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教育学的演进及其特征
2017-04-14勾月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勾月(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女性主义教育学的演进及其特征
勾月
(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伴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以及其对教育领域的涉入,女性主义教育学应运而生。从女性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来看,女性主义主要历经了三次浪潮,与之相对应,女性主义教育学也出现了三大流派,分别为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这些思想流派对教育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通过研究这三个流派的主要教育思想,可梳理出女性主义教育学的演进过程,同时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的研究,可概括出女性主义教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特征以及思想的转变。
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教育学;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
早在18世纪的法国,以卢梭与洛克为代表的“父权制”女性教育观主张培养两性不同的性别角色。20世纪兴起的女性主义教育学对这种性别化教育进行了激烈的批判,提倡教育的公平化,尤其是消除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女性主义教育学是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的,在此过程中,女性主义内部也衍生出多个流派,这些派别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相互批判甚至相互矛盾,且在一定时间内某些派别彼此共存,从而形成了纷繁复杂的思想体系。
一、女性主义教育学产生的背景
女性主义教育学的产生源于欧洲等地女性主义思潮的出现。“女性主义”一词的内涵包括甚广,它可以指政治运动,也可指思想倾向或学术旨趣,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包括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等领域。女性主义者宣称捍卫女性利益与女性准则,消除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男女地位不平等,改变女性的从属地位。其中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也为许多学科所借鉴。从女性主义发展历程来看,其主要历经了三个历史时期,出现了三次发展浪潮。
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20年代,代表派别是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其产生受到了启蒙运动、新教发展以及个人主义的影响,是女性主义的早期代表,至今也有较大的影响。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又称温和的女性主义,主张不反对现有体制,希望通过民主改革而获得女性的平等地位。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关注女性的自然权利、公平和民主,理论前提是“男女都一样”,否定性别差异,强调男女的共性,希望社会把妇女当作男子一样接纳,主要表现出自由主义的和个人主义的显著特征[1]。
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产生深受民主运动的影响,并与人权运动、“新左派”运动和反越战运动关系密切,这个阶段的代表派别是激进女权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此流派以批判性别主义和性别歧视为目标,试图消除两性之间的差异,从这一目标来看,确带有激进的色彩。贝蒂·弗里丹(BettyFriedan)指出:“西方文化中最大错误,就是低估了女性特征的价值……这种女性特征决不比男人的本性特征更低劣,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还要优于后者。”[2]激进女性主义的观点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些极端,但也有其重要的贡献。首先,她们提出了“父权制”(patriarchy)这一重要思想,继而成为女性主义研究妇女受压迫的基本理论;其次,提出了“女性受压迫的普遍性”假设;最后,提出了“培养女性意识”的主张[1]。正是这些重要的观点成了当代女性主义运动的思想基础。
女性主义第三次浪潮的代表是后现代女性主义流派,此流派受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并吸收了后现代主义的部分内容。后现代女性主义对传统理论进行了批判,突出的特点是更强调多元、关注差异和致力于建构自己的话语。这一理念涉及各科学门类,对各学科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观点较之激进女性主义的观点更为缓和,突出差异的绝对性和相同的相对性。毋庸置疑的是男性与女性之间确存有生理、心理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别,并且单就男性群体内部和女性群体内部也千差万别。
女性主义自产生至今已有两百余年,其间各个时期不同流派间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女性主义思想体系,其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实现两性平等,结束女性在父权制社会制度下的从属地位。而教育作为女性主义者一直关注的领域和阵地,她们试图通过实行教育平等进而实现性别平等和社会的进步。
二、女性主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女性主义主要从性别视角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指出教育体系中普遍以男性经验为主,强调应重新审视女性经验,其研究内容界定为教育中所有与女性相关的问题,而核心问题是关注教育系统中性别间的不平等,以及这种不平等对整个学校教育体系的影响。本文从这三大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教育主张出发,简要阐述女性主义教育学的演进。与女性主义发展的三大浪潮相对应,将女性主义教育学的演进过程定义为“自由主义时期”“激进主义时期”和“后现代主义时期”。
(一)“自由主义时期”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教育思想主要集中于:平等的机会、社会化和性别刻板印象,以及性别歧视。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教育思想主张通过教育改变男女不平等的状况,主张去除存在于教育各方面阻碍女性发挥潜能的障碍,提倡男女接受平等的教育。然而,随着女性在各级学校中人数和比例的增加,并没有出现那种平等的局面,反而加剧了女性的从属地位。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教育思想还关注非智力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试图打破学校在性别化社会过程中对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以揭示出学校教育过程中所传递的关于性别歧视的隐性内容对学生的负面影响[3]。在男性化的学校教育中,女性被认为在数学推理、空间能力和机械动手能力等方面处于劣势,因此女性在选择某些男性为主导的专业时受到限制。沃斯通克拉夫特指出,“在理性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人与人之间具体到某个人可能或多或少会突出一些,所有人的理性的性质应该是完全一样的。”[4]
针对教育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教育思想主张:一方面,通过收集教育过程中性别不平等的证据,加强对父母、教师等的宣传,以提高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提倡在反性别歧视方面立法,以此促进男女教育机会均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教育思想是这个时期最鲜明的代表,但同时也招致其他女性主义派别和社会组织的批判,认为其教育主张过于温和,其教育理论无法触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深处,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男女不平等问题。
(二)“激进主义时期”
激进女性主义教育思想以其鲜明的特点可谓是这一时期最为绚烂的一笔,在教育上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激进女性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在父权制教育体制中知识也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由人创造的,同时知识与权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以男性为主的统治阶级把具有利益偏向的知识伪装为具有普遍性的知识,因而激进女性主义者认为知识具有个性化和局限性,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都带有“男性中心”的价值取向,而女性所特有的经验、情感被无形地忽视了。
激进女性主义教育思想所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是批判男性对知识的垄断。在学校,课程的设置以及课程内容的选择是由男性决定的,并且使得男性创造知识的特权地位得以维持和继续。达勒·斯朋德(Dale Spender)认为,当前人类掌握的所谓“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学校通过传授“男性的”学习科目,以及男性在学校中的支配作用等机制不断地再生产了男性对女性的统治[5]。激进女性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开发一种女性主义课程,以对抗男性中心的课程。第二是澄清学校教育中的性别权力关系。激进女性主义者指出,在两性混合的学校中处处存在两性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并且学校中男性和女性权利分配不平等状况不断地强化和持续。因此,激进主义教育者主张变革整个教育系统和教育制度,其主张的激进之处可见一斑。
激进女性主义教育思想直指学校教育中不平等的根源,进而导致了男性支配和女性屈从的二元论。激进女性主义教育思想虽然在理论的创造性上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正如其名,由于其主张过于激进,发展过于急促,因而受到其他流派的抨击。
(三)“后现代主义时期”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给西方哲学界以很大的震动,后现代女性主义与教育学融合,逐步产生并形成了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从社会文化层面对女性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完善,强调诠释差异比一味地追求平等更有意义。后现代女性主义者对某些假说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呼唤对知识结构以及生命的重新创建。
首先,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强调两性之间经验知识的差异,以“教育公平”的目标代替“教育平等”的目标。“平等”的前提是男女都要一样,而“公平”的前提是承认差异。其次,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提出了“话语就是权力”的论断,借助于教育实践,使女生和女教师可以积极地参与对话,用反抗的话语形式来维护女性的主体性,进而形成新的权利关系,以真正实现男女两性的教育公平。最后,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强调对课程的解构,现有课程所传授的内容是被现有的权利结构事先已经规定了,在此过程中,男生和女生的社会位置也事先被人为地确定了。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强调知识的习得性和知识与经验的结合,而反对知识权威,反对知识是独立于个体而存在的纯粹客观的事物,认为知识应与个体的经验结合起来。从这一观点出发,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主张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转变教师的知识传授方式,强调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试图从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教育问题,其对女性主义的教育问题有着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为现代女性主义教育提供了警示,但是同时也给女性主义的教育实践增加了难度,强调解构却没有更好的建构,理论与策略之间不相平衡。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如果过分地强调女性内部的差异性将导致女性主义的消亡。
三、女性主义教育学的演进特征
从女性主义教育学的演进过程中,可以看出她是建立在批判教育实践中男女两性的不平等这一根本问题之上,随着女性主义教育学的发展,各派别之间同时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与分歧。然而,这些矛盾和分歧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演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转变,并表现出一些显著的特征。
(一)由相互批判到彼此融合
纵观女性主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女性主义及女性主义教育学的发展建立在批判的基础之上,也包括批判其他流派的教育理论。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是所有女性主义流派的批判对象,也是各流派批判的起点。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教育思想被批判为太过“温和”且不够彻底,认为其教育主张没有触动根本的社会与教育制度。激进女性主义教育主张虽直指根本的社会制度和教育结构的变革,但在实践中缺乏可行性,且影响有限。在当代女性主义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保守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教育主张呈现出日益激进的趋势,而激进女性主义教育者也逐渐转变策略,在实践中逐渐放弃那种彻底变革教育制度的激进目标,转而提倡改良性质的教育改革,为了更好地发展和目标更好实现,开始谋求与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结盟。这种批判并不是全盘否定,而是使原有理论模式中的一些合理因素得到继承和保留,并且各派别间日益出现相互融合的局面。透过各派别之间的批判,可见女性主义各流派的共同核心和追求,只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且与当时的价值目标相一致的内容才能得以保留和转化。
(二)由二元对立到多元发展
从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到激进女性主义,其教育思想是二元对立思维模式逐渐整合的过程,而后被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所强调的多元化所替代。传统的女性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存在一种根本的甚至唯一的原因,导致了女性在教育系统中处于从属地位,即把性别作为一系列不平等的根源。而导致两性在理性上的差异,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育机会不均等。自由女性主义教育者否定生物决定论观点,不承认两性不平等是由生理差异造成的,希望从绝对的二元平等的阐释中实现绝对的公平。激进女性主义教育者又将其矫枉过正,主张用彻底的革命来消除不平等的体制根源,从而陷入了男性主导与女性从属二元对立的误区,认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是男性权利和男性主导的权利关系[1],而忽视了两性间经验的差异和身份的多元,所以没有从根本上铲除二元对立的构架。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在批判传统女性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继承和超越,并逐步意识到两性之间的差别是现实存在的,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男女两性教育平等观,即由追求两性受教育的平等而过渡到在尊重两性差异基础之上的教育公平,开始在差异中追求公平,在平等中体现个性与独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主义在现代社会文化多元的环境中对自身使命和追求目标认识的深化。
(三)由两性对抗到相互合作
在女性主义教育学理论形成的过程中,对性别身份的认识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长期以来,女性主义者一直持性别本质主义观点,后现代女性主义更强调相同性或相似性的相对性和差别的绝对性,这也促使女性主义教育学中将差别概念的范围逐步扩大,不仅包括两性之间在教育方面的差别,也包括除此之外的个体差异,这使得女性主义教育学的视野更加广阔,手段和途径也更为多样化。同时,这一转变也促使男性与女性之间由对抗关系向合作关系转变。自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教育理论之始,就将男性作为女性的对立面看待,而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转而主张在教育的各领域内女性应与男性合作,以建立盟友关系与和谐共处的共存模式。
女性主义教育学各流派之间经过相互批判到融合发展,思维模式也由二元对立向多元化发展,使教育理论中对两性关系的认识也经过了从对抗向合作发展。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中差异化的教育主张,给现代女性主义教育理论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方法与视角,实现了对传统女性主义教育学的继承和发展,尽管其受到其他派别的批判,但不可否认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对女性主义教育学的促进作用。
[1]徐辉.试析西方教育理论中的女性主义思潮[J].比较教育研究,2000(2):1-7.
[2]南希·弗雷泽,琳达·尼科尔森.非哲学的社会批判——女权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相遇[G]//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81.
[3]强海燕.西方女性主义教育述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26-32.
[4]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权辩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66.
[5]Coole,D.H.,Women in Political Theory,From Ancient Misogyny to Contemporary Feminism[M].NewYork:Harvester Wheatsheaf,1993:55.
The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eminist Pedagogy
Gou Yue
(College ofEducational Science,Shenyang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034)
Feminist pedagogyemerg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feminism and its entrance tothe field ofeducation. There are three waves in the history of feminism development.Correspondingly,the three schools were the representatives fromthree periods,and theyproduced an effect on education.The three schools were liberal feminism,radical feminism and post-modern feminism.The three periods were liberal period,radical period and post-modern period.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t pedagogy can be identified through researches on the educational ideology of the three schools. Meanwhile,the different though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feminist pedagogycould be reflected through its development.
feminism;feminist pedagogy;liberal feminism;radical feminism;post-modern feminism
G 40-09
A
1674-5450(2017)01-0109-04
【责任编辑:赵 颖 责任校对:赵 践】
2016-09-15
勾月,女,辽宁朝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外国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