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语文普通话朗读水平探讨

2016-06-08刘洪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语速语调实践

刘洪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语言课,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起着“启蒙”和夯实基础的作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水平和质量,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更好地服务学生。

关键词:语速;语调;多听;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231-01

当前的小学生语文普通话朗读,严格来说是不达标的,尤其在我们的广大农村,还在停留在本地话加普通话的状态,听起来不伦不类,很让人反感和难受。听朗读,尤其是抑扬顿挫的朗读,是一种美的享受。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小学语文作为一门语言课,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起着“启蒙”和夯实基础的作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水平和质量,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

一、重音朗读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如果把重音放在“盼”“来”“近”和“朗润”、“涨”、“红”这几个字上,读成: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显然,内容就清晰多了。

二、停顿朗读

有人在朗读的时候就像是开机关枪,从头到尾没有停顿,直读得上气不接下气,所读内容也模糊一片。对于这些人来说,在朗读的时候应该适当停顿,标点符号就为朗读的停顿提供了便利,通常叫作语法停顿。而根据语句之间逻辑关系确定的停顿则称为逻辑停顿,此外还有情感停顿等。 例如散文《第一场雪》,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对于这句话有人在朗读之前没准备停顿,但读到“亮”字后边的时候喘不过气来了,只得停顿,就读成了: 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使得亮晶晶这词读成了“亮——晶晶”,成了破词、破句,听起来就像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不知是什么东西?!如果读前稍加准备,在“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后面停一下,就能让人听出来是在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银条儿,这银条儿是“毛茸茸亮晶晶”的。当然,这种停顿也不能太长,应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考虑停顿,也要注意上下语意的连接,所以也叫“停连”。

三、朗读的语速控制

有人朗读时速度极快,就像有人在催促他赶快读完还有其他什么急事似的;也有人恰恰相反,读起来慢慢腾腾,一句一顿,完全不考虑作品内容。例如一篇文章中第四自然段是这样描写的:随着一声惊叫,我和其他游客一块拥上前去,看个究竟。原来里面竟然是耀眼闪光的紫水晶。 这一段的语速就应该稍快一些,因为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参观者急于想知道衣服下盖着什么的急切心情。而在散文《可爱的小鸟》中,有一段对小鸟思乡的描写: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细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这个段落的语速则应适当放慢一些。由此可见,朗读的语速绝不能像有的人那样随心所欲,想快就快,想慢就慢;或者要快就从头快到尾,要慢就从头慢到尾,以不变应万变,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作品的内容出发,从对作品的分析理解入手,按照作品的内在节奏来确定语速的快和慢。 语言表达方法除了重音、停顿、语速之外还有语调、节奏等。语调,涉及到调值、轻重格式、语音变化。比如接电话,“喂—”不同的语调让听者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朗读一篇文章主要就是通过语调体现文章思想感情。朗读语言同生活语言的主要不同点也在于语调。生活语言自然、从容;朗读语言有明显变化,能使语意表达得更清晰。没有较为明显的语调变化,朗读就如同谈话。

四、朗读的语调

朗读的语调表现又不同于朗诵、话剧表演等艺术表演中的语调的表现。后者带有明显的夸张性、表演性。如果朗读时的语调过于跳跃,起伏过大,夸张、表演式的,就会显得不自然、不真实。朗读中的节奏也很讲究,如:《天上的街市》节奏为: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多模仿,多实践,多琢磨,是提高朗读水平的有效途径。

五、多听美妙的朗读

朗读作为一门独特的口语表达形式,它有区别于平时的说话,也有区别于朗诵,在掌握了朗读一般技巧的基础上,多听名家或专业演员、教师朗读一些作品非常有好处,能够增加对朗读的感性认识,因为文中所能讲到的朗读规律、方法毕竟带有局限性,而朗读是极其灵活的一门表达艺术,死守规律、教条是行不通的,所以多听好的朗读能够逐步领会普通话朗读的韵味,特别是有方言语调的学习者,或长期保留不良朗读习惯的学生,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六、实践朗读

有了正确朗读的感性认识,还要多加实践,平时遇到喜欢的文章,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朗读训练。先专心致志地、不间断地通读一遍作品,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中去,获取初次最亲切、感人的印象,然后连续地反复阅读几遍,熟悉作品内容,尽量消化理解它,最后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对作品的理解能力,真正用自己的心、感情和感染力的语调把文章朗读出来,按照这种规律训练,一定能达到好的效果。同时,多找人听自己的朗读也是训练过程中一种好的方法,有些学习者,思想上有这样一个误区,以为把每一个字音咬准了,就近乎把普通话说好了,朗读时也不顾语流、音变的要求,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固定腔调,自己却浑然不知,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点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能让学习者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毛病所在,及时地加以改正,不断得到提高。

一提到朗读,有人往往把它看成是念书,“充其量不过就是声音大一些,响亮一些而已。”而一谈到表达,谈到语气,有人马上就会说:“那不简直成了朗诵了吗?!”似乎朗读就可以完全不讲究表达方法,完全不讲究内容,完全不讲究重音、停连等,只要念字出声就可以了,这完全是对朗读的一种误解。希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走出此误区,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更好服务学生。

猜你喜欢

语速语调实践
辩论赛之语速
媒体报道语调与公司超额现金持有
英语教学中语调的言语行为
谈歌词语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说话人识别中语速鲁棒性研究
语速里的微妙心理
英语的韵律研究和语调标注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