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聊城市十里岔地区祈雨仪式初探

2017-04-15赵德强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老妪寡妇神灵

赵德强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聊城市十里岔地区祈雨仪式初探

赵德强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在中国的农村普遍存在着一个关系生存的仪式,即求雨仪式。每逢干旱季节,各地的乡民均会自发的或者有组织的进行求雨仪式。对于莘亭地区的求雨仪式的考察可以对这一地区的求雨过程有着深入的了解,从而了解到这一仪式在当代的发生和改变。

求雨;十里岔地区;仪式

十里岔地区隶属于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莘亭街道办事处,位于莘县县城北部十里处的岔路口故得名十里岔,它包含了前村和后村两个村落,建国初期本属于一个村落后演变为两个村庄。它是聊城鲁西经济开发区所在地。十里岔地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干湿季明显,雨热同季。春季回暖迅速,风大,光照充足,辐射强,常出现干旱;夏季炎热多雨,降水集中,易出现水涝;秋季气温剧降,辐射减弱,温和凉爽,降水减少,易出现秋旱;冬季寒冷千燥,雨雪稀少。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气温明显升高,降水明显减少,极端天气增多。对于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面对干旱他们要做的仅有祈求神灵。因此沉寂了多年的求雨仪式又被人们想起,村民们又开始了祈雨活动。

一、祈雨仪式的祭祀对象

但凡是祈雨仪式均有祭祀对象的存在,人们通过祭祀来向神灵祈祷,祈求神灵降下甘霖,哺育众生。在山东地区存有多种的祭祀对象,有祭祀玉皇大帝的,有祭祀关帝的,有祭祀金龙四大王谢绪的,有祭祀龙王的,还有祭祀三官的。在张玉法的《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中有言:山东利津、平度、临清、范县、长清、潍县等州县,直到民国年间仍保存着龙王庙,各地的关帝庙更是数不胜数,据《山东民俗》载:关帝庙;几乎城市的每条街,乡下的每一个村都有一座。十里岔地区祈雨的祭祀对象为三官。

关于三官的记述有很多,简要介绍:三官就是三官大帝,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仪礼》的《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不过,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权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东汉时,张陵创立天师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南北朝时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为一。三官大帝的信仰渊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原始社会,天、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没有它们,人类无法生存生活,因此人们常怀敬畏之心,虔诚地顶礼膜拜。

根据对于当地曾组织参与祈雨活动的村民郝福臣的采访,祭祀三官爷的时间为春季,就是指农历一月、二月和三月,而三官爷在此处不仅是指天官、地官和水官,他们三个还分别是一月、二月和三月的神灵。他们掌管着春季的雨水甘霖,祭祀他们三位神灵就能够起到降雨的作用。对于道教中对三官大帝的描述和从村民口中了解到的实际情形的出入,大抵是随着岁月的变迁,民间对于道教逐渐的不再信服,而对于三官爷的祭祀大抵也是由于他们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根据对于村民的询问,春季在山东地区多发干旱,因此对于农作物来说经过寒冬的“关怀”,急需要雨水的滋润,想必“春雨贵如油”就是由此而来的。

二、仪式过程

十里岔地区的人口不是很多,两个村庄约有近千人,还赶不上其他的一个大的村庄。关于十里岔地区的求雨仪式的过程做一下介绍,正是由于人口少,所以求雨的仪式过程显得十分的简单。

求雨过程的参与人数也就只有少数三十几个人,求雨的前期工作虽然简单,但是也具有一定的仪式性。仪式之前先做的是请神,请神这一环节,就是很严肃的一件事,其他地区的“神”可能大部分都是雕塑的神像,而十里岔地区的“神”则是一幅画,这幅画是画在一块白布之上,上面画着三位神灵的画像,他们像是在交谈,围坐在一块。仿佛是在商量着是否下雨亦或是下多少雨。完全不像是庙里的雕塑一样,神情严肃。三官爷给以一种亲和力,着一袭白衣,神情淡然。将神像请出之后放到仪式进行的场地北面的庙屋之中(庙屋是用砖垒起来的一个土地庙大小的高度在一米左右的小房子)。然后在庙屋之前放置好贡品,一般为粮食水果,然后燃起香。

参加仪式的人为一个满脸麻子的人和几个老妪,老妪的年龄都在六七十岁,老妪中有守寡多年的妇女。仪式的举行地就在后十里岔村的一个坑中,这个坑存在很长的时间了。每年那个满脸麻子的人还在坑中跑步(现在已经不能跑了),扫坑的时候就沿着他跑出来的痕迹扫。扫坑的工具是那些用了很长时间的扫帚,可以说是越破越好,不能用新买的扫帚。旧的扫帚已经熟悉了这片土地的味道已经带有了这块土地上的气息。扫坑的时候是里三圈外三圈的扫,也就是顺时针扫三圈,逆时针扫三圈,将土往坑里扫。扫的时候嘴里还念叨着:“扫的扫,塕的塕,三天以里下满坑。”扫坑仪式结束后所有的参加人员会到一处聊天,三官爷的神像会再次放回到保存者(参加仪式的老妪之一)的家中,神像一般只会在一个人家里保存除非是传承给下一任接班者,或者是保存者去世。

对于寡妇参加祈雨活动,比较而言,各地更看重寡妇祈雨。因为在人们心目中,这一群体已经并将永远不再被男人所玷污,用这种至阴至纯的老妇祈雨更令人放心。在有些地区,只要是寡妇都可以参加祈雨,但在诸如赤城县后城镇这样的人口稠密区,由于选择余地大,所以在选择寡妇时,条件相当苛刻,接过人的不行,作风不好的也不行,一般找的都是六七十岁守寡多年的老寡妇。他们认为这些人才是人们心目中的 “好寡妇”。选人原则对于寡妇的要求则比较严格:寡妇本人一定要贞节,不能是再婚者,更不能有不检点的行为,一般要选择守寡多年且不想再婚的老妇。人称这种人叫 “好寡妇”。显而易见,“好”的标准,就是生理上 “至阴至纯”。人们相信倘若选了不守本分的寡妇,将对祈雨不利。因此,人们对寡妇的挑选极为苛刻。不过,想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因为作为传统观念影响下的乡民,就是在平时,也具有相当强烈的监督意识。在他们看来,寡妇的生活是否检点,已不仅仅是寡妇个人的行为,它甚至会涉及到整个家族的名誉。在传统社会中,被族人沉潭或吊死的女子,多半出于行为的不轨。因此对于农村的寡妇来说,她们受到的监督就相对更加严格。而对于选择老妪,主要是由于她们都已经没有了经期,她们不会存在年轻女子所拥有的“流血”的日子,她们不会玷污整个祈雨仪式,神灵就会因此而显灵。

三、结语

正是由于祈雨仪式的传承性,才使得十里岔地区的仪式过程能够接近完整。正是由于这些对于仪式感兴趣的人的存在,祈雨仪式才不会消失。最后一次求雨仪式距今已过了十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意识的逐渐开放,祈雨仪式渐渐的离人们远去了,远去的不仅是仪式还是人们心中的那份信仰。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无论有多少知识和科学能帮助人们满足他的需求,但他们总是有限度的,人始终有一片广大的区域,非科学所能用武之地,不论已经昌明的,或尚属原始的科学,它并不能完全支配机遇消灭意外。虽然祈雨仪式包含了人们思想的愚昧,但是对于祈雨仪式的研究将进一步让我们了解到它蕴含的潜在的意义。

赵德强(1993-),男,研究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方向:社会组织民俗、信仰民俗。

猜你喜欢

老妪寡妇神灵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古代的寡妇
“神灵沟通”的秘语——科尔沁蒙古博神歌艺术
老妪老翁
老妪
An Old Couple
神灵也是要喝酒的
神灵迷宫
幺叔
神灵冰龙呈现物魔双免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