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视译在同传教学中对译语语速和翻译质量的影响

2017-04-14王畅

现代交际 2016年24期
关键词:语速

王畅

[摘要]随着中国全球化的加剧,中国对高素质的同传口译人才需求不断扩大,这也大大推动了学者对同传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研究。笔者早先做了关于英汉同传译语语速和翻译质量关系的实验研究,从数据中得出,大多数同传初学者存在语速过快的现象,从而影响了翻译质量。基于这一结论和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发现视译和同传在工作原理和教学培训的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很多高校课堂对视译课程不太重视,因此,笔者希望能通过实验证明视译对同传初学者语速的控制和翻译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并期望利用视译技巧解决同传初学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困难。

[关键词]语速 翻译质量 视译 同传初学者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233-02

一、引言

笔者在先前根据吉尔模式,针对英汉同传译语语速和翻译质量的关系进行过实验研究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同传初学者在日常训练中存在语速偏快的现象。针对这一结论,笔者期望能够找出训练方法帮助控制初学者的语速,并且提高翻译质量。在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和调查相关高等院校后,笔者发现,视译和同传在工作原理和教学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很多高校对视译课程不太重视,因此,笔者计划通过对当初的实验对象进行分组,一组进行半年的视译强化训练,而另一组不进行强化,以对比半年后两组初学者的英汉同传语速和翻译质量的变化,来探讨是否视译对同传初学者有帮助。

二、视译和同声传译的关系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是指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讲话的情况下,不间断地将内容口译给听众的一种翻译方式。同声传译效率高,能保证演讲或会议的流畅进行。

视译(sight interpretation)是指同传译员拿着讲话人的发言稿,边听发言、边看原稿、边进行同声传译。目前国际大型会议中有超过90%的发言者是根据事先拟好的提纲或者发言稿进行演讲,译员可通过发言稿或者其他文字材料进行传译,工作方式跟同声传译极为相似,所以也常常把视译称为“带稿同传”。

同声传译和视译在翻译要求和技巧上基本相同,但同传译员依靠听力进行翻译,而视译译员依靠听力和阅读,因此,视译既可以作为真实的会场口译方式,也可以作为同传初学者向“无稿同传”过渡的一种训练方式。

三、视译与同传的理论基础对比

近年来,在口译届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理论并设计模型研究口译。其中著名的口译研究学者丹尼尔·吉尔创立了“吉尔模式”,也被称为“精力分配模式”。在同传中,吉尔模式的公式为SI(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L+M+P+C(L=Listening and analysis听力与分析,M=Short-term Memory短期记忆,P=Speech Production言语传达,C=Coordination任务协调)。

从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吉尔将译员有限的精力分配到四方面,即听力与分析、短期记忆、言语传达和任务协调。他认为,译员总的精力有限,因此分配到四个方面的精力需要相对平衡,才能确保翻译质量。

而吉尔对视译的阐释是ST(Sight Translating)=R+P+C(R=Reading阅读),其中阅读代替了听力分析和短期记忆。但是实际上在视译的过程中,译员不仅要阅读发言稿,也要同时听发言人的讲话,所以阅读,听力分析和短期记忆是同时发生的。因此,吉尔模式对视译的阐释就可以变为:ST=L+M+R+P+C。

从上述两个公式可以看出,同传和视译的工作原理相似,只是译员获取信息的途径有所不同。同传译员需要单纯靠听力分析来进行翻译,而视译译员有阅读材料,分担了部分听力理解的压力,尤其是在句式结构复杂的地方可以提前进行应对。因此,视译的难度相对同传较小,可以作为同传初学者进行训练的方式。

四、视译训练的三种方法介绍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视译和同传的工作原理相似,都需要紧跟着发言人的发言进行不间断的翻译,所以没有时间调整翻译的语序。因此,同传和视译都需要掌握不改变源语语序进行翻译的技巧。在视译的训练中,主要有三种方法来提高保持源语语序翻译的能力,分别是顺句推动、断句和衔接,这三种方法可作为同传初学者在学习无稿同传之前的训练。

(一)顺句推动

顺句推动是指在视译的过程中,尽量保持译语和源语的语序一致。英汉两种语言在词序和语序上常常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定语和状语。汉语往往把定语放在要修饰的词之前做前置定语,如“美丽的鲜花”,虽然英语中也有前置定语,但还存在大量的复杂的后置定语从句。另外汉语的时间和地点常常放在句子开头,而英语则恰恰相反,往往放在句子末尾。由于在口译中没有时间调整语序,所以视译通常采取保持源语语序的方法进行顺译。例如:

They have been working busily since 8 o'clock in the morning.

译:他们一直忙个不停,从早上8点干到现在。

I come to China /at an important time.

譯:我来到中国访问,正逢一个重要的时刻。

(二)断句

视译中如果要做到顺句推动,那么就必须进行合理的断句。所谓的断句指的是在视译时将原语句子,按适当意群或概念单位,进行切割处理并译成目的语。意群作为断句的基本依据应具备三个基本特征:相对独立的意义概念;在一目可及的范围之内;能够通过连接语较灵活地与前后的视译单位结合。只有具备这些特征,断句之后的翻译才不会支离破碎,缺乏整体连贯性。例如:

He has established a dialogue on human rights at the highest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with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stitutions worldwide.

这句话包含了四个独立的意义概念:(1)established a dialogue;(2)human rights;(3)the highest levels of government;(4)regional and national institutions worldwide,并且几个意群都在一目可及的范围之内,在顺句推动的技巧下能够通过连接语结合成一句完整的译语:他已开始了对话,就人权问题在政府最高一级进行对话,并与世界各地的区域和国家机构进行对话。

(三)衔接

在按照意群断句之后,要保证视译译文通顺、逻辑清晰,就需要增加相应的衔接词,否则译语会出现零散,不流畅的问题。有时为了强调或者补充、更正译语,视译中通常会使用重复手段让译语更加自然,便于理解。例如:

They will get the preparation done before considering other proposals. 译:他们要把准备工作做完,然后再考虑其他建议。

My country will submit its report between now and Kyoto.

譯:我国将递交自己的报告,时间是京都会议召开之前。

值得一提的是,在视译训练中,一般要求译员养成放慢语速的习惯,目的是让译员有更多时间进行思考,断句和衔接。

五、视译对英汉同传初学者译语语速和翻译质量影响的实验

(一)实验简介

笔者已从先前的实验数据中得出结论:同传初学者在日常训练中存在语速偏快的现象。为验证视译训练是否对初学者的语速控制和翻译质量有所帮助,笔者对14名先前实验中的同传初学者进行分组,一组为实验组(7人),一组为对比组(7人)。两组学生在一学期的时间里,使用相同教材进行同传教学,但实验组按文中提及的视译技巧进行英汉视译强化训练,每堂同传课花20分钟进行视译练习,并在课后布置视译作业进行练习并检查,对比组则不进行视译强化训练。

实验对象:14名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MTI研三口译专业学生,并且实验前一学期的同传成绩平均分相当,均在80分左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实验音频材料:米歇尔·奥巴马2012年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发表的演讲。

实验过程:在同传测试之前,为了排除不相关因素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笔者首先将音频中演讲者的语速调为约每分钟120词,这也是学生在同传课中最适应的源语语速;其次,笔者预先将演讲的背景介绍和生词发给实验对象进行预习,排除因理解障碍造成的翻译质量不佳;另外,语音室内每一个实验对象的位置都相隔一段距离,避免相互影响;实验中会有中场休息,避免因疲劳影响翻译质量;实验结束后,随即收集所有实验对象的同传录音。

经过对实验组和对比组的译语语速计算和翻译质量评估,得出如下结论,见表1。

表1 译语语速和翻译质量对比

实验样本 人数 平均译语语速(cpm) 译语语速

标准差 翻译平均

得分 翻译得分

标准差

实验组 7 262.76 5.69 82.33 1.62

对比组 7 278.58 15.83 76.04 4.19

(二)实验结果分析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比组的学生在半年前同传成绩相当,但实验组在一学期的视译强化训练后,平均语速相对于对比组的学生更慢,并且更接近理论上最适宜的同传译语语速250cpm,平均语速的标准差也小于对比组,说明实验组学生在一学期的视译训练后,的确能够更好地控制译语语速;同时,实验组的翻译平均得分高于对比组,标准差低于对比组,说明实验组同传翻译质量整体水平有所提高,验证了视译训练的确有助于同传初学者提高翻译质量。

同时,在实验之后,笔者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问卷中,85.7%的学生认为视译训练能够帮助自己控制语速并提高同传技能,71.4%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将视译训练纳入同传教学课堂中,85.7%的学生认为视译训练时间和强度跟同传的翻译质量成正比。

(三)实验的局限性和可完善之处

本次实验因为条件所限导致实验对象的数量不够充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据的说服力。同时,笔者只针对英汉同传做了实验分析,并未对汉英同传做相关阐释,这也是本次实验在以后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六、总结

综合上述研究,可以得出结论,视译和同传有相似的理论基础和工作原理,把视译训练引入到英汉同传课堂,利用视译的三种方法:顺句推动、断句和衔接,可以帮助同传初学者调整过快的语速,并帮助他们提高同传技能和翻译质量。因此,高校应该更加重视视译训练,并把它作为同传基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训练环节之一。

【参考文献】

[1]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

[2]王瑛.视译练习对同声传译训练的效果[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

[3]张吉良.同步传译的自我训练途径[J].中国翻译,2004

(05):82-85.

[4]仲伟合.英汉同声传译技巧与训练[J].中国翻译,2001

(22):39-43.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语速
辩论赛之语速
说话时语速慢点有益身心
从受众听觉及内心变化浅析新闻播音语速快慢的问题
“速听法”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运用初探
提高小学语文普通话朗读水平探讨
用声音感化课堂
语速里的微妙心理
地道口语是怎样练成的等
谁是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