角中渐行渐深,应该成为教师的经常性工作和基础性工程。
[1]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
[2]胡亨康,周一贯.作文从模仿入门,一开始就走错了路?[J].福建教育(小学版),2013(5).
[3]朱兴华.“元作文教学”实验[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6(4).
[4]王积忠.经典滋养,不是单轨道[J].中小学德育,2016(12).
(责任编辑:石修银)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5年度常规立项课题“主题式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FJJK1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