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目录
2017-04-14
2016年《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目录
【本刊特稿】
陶行知是稳重的自由主义者 储朝晖(2.1)
整体布局视域下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意蕴——学习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地位重要讲话精神 房广顺,邱(3.1)
我国房地产价格暴涨的动因与遏制对策 荆林波(6.1)
【东亚殖民主义与文学】
历史记忆与成长叙事——论伪满洲国作家马寻的《风雨关东》冈田英树 著,邓丽霞 译(4.1)
伪满洲国剧作家安犀论 何 爽(4.11)
伪满洲国文学之“修饰的镜像”——以但娣《忽玛河之夜》为起点的考察陈 实(4.16)
东亚殖民语境中北方代表女作家的生成——简论北京时期的梅娘 张泉(5.1)
殖民语境下东北新文学发展的另一种可能——以梅娘在伪满文坛的两种文学身份标签为中心王 越(5.8)
梅娘侨居日本时期创作的朝鲜人题材小说——兼谈柳龙光的朝鲜观对梅娘的影响 朴丽花(5.15)
新中国文学场域初建期的“隐身人”——以与张爱玲、周作人同台出场的梅娘为中心庄培蓉(5.20)
“满洲”密林的生态书写与哲学性思考——以伪满洲国俄侨作家尼·巴依科夫的《大王》为例王亚民(6.7)
“发现满洲”:拜阔夫小说中的“密林”与“虎王”意象蔡佩均(6.13)
尼·巴依科夫创作和研究中的“满洲主题”——兼论其对我国东北自然研究的贡献与价值杜晓梅6.23
【青年学者新作·专家点评】
法制史歌诀 冯学伟著,霍存福评(5.28)
【教育学视界】
民国时期乡村师范教育的实施及特点曲铁华,魏 莹(1.1)
卓越的背后:英国华威大学科研实力提升策略探析王凤玉,王宏月(1.6)
大班额问题下学前教育实习的困境与出路秦旭芳,刘慧娟(1.11)
“双师”教师素质与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特色 杜 宇(1.15)
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与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宋锦萍,李 锋(1.18)
以校企“深度融合”全面促进工程人才培养杨 柳,肖志刚(1.21)
创新平台设计与育人模式改革 霍 楷(1.26)
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及体系建设整体推进研究李 娜(1.31)
“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肖凌鹤(1.35)
中国式英语学习的负面趋势及对策——兼论英语思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创新作用马 爽(1.38)
黎巴嫩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探究及启示李 斐,唐国平(1.42)
意大利孔子课堂融合发展的路径 李宝贵,陈 晨(2.10)
试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评价的理路林 彬,刘秦民(2.14)
公平:中考命题质量的衡量标准——基于考生非学习因素的分析 冯旭洋(2.18)
高亲密性跨群体友谊降低孤儿身份拒绝敏感性分析王江洋,尹丽莉,周铁民,等(2.22)
逾矩与超常:英国华威大学的成功之道与启示张 艳,何 洋(2.29)
英国翻译硕士对国内MTI人才培养的借鉴意义张微微(2.35)
基于PDCA循环的校企合作质量改进——“双主体”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 闻学颖(2.38)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收费政策发展路径与反思杨云兰(3.27)
消解抑或转型——论建构主义知识观视域下的教师权威冯友梅,李 艺(3.34)
高等教育制度的本土生成——以美国高等教育形成与演变为例 刘海涛(3.39)
高师学习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设计与实践刘 霞,于守海(3.44)
欧阳代娜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王晓霞,李 楠,孔晓茵(3.48)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结构优化的基本路径刘俊卿(4.77)
创新驱动发展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王克春,祝 艳(4.81)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分析 李彦红,崔永生(4.85)
国际汉语教师职前实践反思能力培养途径周 红,尚 超(4.90)
以就业力为导向的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邱 畅(4.94)
高校“教考分离”多元化评价机制的构建张雪艳,马立立(5.125)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隐性矛盾的厘定与实践路径——以复杂性理论为视域 薛 猛,薛 帅(5.129)
亲子绘本阅读指导策略应用的现状及对策——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 于 杨(5.133)
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大学英语教育生态系统研究张晓丹(5.137)
近代重庆书院改制述评——纪念书院改制115周年 吴洪成,王培培(6.106)
商科大学生商务礼仪素养教育论析 吴玉伦(6.114)
高校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生成的社会学阐释田铁杰,赵 伟(6.117)
翻转课堂国外研究现状:理念、视频与影响聂玉景,马立武(6.123)
“转动课堂”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状态追踪调查分析——以渤海大学为例 王 蕊(6.128)
【政治广角】
弱势家庭妇女权益问题与对策——以H女士为个案分析 张彩玲,张志坤(1.47)
“一带一路”战略的生态伦理研究 韩 博(1.52)
激励相容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柴 楠(1.56)
新媒体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研究 刘世昱(1.59)
基于和谐校园建设的高校思想宣传工作机制探究李丽丹,王 迪(1.63)
高校学生实习期间党建工作问题与对策——以沈阳师范大学等三所高校为例梁克俊,刚 莹,陈 晨(1.66)
科技异化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 张 妍(4.31)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临界矛盾的化解机制分析哈 龙,伊 莉(4.36)
校园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郝桂荣,李 岩(4.40)
高校思政课与大学生“理论自信”培育孙洪波,杨昇昌(4.44)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整合吕丽莉,曹延汹(4.48)
大学生文明素养提升的价值与路径李福涛,张春伟(4.52)
主旋律影片欣赏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功能李 艳,苏 吉(5.53)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 崔晓庚(5.59)
“中国梦”的传统文化根源探析 吴 双,韩立坤(5.63)
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三重维度 谢晓娟,王 颖(6.41)
高校辅导员队伍增强活力的价值与路径 陈永华(6.47)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生活区朋辈育人模式探究朱莉莉,耿家娜(6.51)
试析二战后苏联地区日本战俘粮食供给问题赵玉明(6.55)
【哲学动态】
农业生态危机下的绿色伦理意识养成齐冬妍,陈 凡(2.42)
马克思和谐思想研究综述 陈 丹(2.47)
论艺术场域与法律场域的伦理同一性 宋 铮(2.51)
社会技术的结构分析 魏 振(2.56)
马克思哲学对“世界二重化”理论的破解 石 峰(3.7)
现时代“人”之“价值”何以可能——马克斯·舍勒与尼采和海德格尔的价值论争杨 波,罗兴刚,刘 聪(3.11)
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本质向度 徐凤莉(3.15)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周笑梅,姜羽西(3.19)
雷锋精神的理解视域及其当下践行路径 毕朝文(3.23)
东方乐土:“儒教中国”与欧洲思想现代性 黄丽娟(6.29)
宋明时期“新儒家”逻辑思想探析 吕 雪,王艳彪(6.35)
【法学视点】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法治环境的现状与优化 宋智慧(2.60)
自由贸易区的法律监管模式 明 月(2.64)
法国公证制度对我国公证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马宏俊,李炳燃(4.22)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困惑及其法律路径选择杨海瑶(4.27)
论契约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的责任分担杨 松,周佳凯(5.67)
校园暴力处罚的从宽限度分析 田鹏辉,张泽旭(5.72)
取缔非法社会组织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李凤梅,孙 旗(5.77)
【经济理论与实践】
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聂 荣,李 森(1.70)
人口红利效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多重协整研究——基于辽宁省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与预测孙 亮,刘艳春(1.74)
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的消费影响宋 琪,马树才,付云鹏(1.78)
理性投资者情绪与证券市场的互动关系辛宗普,郭万山(1.81)
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文献述评范 磊(1.84)
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进出口贸易效应分析周 颖,王 姣(1.89)
保罗·巴兰的国际分工思想简论 富丽明(1.94)
民族资本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探究霍春辉,赵俊青,刘建基(2.116)
互联网金融的金融民主化特征研究王 京,杨 焱(2.122)
“互联网+”时代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刘春芝,毕 翼(3.114)
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刘长溥,韩 蕾(3.118)
我国二元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论析 李 闯(3.122)
沈阳经济区一体化交通运输能力的实证研究姜 策,赵慧娥(3.127)
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哲学思考 白钦先,薛 阳(4.56)
辽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现状与解析王桂敏,王 萍(4.61)
企业社会责任促进声誉资本形成的实证研究杨 春,李 箐(4.65)
民营企业多元化战略与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战 颂(4.69)
中心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张萤雪(4.73)
信息冲击、预期与中国居民消费动态国世平,张智川(5.8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及化解路径——基于辽宁新宾、清原两县典型样本的考察分析刘俊奇,周杨(5.88)
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服务规制机制研究——基于墨西哥的案例分析 栾福茂,李洋(5.92)
对东北振兴和国企内涵的经济学思考——基于资源配置方式的视角 王志文(5.97)
企业绿色发展融资及绿色发展基金筹资的策略——对企业发行股票并征缴绿色发展基金的博弈讨论马新(5.102)
我国财政性环保支出现状及问题探究杨志安,吴 洋(6.59)
吉林省农业品牌发展要素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朱嫒玲,陈羽欣(6.63)
创业投资、高校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灰色GM模型——以福建省为例 揭红兰(6.68)
【文学综论】
新世纪文艺批评人民性标准建构述评 姜桂华(1.98)
从《续世说》看宋代文人孔平仲的儒学情怀齐慧源,侯家旭(1.102)
走出迷宫的另一条小径——由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的读法达至其隐喻的实质 徐可超(1.107)
戈尔丁《蝇王》主题的多重内蕴 孙艳洁(1.112)
美国消费主义与犹太消费伦理的决裂——索尔·贝娄《赫索格》消费主义解读吴银燕(1.116)
日本近现代女作家的中国东北书写 王 晶,尹 伟(2.91)
意象·隐喻·象征·神话——中西方诗意阐释的殊途同归 柳 扬(2.96)
薇拉·凯瑟“草原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解析陈 佳(2.100)
无法超越的生命困顿——杨争光乡土小说中的生存意识 张 欣(2.105)
科幻文学中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 贺欣晔(2.111)
刘熙载致强汝询三封信札考释 杨抱朴,刘 宏(3.84)
《文艺报》(1981—1988年)与“借鉴西方现代派”问题论争——以文献整理与研究为视角 魏宝涛,王 爽(3.88)
战争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关于废名《阿赖耶识论》及“外编”的文化解读于阿丽(3.94)
安德烈·纪德“道德三部曲”中的“自我与上帝”评析景春雨(3.99)
《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哥特文学元素解析 崔晓莉(3.103)
自我丧失的流亡与无法抵达的回归——《上海,远在何方?》中流亡者身份认同的困境杨斯静(3.107)
美与真的统一——德加舞女题材绘画风格评析 赵 宸(3.111)
清代考据学视阈下的《管子》研究表征 郝继东(4.112)
从“冲突说”看元杂剧《秋胡戏妻》对原故事的改编贾 兵(4.116)
想象的城市:《间谍》中的伦敦书写顾 华,曲抒阳(4.120)
社会历史发展观和人文关怀的融合——谈三重思想家威尔逊的文论批评 戴东新(5.107)
实证与批判的差异和接合——阿多诺与拉扎斯菲尔德的文化研究方法论之论争研究 冯露(5.111)
艾丽丝·门罗与欧·亨利短篇小说的互文性叙事李金涛(5.116)
孤寂与悲凉中的长啸——徐渭艺术品格论析 刘晓红(5.121)
【语言学论坛】
东北官话方言特征词例释 杨春宇(2.67)
语料库研究的常用方法 孙若红,刘 岩(2.72)
PACTE翻译能力模型中子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李家坤,李琳琳,刘 筠(2.76)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王秋萍(2.81)
中日同形词的习得与语言迁移 刘 莹(2.87)
《论语》诠释的语文学层面再研究——以《学而》篇“道千乘之国”章为例 艾荫范(3.56)
《三国演义》嘉靖本与毛本之比较——以毛本语言特色为中心 华云松(3.61)
变异语用学视角下教师“表扬”言语的种类与功能陈成辉,田学军(3.66)
语用偏好对语言模因复制保真度的影响 张建华(3.70)
从话语研究的视角看“中国崛起”在日本 李小玢(3.75)
网络流行语传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党秋月,王 壹(3.78)
现代汉语独词句研究综观 黄弋桓(4.124)
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翻译文化因素分析——以2014年、2015年网络流行语翻译为例霍文华,茹 雪(4.129)
近十年来汉语“迷”类新词语研究状况综论 于全有(6.90)
英汉翻译连接词显化研究 佟晓梅(6.94)
教师语言模块训练的有效性分析 张 华,敖 莹(6.98)
汉字的特点、作用与留学生学习策略 王 江(6.102)
【管理前沿】
弃管小区协同治理模式与对策 郭 蕊,何世朝(1.120)
健康生活视角下的老年预防医疗问题与对策陈 松,商 桑(1.123)
高校科研投入和成果产出相关性分析及对策刘长颖,傅利斌,章国泉(1.126)
新能源企业成长影响因素作用模型研究袁 见,刘力钢,安玉兴(1.130)
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基于沈阳38家大型企业的调查与研究代 鹏(1.133)
专利视角下我国纳米技术创新现状分析刘小琴,马树才(2.126)
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环境治理问题研究 冯 卓(2.130)
哲学视角下公务员平时考核指标体系探究 白双翎(2.135)
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组织支持感的中介作用 张立峰(3.132)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温凤媛(3.136)
研究生对论文抄袭态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王雨丝(3.140)
矿山废弃地景观规划与设计 李 彤,荆福全(3.144)
枢纽型社会组织功能定位分析与启示——以北京、上海、广东地区为例赵敬丹,徐 猛(6.73)
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事业建设中的PPP模式研究翟 璐(6.77)
基于大数据的旅游企业融合创新研究陈国宏,索柏民(6.81)
创新能力对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影响 柏宇光(6.85)
【心理学探微】
转型视角下高师院校UPS协同育人模式探究——以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 郭瞻予(4.98)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人格、生活满意度及正负情绪的关系赵 君,苏荣坤,孙 彦(4.103)
高校青年教师个人—组织契合度与组织公民行为研究杨 硕(4.107)
学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环境分析——一项质性研究的结果 但 菲(6.132)
严肃游戏对跨文化学习与行为协同的作用机制周文杰,母 睿(6.137)
大学青年教师身份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刘淑华,周明杰(6.142)
【民族与社会】
梯度发展格局与区域职业结构的变迁王立波,殷光伟,陈 岩(4.133)
“自我”的理论发展综述——以马克思、韦伯、齐美尔、涂尔干的社会思想为例李洪君,李 娜(4.139)
跨界民族研究的新视域:社会适应研究维度徐 芳(4.142)
关于人类文明发展加速度现象的探讨 李春华(5.35)
长城图像的存留与缺失:政治和文化观念的表述——以《华夷图》和《大明混一图》为分析重点管彦波(5.41)
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测量分析 张淑华,李海莹(5.46)
【文化与传播】
高校博物馆科普功能缺失与回归 杨建杰,王亚君(1.136)
网络时代高校学报稿件外审专家的选择陈素清,吴 萍(1.139)
论熙宁时期中书财政权力的演变 郭晶波(1.142)
汉语和英语新词语构词特点对比分析 李雯艳(1.146)
澳大利亚翻译人才培养对我国MTI教育的启示——以麦考瑞大学为例 张志勇,郑 义(1.149)
归化与异化——《雪国》中异文化要素的翻译策略 吴 辉(1.153)
总体战体制下《满洲日日新闻》的体育文化传播——以符号学为视角 马 嘉(2.139)
新闻传播人才“全媒体互动”培养模式构建 李 东(2.143)
文化间性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对外传播 言红兰(2.148)
试析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效果——以孔子学院为例 唐淑宏(2.152)
清代宫廷戏曲研究概述 刘 铁(2.155)
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信息产业发展策略储节旺,汤晓珊(3.148)
大众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途径及影响 姚奎栋(3.153)
文化对外传播中译者的适应与选择——以《边城》英译本为例 郝 军(3.157)
辽宁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竞争力提升策略杜向奎,庞艳华,张立军(4.147)
文化全球视野下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 何 跞(4.151)
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陶 琳,杨明菁(4.157)
明清印章款识中的印学流派思想陈国成,刘传林,王燕祯(5.141)
媒介技术与广告形态的历史变迁 苏 娜,罗玲玲(5.145)
红山文化面饰的艺术价值研究 刘海年(5.149)
《孟子》中哲学术语的英译策略 张琳琳(5.153)
旅游景区牌示解说英译失误分析及对策——以辽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例 王文彬(5.157)
罗伯特·彭斯诗歌忧郁性的文化历史解读 丁礼明(6.146)
我国当代图文关系问题研究评述 高 雁(6.150)
红山文化陶塑人像的艺术审美 王斯文(6.153)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规范性研究——以沈阳市公共交通标识英译为例 王 芳(6.154)(注:括号内数字为期数和页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