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的教师观微探

2017-04-14夏小书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民族时代教育

夏小书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重庆 400715)

习近平的教师观微探

夏小书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重庆 400715)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工作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师的思想,他针对教师的时代担当、教师的素养与情怀、尊师重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论述。在教师的时代担当方面,他强调教师要肩负民族振兴、立教兴教、传承经典、塑造生命的重大使命;在教师的素养与情怀方面,他强调教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广博知识、创新意识;在尊师重教方面,他不仅强调党和政府要认识到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更强调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在全国人民共筑“中国梦”的形势下,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关于教师的思想,对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发展教育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教师观;时代担当;素养;情怀

教师观是指教师及他人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反馈,包括对教师职业性质、职责和价值的认识,也包括对教师的基本素养及其专业发展的理解。古今中外出现过许多独具特色的教师观,不同的教师观是当时民族文化与社会变革相互交织的结果。“在人类面临深刻变化的时代,教师正重新被发现。”[1]随着时代的变迁,对教师角色以及教师价值的认识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段时间以来,习近平主席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师的精辟论述,形成了他的教师观。本文旨在对习近平的教师观进行梳理,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关于教师的思想,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等具有巨大价值。

一、论教师的时代担当

时代担当主要是指勇于接受和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教师的时代担当是指教师在不同历史时期肩负着那个时期所赋予的重任。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这一新时期,教师必须明晰新时期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才能更好地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从民族振兴、立教兴教、传承经典、塑造生命四个方面阐释了人民教师当下应有的时代担当。

第一,教师要有民族振兴的时代担当。民族复兴是多少代人的梦想。近代不少仁人志士,为振兴中华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之付出了一切乃至生命。今天中华民族正处在新的历史时期,世界各国政治局势风云变幻,各种势力的角逐频繁而激烈,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竞争日益凸显。华夏民族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以教育为本,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实现强军强国之愿望,中国才能真正跨进强国之列。因此,民族振兴的伟大实践,不仅需要各行各业的人坚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需要教育事业的支撑。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实践者、教育事业的主力军,应该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习近平说:“教师是中国梦的奠基者,”[2]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3]今天,中华民族处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从新时期的战略高度,赋予教师时代的使命。教师作为中国梦的奠基者,其主要职责就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思想上,要让他们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以及为祖国为人民甘于奉献的精神。在学习上,要牢牢掌握所学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将来贡献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真正成为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创新人才。教师作为中国梦的传播者,就是要为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4]教师要培养学生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学习的决心和勇气。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要鼓励他们学习革命前辈艰苦奋斗、勇于斗争的精神,使他们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生力军。总之,习近平从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高度出发,把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思考,强调了教师在打造“梦之队”和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艰巨任务。

第二,教师要有立教兴教的时代担当。首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3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5]习近平在给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国培计划的教师的回信中再次提到:“发展教育事业,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6]习近平总书记从“本”和“源”的角度强调了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并向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振兴和发展教育事业的新时代要求,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奋斗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这也有利于激发他们不断完善自我、投身并扎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

其次,习近平高瞻远瞩地指明中国教育的发展应该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时代特征,这既反映了新的历史环境对教育的客观要求,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他还指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要“自觉投身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自觉做改革创新的‘火炬手’,为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2]。这不仅是他对人民教师更高的期待,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嘱托,在此,他也向祖国人民描绘了的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宏大愿景。由此,广大教师要从习近平的论述中去体会立教兴教的责任之大,他们应该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不断提升自我、终身学习、勇于进取,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及个人修养,在教育改革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教师要有立教兴教的时代担当,就必须要树立雄心壮志,要心怀天下;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本;舍功利,抛杂念;以立教兴教为己任,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献出一份力量。

第三,教师要有传承经典的时代担当。习近平主席的“9·24讲话”中提到:“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隔断了精神命脉。”[7]这反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同时,我们也要有深刻地认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民族之根,是民族之魂。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能传承的文化,这个民族必然是一盘散沙,它将召来民族灭亡的危险。习近平要求教师要有传承经典的时代担当,强调了教师在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中的义务和责任,他很不赞成去“中国化”。[7]教师要开启学生认识: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一些外来文化冲击着中国的本土文化,从盲目排外到盲目崇外,都是一种悲哀。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民族,可以接受各种文化中的精华;我们的民族又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已经深深烙在中国人的心中,谁也不能去掉。教育和学习是认识传统文化价值、传承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最有效途径。广大人民教师应以“9·24讲话”为指导,以全新的观念和开阔的视野共同致力于中国经典文化的传承。这就要求教师:“教出中华文化的精神来,让学生从中增加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理解,而不是局限于传授具体的知识和技能。”[7]因此,广大人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现代“实用的”科学知识,更要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培养民族情节,继承民族基因。这就要求广大人民教师延续、继承、维护和发展传统文化,并结合时代需求,将其内化成学生的自我需求。

第四,教师要有塑造生命的时代担当。2014年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话中强调:“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3]他将教书与对人的塑造辩证统一起来,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塑人”的时代担当。在他看来,“教师是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者、理想信念的浇铸人,这既是光荣的使命,也是巨大的社会责任。”[8]可见,习近平提出的“塑人”的主要任务除了具体的科学文化知识,还有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讲坛、校园阵地,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理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和日常行为。因此,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既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又要开发他们的智慧,丰富他们的心灵,为他们点燃希望的光芒。

总之,在振兴中华、强国富民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对教师提出了四个“历史担当”,足见其重大意义。实现民族复兴之梦离不开教育,教育实践者主要是教师,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是实现中国梦的接班人,是未来民族复兴的主力军。因此,每一位教师要以教育为阵地,坚守自己的岗位,不负党和国家对教师的重托,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那么中华民族复兴之梦则指日可待了。

二、论教师的素养与情怀

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依赖于合格人才的培养和人民素质的提高,而这又取决于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习近平认为:“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3]可见,新时期的教师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时代担当,就必须具备一些共同特质——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第一,教师要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支持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奋斗的目标,也是前进的动力。在新的历史阶段,教师的理想和信念是什么?习近平指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3]这是习近平对广大教师思想信念方面提出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有终身奉献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教师要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仰者。广大人民教师只有坚定这种理想和信念,才能胸怀祖国和人民,为民族复兴之梦鞠躬尽瘁,奋斗不息。习近平在2015年教师节的节日祝贺中还提到:“教师必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8]这是习近平从马克思主义的层面,向教师提出了理想信念的更高要求,即要求广大教师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教师具有了这种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把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凝聚在教书与人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广大青少年,使他们成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教师具有了这种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坚定不移跟党走,对党的教育事业忠贞不渝,为民族复兴的大业奋斗终身。

第二,教师要有道德情操。道德情操是教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在立德树人方面,习近平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要求。他说:“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3]习近平告诉广大人民教师,面对是非善恶,教师要坚守精神家园和人格底线,面对义利得失,教师要抛开功利,不计个人得失。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道德素养的最基本要求。习近平也强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3]教师以身示范的人格力量更容易使得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是习近平向人民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及人格品质,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通过正确的道德情操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这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对教师道德建设极为重视的态度。因此,教师在追求道德情操的路上,要加强自身修养。首先要多读书,读好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做一个高尚而纯粹的人。其次,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敬业爱生,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总之,教师的道德情操要充分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做到表里如一、知行统一,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未来的人生道路。

第三,教师要有广博知识。习近平非常重视教师的知识储备,他指出:“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3]这是他在信息技术的新时代,向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正处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获取的知识广泛而丰富。教师的本质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开放宽阔的视野和胸怀,怎能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积淀深厚的文化知识,更要通过自己广阔的视野去传授学习方法、处事之道、生活经验,做到授人以渔。此外,习近平也强调教师通过终身学习更新知识。我们也正处在科技极速发展、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时代,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8]习近平为广大教师指明了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终身学习。我国的人民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养成不断探索、自我更新的好习惯,将自己打造成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好老师。

第四,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我国正处于改革创新的大潮中,民族振兴大业、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大批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靠学校教育,这就要求当代教师具备创新的精神和品质。习近平指出,教师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5]并且,他认为:“教师应自觉投身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自觉做改革创新的‘火炬手’。”[8]从习近平的论述中,可以看到新时期他对广大教师的期望,他希望广大人民教师能够将创新思维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并不断培养创新理念,将自己的创新思维运用到教育改革之中,为教育的改革创新贡献力量。在他看来,能够肩负时代担当的教师不仅仅能够培养创新人才,更能够在教育改革创新的浪潮中大显身手。

第五,教师要有爱的情怀。习近平将爱心看作教书育人的根本要素,认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3]这说明真正的教育不是单纯的“传道”,教育应该植根于爱之中,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爱的情怀主要表现在关爱学生和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教师之本。成功的教育者应该有一颗慈爱之心,他没有生硬的说教,会用自己的真情去耕耘学生的心灵,他了解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克服缺点,引导他们走上人生的道路。爱岗敬业是教师之责,这要求教师具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和任劳任怨、不计得失的工作态度。教师从投身于教育职业生涯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把自己和学生仅仅的联系在了一起。教育之源即是教师之爱、师生之爱。教师像园丁细心呵护小树苗的成长,像蜡烛一样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他们的谆谆教诲像潺潺的泉水流入学生心田。教师用自己仁爱的情怀去传播爱的种子,并激发学生的爱。这种充满爱心的教育,才会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之间才会形成一种学习上的互动,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只有在无私奉献中享受教书育人的喜悦,才会更爱岗、更敬业。

习近平关于教师素养与情怀的论述,充分表明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以高标准要求教师,其宗旨就是要建设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落实到每位教师,必须自觉修炼与提升自己。这不仅是教师提升自身价值的需要,更是教师培养未来民族复兴的主力军的必要条件。

三、论尊师重教

尊师与重教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教育的两个方面,它们互为联系、不可分割。古人有云:“古之学者必有师”“为学莫重于师”。一个社会是否重视教育,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尊师;而尊师,又体现了重教。强国必须先重教,重教必须先尊师。当今,我们还处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教师不仅肩负着兴国兴教的艰巨重任,更肩负着立德树人的职责,对国家的发展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我们更应该大力倡导全社会尊敬老师,并为这样的风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师是“中国梦”的奠基者、传播者、筑梦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作用,这样的高度赞誉与评价足见当今时代提倡尊师的深刻意义。习近平主席非常重视教师在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中的特殊角色以及重要作用。他认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9]他以一位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从个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以及社会和民族的发展三个维度,论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以及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这也足以说明在民族复兴时期党和国家求贤若渴,迫切需要优秀教育人才来开拓现代教育事业。他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角度出发,要求党和政府深刻关切教师的生活工作、身心健康、福利待遇,维护他们应有的权益。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教育体系建设,大力支持师范院校,并找准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除了从政府的层面高度重视教师,他也强调“尊师”的社会性,他多次呼吁:“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9]“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8]他的呼吁使广大教师既深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爱护、社会的理解与尊重,这对教师队伍的稳定与教师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习近平主席的一系列讲话和指示,如春风吹拂教育阵地,如雨露滋润老师的心田。党和国家时刻关注着教师,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七章中,从教师的素养、师德、业务水平、地位待遇、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制定了规划和策略。[10]每一位教师应该深刻理解习主席讲话的意义,体会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尊重与爱护,在教育战线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正能量,努力书写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新篇章。

习近平提倡尊师实际上体现了他重教的战略思想,教育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尤其是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各国的竞争加剧,这种竞争归根揭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而人才的培养,教育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5]因此,他要求:“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要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重视教育。习近平将“重教”的思想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思考,强调了教育的社会价值及其社会功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综合国力提升、人才竞争力提升、经济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高水平的教育意味着高水平的人才,高水平的人才意味着强大的竞争力,竞争力的强大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强大。

综上所述,习近平关于教师的全面而精辟的论述,体现了一位政治家复兴民族大业的战略思想,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引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的决心。同时,习近平关于教师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为新时期的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我定位提供了思想基础,学习和研究这些论述,对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1]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J].教育研究,2001(11):45-48.

[2]韩振峰.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N].中国教育报, 2014-09-05(6).

[3]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2).

[4]本报评论员.当好“梦之队”的筑梦——写在第三十个教师节[N].人民日报,2014-09-10(2).

[5]习近平.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N].人民日报,2013-09-10(1).

[6]习近平给“国培计划(二零一四)”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回信[N].人民日报,2015-09-10(1).

[7]于建福.用传统文化滋养当代教育——习近平主席“9·24讲话”引发教育界高度关注[N].中国教育报,2014-11-07(4).

[8]习近平向全国教师致以节日祝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2015-09-10)[2016-06-07][EB/OL].http://www.thepaper.cn/ newsDetail_forward_1373422.

[9]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人民日报,2014-09-10(1).

[10]钮东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03-01)[2016-06-28][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 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7.htm.

[责任编辑 王占峰]

OnXiJinping’sViewsofTeachers

Xia Xiaoshu

(Faculty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 series of thoughts about teachers was put forward by Xi Jinping after his being in charge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He gave a set of complete exposition on teachers’responsibility in this age,their quality and feelings,and thought of respecting teachers and valuing education.On teachers’responsibility in this age,h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eachers’mission about national rejuvenation,establishment and prosperity of education,and inheritance of classics;On teachers’quality and feelings,he paid attention to their ideal and belief,moral sentiment,extensive knowledge,and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On thought of respecting teachers and valuing education,not only did he stress that our party and government should recognize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eachers’work,but also he emphasized a good social atmosphere.Under the situation of pursuing “Chinese Dream”,learning and studying Xi Jinping’s views about teachers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ofou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o high-quality teachers,educational cause and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nation.

Xi Jinping;views of teacher;responsibility in this age;quality;feelings

G40

A

2095-0438(2017)03-0024-05

2016-11-23

夏小书(1989-),女,重庆沙坪坝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民族时代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我们的民族
题解教育『三问』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多元民族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