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年以来黑龙江省土地流转研究综述

2017-04-14沈怡婷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农地经营权农村土地

邢 苏 沈怡婷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7)

2010年以来黑龙江省土地流转研究综述

邢 苏 沈怡婷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7)

随着广大农村地区土地流转的规模越来越大,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很多学者将注意力投向了土地流转,对土地流转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定的学术成果。文章从金融、土地承包、劳动力改革、制度改革、实证调查以及土地规模经营等角度,对2010年以来有关黑龙江省的土地流转的学术成果进行总结,形成了一篇综述,为土地流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土地流转;黑龙江省;土地规模经营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希望获得更多的劳动收益。伴随着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流转也在不断发生,且规模越来越大,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学界诸多学者针对土地流转以及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发表了相对应的看法,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学术成果。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从金融、土地承包、劳动力改革、制度改革、实证调查、土地规模经营等角度,对有关2010年以来黑龙江省的土地流转的学术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更进一步的土地流转的研究带来帮助。

一、金融视角下的土地流转研究

崔艳辉(2012)[1]介绍合作性金融在黑龙江省的基本情况同时,指出,合作性金融在黑龙江省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存在信用社支农力度不够、服务手段单一、不良资产比率高、“非农化”倾向削弱信用社支农力度等问题,从支农地位、服务品种、管理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合作性金融支持土地流转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建议。祁丽、迟艳琴(2015)[2]界定了土地流转的概念,指出,黑龙江省土地流转存在土地产权不明确、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不了解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基层组织对土地流转管理不到位、土地流转市场不规范等问题,对土地流转过程中金融支持不足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创新支持土地流转的金融模式与金融产品、加强金融支持土地流转的政策保障等建议。屈越(2013)[3]指出,黑龙江省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与金融政策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渠道狭窄、农村金融信贷产品匮乏、土地流转融资成本高且融资额度难以满足、农村资金流入城市导致长期投入土地的资金不足等问题,从主体、规模、用途、风险控制、服务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土地流转对金融的需求的变化。高殿伟(2014)[4]介绍了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土地流转的情况,指出,双鸭山市土地流转存在农业产业化主体基础薄弱,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不高、金融机构服务落后,农业产业化资金需求满足率低、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受到制约等问题,提出了加强信贷引导,有效增加农业产业化信贷投放、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健全风险补偿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活力等建议。李晨曦(2015)[5]阐述克山县基本概况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情况的同时,指出,克山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缺乏专业的土地评估机构、缺乏土地流转市场、缺乏现代农业金融产品与服务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法律框架、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和承包经营权证书制度、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评估专业机构、扩大抵押范围、完善相关保障机制等建议。祁丽(2015)[6]阐述了土地流转的概念,介绍了黑龙江省土地流转的现状,指出,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土地产权不明确、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及基层组织管理不到位、土地流转市场不规范等问题,并从金融支持的角度提出了创新支持土地流转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模式、加强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中金融支持的政策保障等建议。

二、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视角研究土地流转

郭兴海(2011)[7]基于对大阁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农民土地权益经常受到损害、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问题限制土地流转规模、儿童和老人的生活不能得到妥善安置、转入方的资金短缺和生产力技术低下等问题,提出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尊重农民意愿,循序渐进、建立工作服务中转机构,为农民再就业提供条件、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方面给予扶持、为转入方的农业生产创造条件等建议。王雪超(2010)[8]基于对黑龙江省七个市县共281户农村居民家庭的走访调研,总结了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情况,发现其中存在土地流转周期短、合同签订率不高、承包地仍承担大部分保障功能、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弱等问题,提出了建立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健全流转服务体系等建议。王宏(2012)[9]基于柴河镇8个行政村中获得的84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供需现状,发现其中存在流转面积小、流转期限短、流转形式少、流转合同不规范、缺乏流转中介组织等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的同时,提出了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农业比较利益、提高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转移、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等建议。雷光、张启军、雷蕾(2015)[10]基于对黑龙江省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现状的分析,发现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土地流转主体数量少及规模小、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注重机制创新,规范土地流转管理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土地流转主体、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建议。栾宝石(2010)[11]阐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土地流转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介绍了四川省与山东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情况与启示,并梳理了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状况,指出,黑龙江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土地流转形式单一、程序不规范、难以形成规模、成片流转难、农民积极性不高、农业经营风险大、部分土地流转程序和流转合同不规范、农村承包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无法完善等问题。基于对依兰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做法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土地产权三权分离、明确管理职能,规范与完善土地市场、扶持与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通过解放思想调动农民积极性、政府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的地位准确定位等建议。

三、劳动力转移视角研究土地流转

乔翌(2015)[12]基于对黑龙江省劳动力转移状况的介绍,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土地流转具有促进规模经营、增加农村收入的积极作用及农村劳动力素质下降、农业劳动投入被分散的消极作用,得出了“在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12]的结论,提出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提升农民素质等建议。张欣、曲长祥(2014)[13]对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及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及两者之间的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最小二乘法,对黑龙江省农户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黑龙江省农户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之间有着高度正相关的关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数量随着农户土地流转面积的增加而相应增加”[13]的认识。曲长祥、刘家旭(2013)[14]对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并对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给予了通过劳动力彻底转移以扩大规模经营的面积、对土地流转进行宏观调控以推动劳动力转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来推动土地流转及劳动力转移等建议。王帅(2012)[15]界定了土地流转及劳动力转移的概念及相关的理论,并对宁安市农村的土地流转及劳动力转移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对影响两者的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健全政府职能,发挥市场作用、加强对农民工的服务与管理、发展非农产业以促进农民工就业、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加强思想重视程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让设,调动农民积极性等建议。

四、制度改革角度研究土地流转

陈沫、杨帆(2016)[16]介绍“三权分置”的由来、土地流转发展趋势及黑龙江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情况的同时,指出了“三权分置”面临的风险及困境,对“三权分置”的模式与路径选择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明确农地所有权的法律界定、保持农地承包关系稳定及制度长久不变、创新搞活农地经营权的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地租金管理制度、保护土地经营者的法律权利、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机制、认真探索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等建议。曲洪建、蔡建忠、计高雄(2013)[17]基于对我国农业要素投入、土地制度改革与农业增长的关系的研究成果的阐述及对黑龙江省与山东省的相关数据的回归分析及比较,对土地流转提出了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提高劳动效率、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以带动农业投入要素发展、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规模经营等建议。沈洪涛、西宝、梁雪峰(2013)[18]介绍了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土地制度改革的规定及国务院对黑龙江省农业改革的批复,发现黑龙江省农地制度改革存在农地所有权模糊、农地经营使用权不稳定、农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城镇化过程中农地征用问题严重等问题,提出了确集体土地产权主体、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财产权、建立健全土地产权交易市场,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增加农民收入。何宏莲、韩学平、姚亮(2011)[19]分析了黑龙江省农地经营规模现状及其优化规模,从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金融制度等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农地规模经营的制度性障碍,提出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机制的建立、健全并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金融制度,建立资金保障制度等建议。

五、实证调查角度研究土地流转

邵培霖、孙鹤(2015)[20]基于黑龙江省37个县市共计258名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的现状及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发现其中存在土地流转运作不规范、土地流转的期限较短、土地规模经营存在障碍、土地流转缺乏市场机制、土地边界和面积确权难、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加大土地流转政策宣传教育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监管机制、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出台政策引导土地流转等建议。王志刚、黄圣男、姚冰、郭金杰(2012)[21]对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及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基于从黑龙江省肇州、肇源和林甸获得的202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及计量分析,得出农户因经济发展水平原因不愿流入土地、农户的学历水平、外出打工经历及对相关制度的了解程度是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非农收入比重提高对土地流转影响不显著等结论,并提出了增加非农就业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等建议。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地区促进农地流转与农民增收机制及政策研究》课题组(2016)[22]基于相关政府部门的数据及实证调研的数据,总结了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及农村土地流转的态势与特点,发现黑龙江省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流转思想不积极、规模主体不强大、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体系不健全、租赁流转待完善、流转收益待提升、流转政策不配套等问题,提出了坚持家庭经营并夯实经营主体的基础、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并完善市场机制、监管农业企业经营土地,支持农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在财政金融保险等方面加大支农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建议。王磊、郑惠萍、施喜军(2014)[23]基于实证调研获得的212份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土地流转的原因,发现黑龙江省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流转机制不完善、流转程序不规范、劳动力转移困难、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流转过程中金融支持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土地流转的金融支持等建议。高琦、尹俊伟(2016)24]基于在佳木斯市下属的5个县市的149份有效掉问卷的数据分析了农户对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满意度,得出农户对中介组织的满意度中等偏下的结论,并提出了完善网络服务建设并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宣传力度、完善后续服务、严格规定流转用途、通过强化业务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素质等建议。乔翌(2015)[25]基于26家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土地流转后的投入产出比及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原因,并对规模化经营的优缺点与农户期望进行了阐述,并从年龄分布、农村合作社、农机具使用、农村信贷等方面分析了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得出了“随着土地流转的面积增加,对农户收益的增加起到正相关作用”[25]的结论。

六、土地规模经营视角研究土地流转

单志芬、毕涛、刘德方、李德智、杨旭(2010)[26]介绍了黑龙江省土地规模经营的特点及基本动因,发现土地规模经营过程中存在农民认知有偏差、管理不规范、保障不健全、服务体系不完善、政策法规滞后等问题,提出了开展典型示范、规范引导土地流转行为、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培育土地规模经营主体等发展思路,并从经营主体、土地撂荒、基础设施、保障机制、评估体系、储备机制、财政扶持与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了建议。陈兆东(2013)[27]介绍了黑龙江省五个县市土地规模经营及土地流转、流转土地经营形式的情况,发现农村现状、土地收入的不确定性、农民靠地为生的陈旧观念、流转期限短期化阻碍了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提出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大土地流转引导力度、规范程序、完善政策、加强管理等建议。何宏莲、韩学平、姚卿暘等(2010)[28]分析了黑龙江省推动土地规模经营的动因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制定黑龙江省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规划、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非农就业的载体和机制、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建立多层次、城乡统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与信贷支持力度、健全支持规模经营的金融系统等建议。杜璇、温薇(2011)[29]针对农户超小规模经营、恋土情结与分散经营等情况,提出了加强宣传引导,优化土地流转的外部环境、通过活化土地流转形式推动规模经营、完善保障体系等建议。何宏莲、韩学平(2010)30]论述了黑龙江省土地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及其条件基本成熟,从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金融体制等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制度影响因素,提出了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金融体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等建议。刘燕、韩学平、杜国明(2010)[31]介绍了黑龙江省土地规模经营的状况,并对黑龙江适度规模经营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体系、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及经济实力、土地流转机制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分析了制约规模经营的因素,提出了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的原则、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强化劳动者技能培训、多种方式促进土地流转、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健全农村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等建议。张福云(2011)[32]介绍了黑龙江省鸡东县平阳镇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情况,发现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中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和流转形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关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等情况,提出了通过宣传提供农民积极性、健全制度与完善政策保障土地流转、通过市场手段有序促进土地流转、营造良好的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氛围、及时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等建议。马艳玲(2015)[33]介绍黑龙江省绥化市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成效的同时,发现了土地流转难度大、生产资金筹措难、规模经营主体缺乏稳定性、政策性支持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大信贷服务力度、加大项目倾斜力度、加大保险支持力度、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力度等建议。

通过对2010年以来黑龙江省土地流转的学术成果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在黑龙江省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二、土地流转的制度、与土地流转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漏洞与缺陷;三、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服务不到位;四、参与土地流转的双方存在纠纷。学者们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如:完善、健全相关制度与法律法规,规范各方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行为,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政府的管理、组织能力,宣传、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规范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行为,发挥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

尽管学者们对土地流转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但笔者仍然发现一些问题:一、土地流转伴随着劳动力的转移,转移了的劳动力的户籍应当如何解决?二、转移至城市后的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又当如何解决?三、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后,规模经营主体是谁?四、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以后,承包期限如何确定?这一系列的问题在笔者整理黑龙江省土地流转的学术成果的过程中并未得到答案,还需要更多的学者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进行研究、探讨。

[1]崔艳辉.合作性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以黑龙江省为着眼点的一般研究[J].北方经贸,2012(2):88~89.

[2]祁丽,迟艳琴.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及其金融支持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19):13~14.

[3]屈越.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金融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14):18,43.

[4]高殿伟.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J].黑龙江金融,2014(6):34~35.

[5]李晨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实践与思考——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 (4):73~77.

[6]祁丽.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5(6):61~63.

[7]郭兴海.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再思考——以黑龙江省肇州县兴城镇大阁村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1(6): 9~10.

[8]王雪超.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的调查分析[J].统计与咨询,2010(4):26~27.

[9]王宏.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探析——基于对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柴河镇84户的调研[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21~24,45.

[10]雷光,张启军,雷蕾.黑龙江省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5(12):7~8.

[11]栾宝石.黑龙江省县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0.

[12]乔翌.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的关系探究——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为例[J].商,2015(21):96.

[13]张欣,曲长祥.黑龙江省农户土地流转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基于Logit模型[J].现代化农业,2014(5):64~66.

[14]刘家旭.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土地流转关联性探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2):32~36,61.

[15]王帅.宁安市农村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2.

[16]陈沫,杨帆.农地”三权分置”实现机制探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知与行,2016(2):107~111.

[17]曲洪建,蔡建忠,计高雄.要素投入、农地制度变迁对农业增长的影响——基于黑龙江省和山东省的比较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20~424.

[18]沈洪涛,西宝,梁雪峰.黑龙江省农地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3(20):49~50,57.

[19]何宏莲,韩学平,姚亮.黑龙江省农地规模经营制度性影响因素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14~17.

[20]邵培霖,孙鹤.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J].调研世界,2015(6):29~32.

[21]王志刚,黄圣男,姚冰等.老工业基地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黑龙江省大庆市的问卷调查[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2(6):27~32.

[22]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地区促进农地流转与农民增收机制及政策研究》课题组.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与对策——以黑龙江省为例[J].领导之友,2016(17):38~45.

[23]郑惠萍,施喜军.浅析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9):110~112.

[24]高琦,尹俊伟.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农户满意度分析——基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调查问卷分析[J].黑龙江金融,2016(7):45~48.

[25]乔翌.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村土地流转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7):161~162.

[26]单志芬,毕涛,刘德方,等.发展规模经营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黑龙江省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调研[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1):33~38.

[27]陈兆东.关于黑龙江省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调研报告[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12):12~13.

[28]何宏莲,韩学平,姚卿暘.黑龙江农地规模经营动因及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7):162~165.

[29]杜璇,温薇.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及规模化经营初探[J].神州,2011(17):142.

[30]何宏莲,韩学平.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保障机制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35~37.

[31]刘燕,韩学平,杜国明.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问题与对策——以黑龙江省为例[J].国土资源情报,2010(8):6~9,23.

[32]张福云.平阳镇土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情况[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2):152.

[33]马艳玲.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5(17):11~12.

[责任编辑 刘金荣]

F321.1

A

2095-0438(2017)03-0029-05

2016-11-23

邢苏(1992-),男,安徽明光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2015级中国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史。

猜你喜欢

农地经营权农村土地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土地经营权入股您怎么看?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
当前农地出租趋势的实证分析
遥感技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中的应用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的探讨
浅议公路经营权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