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
2017-04-14马志恒
马志恒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骨一科,辽宁 沈阳 110101)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
马志恒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骨一科,辽宁 沈阳 110101)
目的 研究分析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采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传统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Neer功能评分优良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0、9.71、5.67,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P<0.05)。结论与传统钢板相比,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传统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好发于患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相关研究指出,肱骨近端骨折约占骨折总数的4%[1]。现选择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现对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2例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在观察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1.64±10.35)岁,Neer分型:7例Ⅱ型、16例Ⅲ型、8例Ⅳ型,致伤原因:高空坠落9例,摔伤、跌伤12例,交通事故致伤10例,在对照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1.82±10.26)岁,Neer分型:6例Ⅱ型、15例Ⅲ型、10例Ⅳ型,致伤原因:高空坠落8例,摔伤、跌伤11例,交通事故致伤1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型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传统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患者全麻或臂丛神经麻醉,选取三角肌与胸大肌之间作为手术入路,采用传统三叶草钢板进行固定,按照常规手术操作进行。采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患者,患者全麻或臂丛神经麻醉,取仰卧位,将患侧肩膀垫高,手术入路选择三角肌与胸大肌之间,保护头静脉,如有需要将部分三角肌前部肌肉分离,将肱骨近端完全暴露出来,注意劈开程度适宜,保护好腋神经,尽量不切开关节囊,并保护好肩袖血运、关节囊以及骨折片上的组织。牵引患肩外展,撬拨椎压骨折块,并初步复位骨折部位,并临时使用克氏针固定住,使用C型臂X线对复位情况进行透视检查,复位满意后在肱骨大结节顶点下0.5 cm处安放锁定钢板,固定于结节间沟后缘远侧1 cm处。远侧皮肤在三角肌止点前方行一纵行切口,将接骨板远端暴露出来,使用C型臂X线透视对骨折端对位对线、锁定钢板贴附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满意则在钻头导向器的引导下在接骨板近侧端钻孔,对其深度进行检测,并选取长度适宜锁定螺钉2~4枚拧入、锁定,使用皮质骨螺钉固定远端。施术者使用可吸收缝线通过锁定钢板近端缝合孔对骨折碎块和撕裂肩袖进行修补、缝合,将临时固定用的克氏针拔出,C型臂X线透视检查骨折复位、固定情况,复位、固定满意,且肩关节被动活动良好,则置入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Neer功能评分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Neer功能评分标准:低于70分即为差;70~79分即为可;80~89分即为良;90~100分即为优。Neer功能评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Neer功能评分中,观察组患者24例优、5例良、1例可、1例差,优良率为93.55%,对照组患者16例优、7例良、5例可、3例差,优良率为74.19%。观察组患者Neer功能评分优良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5)。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12.56±5.48)min、(95.45±10.27)mL、(13.52±1.22)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35.24±5.96)min、(120.62±10.13)mL、(15.24±1.17)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0、9.71、5.67,P<0.05)。
观察组患者1例肩关节活动受限,并发症发生率为3.23%,对照组患者3例肩关节活动受限、1例骨折不愈合、1例股骨头坏死、1例钢板断裂、1例螺钉松动,并发症发生率为22.5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迈入老年化社会,肱骨近端骨折的人数不断升高。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通常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其中,Ⅰ型、Ⅱ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通常采用保守方法进行治疗,而Ⅲ型、Ⅳ型患者通常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2]。但是骨块骨密度较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固定治疗后,通常会出现肩关节受限、肱骨头坏死、关节僵硬等情况,不利于患者尽快康复[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24例优、5例良、1例可、1例差,优良率为93.55%,对照组患者16例优、7例良、5例可、3例差,优良率为74.19%。观察组患者Neer功能评分优良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5);可见,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较理想。传统钢板采用三叶草钢板或T型钢板,无法给患者提供可靠的固定,使得患者肩部出现关节粘连、固定不良甚至肱骨头坏死等情况[4]。在患者肩部关节重建过程中,剥离暴露的范围较大,患者肩部的神经以及血管组织会严重受损,使得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身体健康[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12.56±5.48)min、(95.45±10.27)mL、(13.52±1.22)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35.24±5.96)min、(120.62±10.13)mL、(15.24±1.17)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0、9.71、5.67,P<0.05)。可见,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能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加压锁定钢板的应用中,钢板与螺钉之间的角度是固定的,且在钢板螺钉孔内部固定螺帽,能有效避免螺钉松动和脱出,减少骨折部位再次移位情况的发生[6]。患者采用加压锁定钢板固定后,无需进行外部固定,患者能在术后早期进行关节功能康复练习,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尽快恢复[7]。传统三叶草钢板或T型钢板的固定主要依靠螺钉对骨质的抓力,但是该抓力并不稳定,容易发生螺钉松动的情况[8]。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1例肩关节活动受限,并发症发生率为3.23%,对照组患者3例肩关节活动受限、1例骨折不愈合、1例股骨头坏死、1例钢板断裂、1例螺钉松动,并发症发生率为22.5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P<0.05)。可见,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后患者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证实该治疗方法效果优于传统三叶草钢板或T型钢板。
总之,与传统钢板相比,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1]郭隆森.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0,20(33):99-100.
[2]李道文,朱炳奇,方俊峰,等.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 2014,16(1):28-29.
[3]田祖斌.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4,22(14):239-241.
[4]李德欣.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外医疗,2013,23(20):69-70.
[5]欧春培,利春叶,杨钦泰,等.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回顾性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17(3):121-122.
[6]郭国富.比较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LPHP)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 29(27):36.
[7]张国文,赵宏.比较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LPHP)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5,25(25): 59-60.
[8]杜杰,廖彦生,袁春晓.比较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21(3):132-13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7.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