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众听觉及内心变化浅析新闻播音语速快慢的问题
2017-03-31吴超凡
吴超凡
摘 要 新闻的语言速度直接关系到听众收听新闻节目的质量和效果。如何正确运用新闻播音的语速,让受众在收听收看时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使整个过程更愉悦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从听众分类、新闻类型及播音专业角度等方面对播音语速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 新闻播音;受众;语速;新闻类型;播音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24-0179-02
新闻播音,就是播音员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等电子媒体对新闻内容进行复述、传播的创作性活动。从前对于新闻播音的语速有一个既定的范围和要求,即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一定字数为最佳的要求和标准。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新闻类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受众的需求也在变化,那么这就要求播音员的语速也要随之不断地变化,使其更符合节目,让受众更乐于接受,并让收听收看变成一种享受的过程,绝不是千篇一律的刻板式播报。
1 现代社会新闻的主要受众群体
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看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大,无论是政治导向性新闻还是民生时事类新闻,新闻信息变化之快及体量之大,要求新闻播音员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的向受众传递信息,所以受众开始感觉到新闻播音的语速越来越快。在这个时候,我们试着站到受众的角度感受一下,播音语速变化对于不同受众的影响。在新闻受众群体中,比较稳定的,也是占比较大的是老年群体,老年人大多生活节奏较慢,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越来越模糊。另外相当一部分的青年上班族也是新闻受众的主力军,他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在收听收看新闻时,不停的从中捕获自己需要的对口信息,在有重特大事件发生的时候能及时关注动态。
不同的受众群体就决定着不同的听觉和心理感受,比如年轻人听力好一些,辨别度灵敏一些,年纪大的听力差一些,辨别灵敏度弱一些。心理上,语速快给人以一种激进、明快的感受,如果受众从听觉上判定为过快,就会感觉紧张、急促。而过慢,又会感觉拖沓、没劲,心理上甚至产生抵抗情绪,来拒绝接收有效信息。
2 区分不同的新闻类型,体会对应的信息传达
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当然其中包含了各种方面,比如政治类、民生类、财经类、体育类、娱乐类等。每一个不同的节目类型,都有着不同的新闻背景和节目形式,所以对相应节目内容的体会和信息传达的处理不会雷同,在语速的把握上也是各有特色。
比如政治类的新闻报道,以国家或者地区的领导动态、会议议程、政策法规、经济活动等内容为主,那么在播报的过程当中,播音员要通过声音来塑造党和政府的形象,就必须用规整的语速进行播报。原则上,央视“新闻联播”对各播音员的要求是每分钟300个字,但是在实际的新闻内容处理中,播音员也会对一些重要的政治新闻放慢一些语速,当遇到一些重特大事件时语速会更慢一些,比如碰到灾难性新闻或是播读悼文等内容。民生新闻,这类新闻内容几乎都围绕着老百姓生活问题,内容贴近受众生活,都是一些身边人身边事,那么在这一类的新闻播报中,语速就不能快了,在处理这类新闻内容时,播音员最好放慢一些语速,以一种讲述的状态播报。经济类新闻,比如财经、金融相关的,这种类型的新闻属于资讯型,内容丰富、信息多、时效性也强,并且受众群体比较集中,都是一些很关注财经信息变化的,带着强烈的获取有效信息的诉求。所以,播音员在处理这类新聞时,播读的语速自然不能过慢,因为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传递最多的信息,但在稿件中,遇到重要数字节点、信息变化时,也要适当的微降语速,以达到让受众听清、辨明的目的。
那么,还有体育、娱乐类新闻,这类新闻具有休闲娱乐的特点,受众比较广泛,包含了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这类新闻的主要特点是趣味性强,受众看这类节目的主要目的是放松身心,那么这类新闻在播报时就需要有一定的色彩性,语速轻快,让受众在收听收看时,身心愉悦。在这类的新闻节目播报中切记,播音员语速不能过慢,太慢会让受众感觉拖沓、零散,状态消滞,这里的轻快语速,指的是比正常的语速略快一些即可。
了解各不相同的新闻类型,就不难去发现和体会不同的播音语速。不同的新闻背景、形式和内容,决定着播音员对内容的不同理解、感受、体会和传达。既要通过语速来传递内容,又要通过语速来表达内在的情绪。例如,2016年奥运会获得的第一枚金牌,播音员在新闻播报时,带着喜悦和激动情绪语速就不能慢。而报道阜宁特大风灾时,因新闻内容伤痛、凝重,所以语速就不能快。准确的把握住速度与节奏,才能更好的把信息传递给受众,让受众感知新闻内容。
3 语速快慢也考验着播音员的专业水平
播音员主持人是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形象的重要标志,能够成为播音员主持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够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要吐字清晰、声音圆润。在普通话标准的前提下,进一步拥有使用语言技巧的能力。在语速变化的过程中,还要灵活运用语言技巧。很多播音员在语速变化时,因为过“快”,出现“吃”字、“蹦”字等现象,在归音时口腔过早甚至不回位,导致发音不准确。更有甚者,语速过快导致平淡如流水的播报状态出现,让整个新闻听起来平淡、枯燥,甚至受众根本听不懂其要表达的意思。语速过快、气息短促,会让受众感觉播音员音色不够柔润,甚至感觉到播音员的语流顿涩。这种情况下,就体现出播音员的专业水平还需要提升,因为播音的目的是让受众得到传播内容和信息,受众在过快的接收过程中,很难在大量信息里面去捕获、体会和感受,更不要说与新闻事件产生共鸣了。播音员必须不断加强业务素质,无论是在“快”还是“慢”的语速下,依然能够很好的处理稿件,准确的传递信息。
4 结束语
从角色转换上来说,脱离了播音员的身份,笔者也是受众,也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主动或被动的接收着新闻信息,那么从自身感受来体会播音员的语速,也能很好的进行总结,笔者曾对自己的正常语速要求是每分钟260字,也反复测听过这个语速给自己带来的身心感受,听起来既不觉得慢,也不算太快,而笔者自己播读的时候,在这个语速下,既能保证吐字归音的完整,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感情渲染等艺术创作,笔者也试着超过这个速度,达到每分钟300字,拿给父母试听时,他们反馈语速有些过快,来不及理解,有些内容甚至没听清楚,有些模糊。这就表明,实际的语速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通过感知受众的听觉和心理变化灵活的调整。结合当地新闻类型及内容、受众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站在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水平上,变化播音语速。例如,一档以老年人为主要收视群体的新闻节目,要考虑老年人听力差、记忆力差,理解能力弱,不像年轻人那样接收迅速,那么播音员在播报时就不能过快,太快了信息得不到传递,那就是无效的播音。播音员在播音时一定不能为了一味地追求快而忽视了播音创作,不加任何播音技巧和感情的“见字出声”,虽然在“新闻性”这点上可以过关,但在“艺术创作”的标准上还离得很远,这种情况下播读出来的作品只能叫完成作业,而绝非完美作业。只能叫简单粗暴的出声,而绝非拥有灵魂的传递。即便是播报式,节奏明快,也要做到声音纯正明朗,让人听清听懂。
参考文献
[1]曲海红.播音语言的用声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穆佳帅.有声语言表达方式的语速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4.
[3]暴海斌.新闻播音与受众心理分析[J].吕梁学院学报,2009,25(3):84-86.
[4]滕莹石.新闻播音主持艺术性的若干问题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3(23):89-90.
[5]张玫玫.新闻播音形式的多样化与受众收听的真实感[J].中国广播,2006(6):62-63.
[6]安路.基于受众心理分析的新闻播音技巧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193.
[7]胡艳娟.科学发声法在新闻播音中的运用[J].新闻世界,2011(9):106-107.