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类电子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分析

2017-04-14孙四化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电子音乐创作信息技术

孙四化

(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安徽合肥 230011)

应用类电子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分析

孙四化

(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安徽合肥 230011)

我国的应用类电子音乐创作起步比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需要音乐创作人深刻剖析应用类电子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以探求其内在的创作规律,来进一步拓展自我的电子音乐创作空间,从而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应用类;电子音乐;创作特点

当前在电子科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快速研发和应用的推动下,电子音乐的创作领域也变得异常活跃。产生了大量的电子音乐作品,并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特定环境之中,它不仅活跃了环境氛围,而且给予人们以极大的审美体验和享受,并在一定程度上附加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电子音乐创作者基于不同应用场所的活动需求,以及人们对电子音乐审美上的个体诉求,去探究应用类电子音乐作品创作的内在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应用类电子音乐作品使用分析

(一)活跃应用场所氛围。应用类电子音乐创作者创作电子音乐作品的初衷,就是所创电子音乐作品能够服务于某一社会群体的需求,其创作的根本性目的就在于被人们消费使用。人们借助于主办某一类主题活动,运用电子音乐形式活跃场所氛围,已成为人们交往活动场所中不可缺少的一份素材。基于活动的对象、主题和目的不同,所需要的电子音乐作品也不尽相同。比如正式的官方性活动场所,需要搭配肃静而庄重的电子音乐格调和时代性的旋律,以升华和点缀这一活动氛围;娱乐性的活动场所,需要高昂而又激荡的音乐旋律,强烈而又短促的节奏感,以及轻快简明、朗朗上口的歌词这样的电子音乐来映衬活动主题以渲染调动人们情绪;而竞技类的活动场所需要积极向上和富有振奋人心的电子音乐作品来给予人们一种精神动力支持和思想境界提升。显而易见,应用类电子作品极大地活跃和调和各个应用活动场所的氛围。

(二)突出应用场所主题。对于现实生活中人们举办某一活动都有一个鲜明性的主题,借助于这个主题以达到活动的目的和实现一定的潜在价值。然而这一活动主题如何能更加生动而又具体彰显地出来,并给予参与活动人以极大的思维认知,以及活动的主办单位或者个人能够达成一致性的共识。单一靠语言文字会使活动主题过于僵硬化和单调化,而人们发现选用或创作一些与活动主题相近或相似的电子音乐作品进行播放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不仅调动了人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凸显了活动主题,使活动主题更加鲜明,以促成在场人员在精神和思想层面上形成共识,促使活动顺利开展,并实现了既定的目标。

(三)反映大众时代心声。从本质上来说,艺术作品创作要根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又要回归于社会实践活动为人们提供服务。应用电子音乐产生于一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作为一种艺术作品形式,正是对人们生活的精神和状态的一种体现。因此,应用类电子音乐作品紧抓时代脉搏,并以站在人们真实的社会精神生活层面,来借助于音乐这个平台把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情愫给予宣泄出来,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从他们的思维认知层面抑或是精神追求层面给予他们提供一种精神寄托的平台和自我表达空间。

二、应用类电子音乐作品创作特点分析

(一)创作的空间和自由度大。一方面,基于应用类电子音乐作品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就使得其与电子信息技术达到了相当程度的结合点,促使电子音乐作品能够以音乐大众的消费心理和个人需求来满足他们各个层面的音乐艺术需求。这就需要应用类电子音乐作品创作者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宽度和深度来地进行电子音乐创作。同时,需要应用类电子音乐的创作者在思维认知上要具有广阔的灵活度和灵敏度,根据人们的生活状态发生转移的时候能够及时地做出艺术创作调整,以促使应用电子音乐作品能够真正是人们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产物和人民心声的体现。另一方面,从时代发展的需要来看,应用类电子音乐作品创作人要具有从歌词、旋律、创作手段、形式以及风格方面的能动意识,创作的作品不仅要反映时代思想主流和方向,而且要健康向上,以引领人们去寻求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二)作品特色性突出。从电子技术信息支撑的角度来说,电子技术具有集合图片、声音、视频、动作和文字等一体性的优势。比如一些MTV以及VR应用类电子音乐作品,给予音乐欣赏者一种视觉、听觉和感官上不一样的品味和体验。从应用目的来看,与其它电子音乐作品相比,它的应用目的比较突出,就是为了适应于人们社会实践活动需求,并根据人们的需求及时性地做出创作调整,根据人们对电子音乐的反馈情况做出必要的修改和完善,彰显艺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本质。

(三)创作实践性强。应用类电子音乐作品的创作必须面向人民大众,扎根于人们生活的各个实践活动,深挖人们生活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愿望,从而使自己的电子音乐作品切实与人们的时代生活相切合。而从应用类电子音乐作品的定位来看,就是为了应用而创作,这就要求应用类电子音乐作品创作人要熟悉各种音乐器材的使用技巧、各个活动场景的人们心理反应状态以及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各个创作应用手法,从而以自身的综合性过硬专业素养来创作出更多的优秀的应用类电子音乐作品。比如,从目前应用类电子音乐创作人的身份来考量,会发现这些应用类电子音乐作品创作人兼顾歌手、软件设计师、词作家和机械师等多重身份。

(四)电子媒体信息技术依赖性高。电子乐器具有传统乐器所无法比拟的特殊个性,其独特的音色表现力和无限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电子音乐的音色语言内涵,增加了电子音乐的音色表现力。中国乐器、西方乐器、电子乐器,声音和听觉、动感和静态、节奏跨度和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有机糅合,给音乐欣赏者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与音乐近距离的接触和感受。尤其是对于创作者来说,使他们的创作路线、平台和维度更加拓展和多元化,从而给予他们带来创作上的成就感和欣喜感。因此,可以说应用类电子音乐作品的创作所取得的进展与电子媒体信息技术紧密相结合是分不开的。随着电子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作品创作中的技术成熟度和结合度加深,应用类电子音乐作品的创作与电子媒体信息技术将向纵深发展,一旦脱离了电子媒体信息技术就可能使应用类电子音乐作品的创作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三、结语

应用类电子音乐创作者从电子音乐的分类以及用途的角度出发,去研究该类作品的创作特点,意在把握应用类电子音乐作品内在的创作规律,并结合时代特征、民族特征以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应用电子音乐的个体诉求,发挥应用类电子音乐的内在艺术潜力和艺术感染力,从而创作出以服务于时代发展趋势和满足于大众需求的应用类电子音乐精品。

[1]周佼佼.电子音乐作品的“分层解读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

[2]刘健.钱仁平.冯坚.电子音乐创作与研究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9):10.

[3]冯坚.电子乐器的音响特征与电子音乐中音色的结构意义[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01):59.

[责任编辑 王占峰]

J604

A

2095-0438(2017)03-0113-02

2016-11-01

孙四化(1980-),男,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

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应用类电子音乐作曲创新点研究”(gxyqZD2016378)阶段成果;安徽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乐梦工作室”(201510357501)研究成果;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Q2015D92)。

猜你喜欢

电子音乐创作信息技术
浅谈电子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体现与运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电子音乐视觉化分析的多元理论与视角
《一墙之隔》创作谈
电子音乐在舞台艺术中交互思维模式的应用
创作随笔
20世纪西方音乐概览(之十三)电子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