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蜀都赋》考论

2017-04-14陈伦敦朱锐泉

关键词:休宁县历代万历

陈伦敦,朱锐泉

(1.四川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成都 610065;2.西南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成都 611756;3.天津师范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387)

明《蜀都赋》考论

陈伦敦1,2,朱锐泉3

(1.四川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成都 610065;2.西南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成都 611756;3.天津师范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387)

明代万历年间刻本《蜀都赋》作者目前有三种说法:范槲明、阙名、范檞。这三种说法值得商榷。明代《蜀都赋》作者应是安徽休宁林塘人范槲。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范槲随其父范涞去四川任参政,临行时,程涓有赠言,范槲感动且盟誓,故后有此作。此赋作于万历三十年(1602),有两篇序,一为余寅作,一为程涓作。范槲《蜀都赋》有范槲自作的注,明代江鎏作了详细的注释。

明代《蜀都赋》;范槲;作者;《蜀都赋序》

一 关于明《蜀都赋》作者的三种说法

马积高先生主编的《历代辞赋总汇》收有明代范槲明《蜀都赋》,对作者范槲明作如下介绍:

范槲明,生平未详。《明史·艺文志》著录其所作《蜀都赋》一卷,列万历至崇祯之中,审其前后,应为万历间人。此赋单行本未见。《历代赋汇》载有明人《蜀都赋》一篇,而缺其姓名。今按该赋之序,知作者之父曾为四川参政,考四库本《四川通志》卷三《职官》载:万历至崇祯间参政有范涞,进士出身,休宁人,万历二十四年为戊戌,与赋序相应。又据清康熙时《徽州府志·儒硕传》,知范涞为万历甲戌进士,曾知南城县,数迁至浙江右布政使,与赋序奉浙敕亦相应。由此可知作者之父当为范涞。再以《明史·艺文志》所载范槲明之生活年代相参证,则此赋当即《艺文志》所录范槲明之作,因以属之。惟槲明事迹,别无所见,尚俟详考。[1]7484

《历代辞赋总汇》引《明史·艺文志》、四库本《四川通志》、康熙《徽州府志》指出,此《蜀都赋》作者乃明万历间人范槲明,而范槲明生平事迹待考,且言《蜀都赋》未见单行本。查《明史·艺文志》确实记载为:“《蜀都赋》,范槲明。”[2]2485这是关于明《蜀都赋》作者的第一种说法。

《历代辞赋总汇》同时又收录阙名《蜀都赋》,其文本内容一致,在赋末有校记云:

此赋《历代赋汇》缺作者名。按:《明史·艺文志》载范槲明《蜀都赋》一卷,列万历、天启、崇祯时。此赋序言:岁在戊戌,小子侍家大人参知是土。赋中又言及蜀中之乱,谓:“戴我冠带,明威勿惕。”疑指万历十八年至三十一年间播州土司杨应龙之乱,序所言戊戌,当指万历二十六年。推之,作赋之年为甲子,当指天启四年。其时蜀乱早平,故赋中言及献俘等事。据此,疑此赋当为范槲明所作。但无其他版本可证,未可径改,故仍其旧,以俟考。范槲明生平不详。[1]8075

据此校记所言,疑此《蜀都赋》乃范槲明所作,但无其他版本可证,所以依《历代赋汇》做阙名处理,且言作赋之年为明天启四年(1624)。

查阅《历代赋汇》收录《蜀都赋》作者确实是(明)阙名[3]668。这是关于明《蜀都赋》作者的第二种说法。

明代《蜀都赋》作者还有“范檞”说。《海王邨古籍书目题跋丛刊·传是楼书目》:“范檞,《蜀都赋》,一本。”[4]370《传是楼书目》是清代徐乾学撰,中国书店《海王邨古籍书目题跋丛刊·传是楼书目》所影印的底本乃是1915年仁和王存善铅印《二徐书目》本。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蜀都赋》不分卷,明范檞撰,明江鎏注,明万历刻本。”[5]834

《明别集版本志》著录:“《蜀都赋》不分卷,明范檞撰,明江鎏注,明万历刻本。”[6]499

《中国古籍总目·集部》著录:“《蜀都赋》不分卷,明范檞撰,明江鎏注。明万历间刻本,国图。”[7]820

以上是明代《蜀都赋》作者的三种说法:范槲明、阙名、范檞。但这三种说法皆值得商榷。明代《蜀都赋》作者乃是范槲,且明代《蜀都赋》有单行本。我们可据目前能见相关材料考证出范槲的一些生平事迹。

二 明《蜀都赋》作者辨正

又《传是楼书目》清道光八年味经书屋抄本也作:“《蜀都赋》,明,范槲,一本。”[9]

清代吴任臣《山海经广注》有两处注引范槲《蜀都赋》:“其状如獳犬”句,吴任臣案语:“范槲《蜀都赋》云:叫窱之獳”[10]150;“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句,吴任臣案语:“范槲《蜀都赋》:马首之神,何其烈。”[10]166

明《蜀都赋》万历刻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2册,每半页9行,每行20字,白口,四周单边。赋前有明代余寅、程涓各作的两篇序和范槲的“引”(即自序)。

余寅《蜀都赋序》:

古之赋蜀都者二,盖自骚兴四百年而扬子云始赋蜀都,又三百年而左太冲再为赋,又千二百年而范仲子又制斯赋。……仲子徼值尊人,原易先生参知是藩,以其温清之暇,考镜图牒,撰兹闳伟之章,且濡之以弥年,成之以逾月,又何捷给也。……仲子,名槲,新都之林塘里人。[11]

程涓《蜀都赋序》:

夫赋者,古诗之流也。……余友范惟蕃氏,幼有至性,负俊才,今方伯原易先生仲子也。常从广中唐伯元氏学,绳言尺步,一禀于中庸,故工帖括,而锐意古文辞。旧有豫章三赋,则不佞业称引之。岁戊戌从原易先生参知蜀蕃,余以五叩几千言赆行,惟蕃拜手而盟,必有以报子也。既自蜀归,三载。而靡只字复,不佞褊心,日几几望之。越壬寅乃出《蜀都赋》投余,踰数万言,则省觐先生明州,踰月而就者。[11]

其《蜀都赋》卷端下题有“新安范槲惟蕃父撰 虎林江鎏士美父注”字。

《蜀都赋》的“引”:

按蜀居帝议政之方,……岁在戊戍,小子侍家大人参知是土,……会家大人新膺浙勑,遽鼓枻东归,寻罹庄歌,存以卜泣,抹杀觚翰。越庚子,又南征铩翮。冉冉冬徂,趣觐明州。颂椒献岁,乐有余日。爰理前绪,漫成斯篇。[11]

万历刻本《蜀都赋》余寅的《蜀都赋序》、程涓的《蜀都赋序》及卷端下题字均可确定此明代《蜀都赋》作者确实是范槲,而不是范槲明、阙名、范檞。

《蜀都赋》的创作缘起于回报程涓。据前引程涓《蜀都赋序》:“岁戊戍从原易先生参知蜀蕃,余以五叩几千言赆行,惟蕃拜手而盟,必有以报子也。既自蜀归三载而靡只字复,不佞褊心日几几望之。”即范槲随从其父范涞去四川任参政,临行时,程涓有赠言,范槲感动且盟誓,必有所报,故后作此赋。

《蜀都赋》的创作时间应为万历三十年(1602)。《蜀都赋》“引”云:“越庚子,又南征铩翮。冉冉冬徂,趣觐明州。”庚子即万历二十八年(1600)。程涓《蜀都赋序》:“越壬寅乃出《蜀都赋》投余,踰数万言,则省觐先生明州,踰月而就者。”壬寅乃万历三十年(1602)。由此可推知,范槲从四川归来后,直到壬寅年才作出《蜀都赋》,酝酿了多年,创作仅用一个月时间。故可定此明代《蜀都赋》作年为万历三十年,而不是《历代辞赋总汇》断定的明天启四年(1624)。

此《蜀都赋》除部分范槲自注外,明代江鎏做了详尽的注解。据(清)赵世安修、邵远平纂《(康熙)仁和县志》:“江鎏、金弟有传,以上二人俱中顺大榜。”[12]卷十可见,江鎏也是进士。

另,明万历刻本《蜀都赋》中,余寅的《蜀都赋序》、程涓的《蜀都赋序》、江鎏的注均不见载于《历代赋汇》、《历代辞赋总汇》,范槲的“引”(即自序)与《历代赋汇》、《历代辞赋总汇》所录文字出入较大。故,明万历刻本《蜀都赋》文献价值极高。

三 明《蜀都赋》作者范槲生平交游考

范槲曾参校万历本《休宁县志》。据《道光休宁县志·艺文·纪述》所录邵庶《县志序(万历丙午)》:“今之郡邑志即古列国史也,……邑生金世忠、俞王言、金鼎鉉、范槲八人分曹校述,开局于青云之馆。”[13]584此《县志序》所言万历丙午即万历三十四年(1606),范槲乃邑生。

范槲曾出游过苏州府长洲县。据叶昌炽《语石》卷五:“吾乡栖霞尤多题壁,大字如‘白乳泉’、‘试茶亭’,周应合《建康志》已著录,则其迹古矣。此外惟‘霞城’二字,署休阳范槲书。”[14]159

“新都”、“新安”、“休阳”都是指安徽休宁县,林塘归属于休宁县管辖。据《道光休宁县志·疆域·沿革》:“休宁……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分歙之东乡为始新,南乡为新定,西乡为黎阳,休阳并黟、歙为六县,邃割于丹阳,置新都郡,治始新,休阳即今休宁,为第四县。……晋武帝太康元年平吴,改新都郡为新安郡……天宝元年改歙县为新安郡。”[13]25《道光休宁县志·疆域·隅都》就有:“由山西乡……林塘。”[13]30这都落实了序中所提及“新都”、“新安”、“林塘”地名。

余寅,据《康熙鄞县志》:“余寅,字君房,改字僧杲,号汉城。万历庚辰进士,为都水司主事。”[15]卷十七余寅乃鄞县(今宁波)人,明万历庚辰进士,即万历八年(1580)进士。

程涓,据《道光休宁县志·人物·风雅》卷十四:“程涓,字巨源,辰州守廷策子,工诗文。”[13]344可知,程涓也是安徽休宁人。

四 小结

明万历年间刻本《蜀都赋》作者乃范槲,安徽休宁林塘人,邑生。范槲是范涞的第二个儿子,曾作过《豫章三赋》;从唐伯元学习,信奉儒家学说;曾参校万历本《休宁县志》;曾外出游历过苏州府长洲县。

《蜀都赋》的创作缘起是明万历戊戌(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范槲随从其父范涞去四川任参政,临行时,同县人郡生程涓有赠言,范槲感动且盟誓,必有所报。但范槲从四川归来后,暂时未作赋,直到万历壬寅年才作出《蜀都赋》。此《蜀都赋》酝酿了多年,创作仅用一个月。《蜀都赋》作年为万历壬寅,即万历三十年(1602)。

《蜀都赋》有两篇序,一为余寅作,一为程涓作。余寅,字君房,改字僧杲,号汉城,鄞县(今宁波)人,明万历庚辰(即万历八年,1580)进士,官至太常少卿。程涓字巨源,安徽休宁人。范槲《蜀都赋》有部分范槲自作的注,明代进士江鎏作了详细的注释。

[1]马积高.历代辞赋总汇[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

[2]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陈元龙.历代赋汇[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4]中国书店.海王邨古籍书目题跋丛刊:第1册[G].北京:中国书店,2008.

[5]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编辑委员会.中国古籍善本总目[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6]崔建英.明别集版本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7]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中国古籍总目·集部:第2册[G].北京:中华书局,2012.

[8]中华书局编辑部.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澹生堂书目:第5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6.

[9]徐乾学.传是楼书目[M].清道光八年(1828年)味经书屋抄本.

[10]吴任臣.山海经广注[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42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11]范槲.蜀都赋[M].明万历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12]赵世安(修),邵远平(纂).(康熙)仁和县志[M].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

[13]何应松(修),方崇鼎(纂).道光休宁县志[G]//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第52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14]叶昌炽.语石[M].王其祎,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15]汪源泽(修),闻性道(纂).康熙鄞县志[G]//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第18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唐 普]

2016-04-08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ZH005)、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川宣[2012]110)“巴蜀全书”2015年度子项目“巴蜀辞赋集成”(BSQS2015Y02)的阶段性成果。

陈伦敦(1978—),男,福建连江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朱锐泉(1986—),男,江苏泰州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I206.2

A

1000-5315(2017)02-0166-03

猜你喜欢

休宁县历代万历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修护灵渠的历代先贤录
中国流动科技馆在黄山休宁县巡展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游休宁县齐云山
日本藏万历世德堂刊传奇《水浒记》考述
从历代《达赖喇嘛传》看活佛转世定制
休宁县野生树莓的调查与产业发展建议
明代万历年间“矿监税使”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现代政务中心广场特色景观的营造分析——以休宁县政务中心广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